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华
近年来,教育改革似乎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新教育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技术层面的改革:学校如何改革,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和考核制度,学生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殊不知,我们更需要的是“心”教育,而不仅仅是“新”教育。“心”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应由心而发,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对心灵进行培育。
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离开这个,教育就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
学生通常将好人与坏人比作红心与黑心,在他们的心中,老师拥有一颗红心。作为客体呈现的学生,主观能动的班主任只能先从自身下手,首先做到心中有爱。人类七大需要包括对爱的需求,作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学生更需被爱。因这份爱心、关心、真心而被感染,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能不吸收并发散于他人吗?
二、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想学生之所想
正如教育学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种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这番话说明了儿童是人的生命的一个发展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特点,一语切中要害,至今还有很强的影响力。
让儿童成人之前保持儿童天真、烂漫,待人待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的样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童心,这是极其重要而珍贵的。儿童的心情有着大自然的清新与清纯。童心正反映了人的生命本质中美好的一面。他们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新鲜未知的世界中,因而对一切都敏感而好奇,他们对事物总是要往下问一个为什么,有什么用?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育几乎是从童心的好奇开始的,往往比成人更智慧。这些都是智慧的重要特征。
三、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师之真心
与学生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地促进你的教育教学工作。聆听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我们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以表扬、鼓励、赞美为主。如果让学生心里感觉暖暖的,就能调动起人的所有积极因素,激发其源于内心的责任感,就会成为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也能帮助孩子认清自我、把握方向,使学生个人很快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做教师的都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吝惜赞美,赞美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指责。
如果在学生面前数落他们的不是、缺点,应该很难有好的效果,而且对于孩子的心灵也是一种伤害。如果这时不注意沟通,达成一致,那对孩子的教育就有可能产生不利,从而使教育效果难以体现。人需要被尊重,在批评规劝他人时也别忘了这一点。明智一些的话,在批评规劝他人时,完全可以把同一种意思表达得中听一些。别忘记,良药未必都要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不成。把规劝批评别人的话,讲得动听一些,利己又利人,何乐而不为呢?
四、细心,关注学生的每件小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注意教育的小事与细节,教师必须具有敏锐观察力,必须具有教育的细心。教育无小事,那么小事也是教育的大事。教师要注意教育的细节。要注意教育的小事与细节,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对学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从学生的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进而展开教育。教师多一些自我言行的反思,多一些对学生的发现,多一些对学生的呵护,教育就会更加细致,更加温暖,也更加有效。通过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然后正确引导,如对班上值日生的工作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内向型的学生交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适时加入他们的活动,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行,找到最佳话题切入口,这都需要细心。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影响。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他们喜欢蔡芸芝老师:“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如果老师写字的姿势不对或者不好,岂不是要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了。教师的言语也会给学生以影响。教师随口说的话、无意中吐露的信息,可能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掀起很大的波澜,甚至伤及学生的痛处。
五、教师还要有耐心
青少年在很多方面都还未成熟,难免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犯点小错误,学生自制力又不强,老师今天批评明天又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不要动不动就把学生赶出课堂,或者赶回家里进行所谓的家庭教育。学生主要活动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也不能一味责怪,要求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严禁“一刀切” 的做法。对后进生教育,要持续转化,切不可操之过急。
对于后进生,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辅导,鼓励他们不懂多问,直到学生清楚明白为止。持续转化后进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应精心,教学时多用心,由此促进学生学习热心。只有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方可获得学生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师要耐心一点,对孩子要始终抱有信心。对于某些犯错误的学生,不再要求他们马上改,而是给他们时间。面对一时“改造”不好的孩子时,暂时缓一缓,慢慢去教导他们,让他们真心实意地改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他们毕竟是学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马上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一来,自己的心情也会好了很多。而学生,也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中慢慢改正自己,更好地成长。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