孙茂华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杭州九曲红梅茶的保护与发展
孙茂华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通过对九曲红梅茶的全面和深入的考察,了解该茶的历史渊源,曾经的辉煌,以及现在在杭州市西湖区政府的引导下,走上了保护与发展之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下,杭州的九曲红梅茶再一次受到重视。全世界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更深入的认识,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保护途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积极推动九曲红梅茶品牌建设。
九曲红梅,品牌,保护,发展
非遗资源品牌化发展和保护是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以非遗为契机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也有利于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消费理念。以杭州市西湖区九曲红梅的品牌化发展和保护为例,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按照产品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因此,把保护与发展非遗项目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部署。
九曲红梅茶产于钱塘江畔,杭州西湖西南的双浦镇(2002年,周浦乡和袁浦乡合并为双浦镇)。根据当地农艺师、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冯赞玉介绍,杭州本地的九曲红梅茶有着显赫的历史。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据老人介绍早在太平天国期间,武夷、平阳、绍兴和天台等地的茶农为避战祸纷纷向浙北迁徙落户,最先有13户农民上大坞山修建草舍,开荒种植,种茶制茶以谋生计。其中就有善制此红茶的农民,所制红茶品质优异,为沪、杭城各大茶庄、茶号收购,闻名于市。
民国徐珂《可言》卷十三:杭茶之大别,以色分之,曰红、绿。析言之,则红者九:龙井九曲也、龙井红也、红寿也、寿眉也、红袍也、红梅也、建旗也、红茶蕊也、君眉也;绿者十:明前也、枪旗也、莲心也、雨前也、本山也、龙雀也、雀舌也、白毛也、元毛也、桂蕊也[1]。
“九曲红梅”在杭州源远流长,一百多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人们共同劳作、技能、习俗等的传承,对这一片区域文化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区域内人们认同的价值观。经前人收集与整理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珍贵物证。获得奖项如下:1915年,九曲红梅获得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1926年,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大奖;1928年,民国政府在上海举办的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九曲红梅茶荣获大奖;1929年,杭州首届西湖博览会上获得甲等奖、特等奖[2]。在诸多盛大的赛事上荣获大奖实属不易。
20世纪30年代时至日寇侵华,杭州沦陷,茶农纷纷逃避战祸,远离家乡,致使茶园荒芜,到抗战胜利尚未复苏。解放初期,因港口遭美国封锁,珠茶出口受阻,中国茶业公司决定大规模改制红茶。浙江全省红茶产制得到很大发展,制茶工艺和设备都有改进和提高。195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组成红茶推广大队,1951年在嵊县、新昌、杭县上泗(今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周浦一带)原产绿茶的部分地区,改产红茶[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湖区当地农民组织合作化道路,置办现代化制茶工具,九曲红梅红茶生产因此得到很大地发展。
对九曲红梅有着独特而深厚情感的冯赞玉老人以灵山茶厂的名义,制作九曲红梅茶分别于2002、2004、2008年三次获国家级名茶博览会金奖及省、市级多个金、银奖项。目前,九曲红梅茶现系杭州市十大名茶之一。“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也已分别于2006、2009年被列入杭州市、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加以保护。到2015年就是九曲红梅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一百周年了,有了这一张证明材料,传承人冯赞玉有信心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随着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灵山景区的大开发,在极具优势的大环境下,九曲红梅茶将迎来发展的第二春。将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在保留其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先进的制茶理念,进行工艺改良,丰富品种,提升品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1 突出地域特色
明万历《杭州府志》和《钱塘县志》上都多次提到这一带的主要出产便是茶叶[3]。清《定乡小识》:周家浦,在安吉乡八里周家埭,受湖布溪、杨树浦之水西入江。沿浦有周姓族居,故名。浦上为小市。产稻、莼菜、九曲红梅[4]。周浦乡不仅是“九曲红梅”的原产区,周边的茶园还是西湖龙井的原产地和灵山景区。西湖灵山景区一带冈峦秀绝,林壑蔚起,溪流清冽,茶园葱茏。到过灵山景区的游客大多都游历灵山洞的奇特,绵延的西山游布道,深邃的板壁山水库。杭州市区最高的山峰如意尖——海拔537米,也在茶区双灵村。该茶产区地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分布均匀,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温度12.6℃,常年气温比杭州市区低1~3℃。土壤为酸性沙质壤土,结构良好,土质肥沃。四周山上的水分带来充足的营养,滋养着茶树的生长[2]。
2.2 突出品种特色
在九曲红梅茶产区保护范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选用优良茶树品种,采用精制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红茶产品。优等九曲红梅茶原料精致细嫩,茶条如发丝弯曲如钩,色泽乌润油亮,抓起茶叶时互相牵挂呈环形,这使得其名副其实。九曲红梅茶的汤色红亮透明,杯中泛出淡淡的红光。弘一法师曾用“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来形容九曲红梅茶[5]。
充分体现“九曲红梅”有别于其他红茶的特色,产品口味除了兼有梅花清香味的特色,还将有春天的其他各色自然花香、果香等新品种。其可热饮,亦可冷饮,可清饮,亦可调饮。根据个人的喜欢加入牛奶、柠檬、蜂蜜等,亦可加入咖啡、酒等调料。丰富的搭配,造就更多方式的饮法和口味。多种搭配,细品慢啜,使传统的茶品赋予现代生活品位与节奏。依托“九曲红梅”品牌,将区域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研发精品和特色品种更好地依托起品牌。
2.3 突出品牌特色
依靠故事传说不足以支撑整体品牌的建立和稳固,必须迅速建立一套全新的品牌维护与开发管理系统,以保证品牌的活力与竞争力。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有利于该产品的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有牌无品,同品异牌”等现象,扰乱消费者的视线,降低品牌的可信度,帮助品牌长远发展。九曲红梅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双灵村、湖埠村、灵山村、杭富村、下杨村等原产地为准,此区域外的红茶均不能以九曲红梅命名。
同时加大产品的科研投入,提高茶品的科技含量,应用现代化加工设备,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3.1 九曲红梅茶的处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湖龙井茶声名鹊起,占有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具有百多年历史的九曲红梅也曾遭遇“难买”的困境。当地的茶农相继改制绿茶,九曲红梅几乎消失。由于茶农缺乏市场营销理念和品牌意识,无品牌的农产品难以在市场上树立信誉度,缺乏稳定的消费群体,也难以保证稳定的销售量。因此,实行品牌化经营是解决产品难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较长时间的传播及形式的心理定势,使九曲红梅具有稳定的社会公众认知,推出该品牌也具较大的影响力。
3.2 消费者与公众的认知
2002年8月,著名数学家霍金到杭州讲学,抽时间到河坊街的“太极茶道”品尝了“九曲红梅”,一时成为轰动的话题。“九曲红梅”也因此声名大振。据报道:在霍金教授离开杭州以后的长达半年时间,杭州许多茶馆,九曲红梅的需要量迅速增加,在“太极茶道”更有人点名要用霍金使用的茶壶来泡九曲红梅[6]。“九曲红梅”茶的辉煌始于清末民初,随后在世界级的展会上屡获大奖的佳绩,将“九曲红梅”的美名推向了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的载体是物质的,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可或缺。其物质载体在现代的文明社会中可以作为商品生产和消费,手工艺与民俗的展示,都使非遗文化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或支柱产业。将非遗项目作为区域品牌的符号,政府部门充当了品牌证明人身份,提高在全国范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感,增加区域经济和品牌的竞争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沟通手段获得竞争力传播该地域文化。
3.3 九曲红梅的品牌化,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增长
美丽非遗将九曲红梅的品牌打造与区域经济发展并重。西湖区政府引领“九曲红梅”茶的发展提升,与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相结合,凸显双灵村(属周浦乡,2002年由上堡和大灵两个自然村合并为双灵村。)“红茶旅游”理念,以双灵村打造成为“红茶旅游文化特色村。九曲红梅是杭州唯一的红茶品种,使其更具备了个性化和独特性,成为该区域的经济代表、区域品牌形象的符号与旗帜。近年来的持续建设,该村现已基本完成从村口牌楼沿着灵山路纵向发展的旅游中轴线建设。沿线的景点有“九曲红梅”文化展示墙、“九曲红梅”茶文化展示馆和研究院(建设中)、板壁山水库、如意尖、百亩景观茶园、百米九曲长廊、特色农家乐等景点。以此为辐射点带动周边地区的百姓致富。
新时期,创农产品品牌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和提国际竞争力指明了方向。通过农产品的市场化、规模化运营来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继续生存的空间。其次,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结合非遗项目本身的价值属性,进行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无形的文化遗产才能传承。在传承的过程中,技艺的传承和人的传承,都依靠自身产生的效益,保障非遗的薪火相传。随着国内红茶热的兴起,沉寂了多年的“九曲红梅”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杭州市西湖区委、区政府,把提升发展“九曲红梅”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把“九曲红梅”茶的品牌的提升发展工作与发展旅游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集合农业的产品力、文化力、创新力,加上区域资源的组织整合,“九曲红梅”这个品牌,必将成为茶都杭城的另一张文化金名片。
[1] 《浙江省茶叶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茶叶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 杭州市西湖区发展九曲红梅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九曲红梅[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3] 陈宗懋.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戴均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5] 厉剑飞.九曲红梅——万绿丛中一点红[J].浙江画报,2010,(4): 32-35.
[6] 杭州九曲红梅茶[EB/OL].(2007-01-19)[2013-07-20].http://news.t0001.com/2007/0119/article_41167.htm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of Hangzhou Jiuqu HongmeiBlack Tea
SUN Mao-hua
(College of Arts,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China)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Jiuqu Hongmei black tea,everyone knows its history and glory.And people begin to explore it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road under the guidance of Hangzhou XiHu government.In the view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it gains attention once again.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the world h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Giving full play to its economic value is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effective protection method.Now there is a good opportunity to protect the Jiuqu Hongmei black tea brand construction.
Jiuqu Hongmei black tea,Brand,Protection,Development
S571.1;F327(255HZ)
A
2095-0306(2013)04-0011-03
2013-07-28
2013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A13WH07)
孙茂华(1974-),女,浙江丽水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