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被缚的双手创新“探究实验”

2013-03-29 03:02伦海涛
成才之路 2013年1期
关键词:探究实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伦海涛

摘 要:为什么“探究实验”如此流行?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实验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会采取两种探究模式。虽然这两种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点,但开放性和自主性不够,盼望能有一种更为开放、自主、自助式学习方式,把学习变为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变为一种需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探究实验;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当前,教育界最流行的就是“探究”,而在化学教学中也常遇到“探究实验”这个字眼,那么为什么“探究实验”这个词如此“火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实验是提高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问题讨论,获得比较圆满的答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探究实验”是时代对化学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我们在进行教学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弄清什么是“探究”,什么是“探究实验”。汉语词典中“探”即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究”即仔细推求的意思;而“探究实验”则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展开实验,进行探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某些化学反应的现象、实质及实验装置进行假设、设计、操作,从而得出结论,并发现物质的性质和规律。但在长期探索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探究实验”并没有发挥它的真正作用,而是束缚着“双手”,并且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其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采取的探究实验的模式无外乎两种,即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

模式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有效果明显的优点,而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到物质的性质、规律。这样学生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为发挥实验的真正作用,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探究实验,不能不说这是化学教学中培养素质的一剂良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通常采取的方法:给出实验药品及仪器,在教师启发下学生提出假设,提供具体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进行验证,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例如:《浓硫酸与金属反应》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验证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氧化性哪个更强,教师通常会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提出问题。浓硫酸与铁是否反应?②引入假设(教师完成):浓硫酸与铜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浓硫酸氧化性强;浓硫酸与铁不反应,稀硫酸与铁反应,所以稀硫酸氧化性强。③实验验证(学生实验):A.将铁丝置于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试管,观察现象(即铁丝表面覆盖着铜);B.将同样的铁丝置于浓硫酸中,观察现象(即无明显现象);C.将B刚实验过的铁丝放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即铁丝表面没有铜)。得出结论(教师完成)。如果浓硫酸与铁没有反应,那么在实验C中应该有铜覆盖在铁丝表面,而事实并非如此,说明铁丝与浓硫酸反应了,浓硫酸氧化性更强,为进一步验证可引入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模式二:罗列实验仪器、步骤,进行学生实验。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师通常会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实验材料:(教师完成)品红试液、石蕊试液、两支注射器、三支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②实验步骤:(教师完成)。实验一:将一支带胶塞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拔掉塞子轻轻摇动,观察现象。实验二:用注射器吸入少量石蕊试液,插入一支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观察现象。实验三:用注射器吸入少量品红试液,插入一支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观察现象。③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以上两种模式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探究方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赫然写着“探究实验”的字样,但我感觉“探究”的双手被紧缚着,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目的。从理论上,这也是在探究,但以上两种模式不过是把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实验,达到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过程,训练了实验的操作技能,但很难把学生分析、创新、归纳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而教师要清楚知道实验本身也是一种探究,要“探究”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跳出教师预先埋好的“陷阱”,不要定制各种问题“枷锁”,让学生按照你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解放学生的思维。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能否跳出条条框框,换个思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例如:教学《浓硫酸与金属反应》这节课时,提出“浓硫酸与铁是否反应”这个问题后,能否让学生自己在已知浓硫酸可与铜反应的条件下,想办法验证浓硫酸是否能和铁反应,什么条件下可反应来达到教学目的?可进一步提示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注意环保、运用已学知识安装实验装置,通过自由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那么,该如何解开“探究实验”被缚的双手,让它挥舞起它的指挥棒,让实验充满神秘,让课堂生气十足呢?我想《走进科学》为我们这些教师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模式:一个偏远的山村,人常得怪病,于是有人找来巫师做法捉鬼。巫师在一张本没有字的黄纸上用火一烤随即出现了一条蛇,并有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这时问题来了,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如果有,气味是鬼的吗?这时主持人用同样方法模拟了这个实验,结论世界上并没有鬼。其实实验很简单,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那是蛋白质的变性,实际上纸上早已用蛋清画好了图形经过晾干当然看不出痕迹。我们新一代的教师能否利用此法去激活我们的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步入化学的殿堂,真正自主学习,而不是进入老师的“圈套”?例如《钠》这节课,教学目标是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滴水生火的情境,然后我们告诉学生我在棉花里包裹的就是钠,然后让学生去模拟刚才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对钠这种物质的学习欲望。通过上述模拟实验,使学生切身地接触到了钠,在切割过程中感受了钠的硬度,从而总结钠物理性质中的颜色、硬度、与水反应并放热等问题。通过引导使学生进一步设计研究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生成的产物及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并通过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总结如密度、熔点等其他物理性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再如《钠的化合物》这节课,教学目标是掌握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向棉花吹气生火的情境,然后我们拿出一种黄色粉末来模拟这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肯定想知道这黄色粉末是什么,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对水的溶解度等等。他们在自己研究的过程中,便会发现过氧化钠与水能反应而且剧烈,那反应后会生成什么,是否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一样?学生会进一步想到验证产物并认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其进行过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从而得出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同样产生氧气,能否进行滴水生火,然后模拟实验。为拓展知识面,可布置上网搜索过氧化钠用途的作业。

总之,教师应该尽我所能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模式并不重要,实验本身才是根本。让“探究”植根于学生的思维,让我们共同解开“探究”被缚的双手,真正解决如何“探”,如何“究”的问题,使学生拥有一种更为开放、自主、自助式学习方式,把学习变为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变为一种需要。

参考文献:

[1]江金礼.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2006(2).

(河北省秦皇岛市新世纪高中)

猜你喜欢
探究实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智能力
气泡的速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
加强实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