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2013-03-29 03:40:32李俊青李纯刘希王晶孙建宁
江苏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消痞胃窦萎缩性

李俊青 李纯 刘希 王晶 孙建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1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临床上多见,发病率高。早在19世纪中期人们已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了一定的认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CAG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才有了质的飞跃[1-2],但到目前为止仍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3-4]。本实验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负荷多因素造成大鼠CAG模型,探讨中药复方参七消痞颗粒(SQ)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病变的改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SPF级Wistar大鼠220只,雌雄各半,体重160~18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06-0009。

1.2 主要试剂 MNNG为日本TCI公司产品,购于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902256;无水乙醇,购于北京化工厂,批号:20100901;中药复方参七消痞颗粒,亚宝北中大(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复方组成:党参、百合、丹参、白花蛇舌草、香橼、乌药、三七、半枝莲、莪术(1∶3∶2∶3∶1∶1∶0.3∶2∶0.5)。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以化学致癌剂MNNG作为工具药造模,模拟人不当摄入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作用于胃黏膜,通过损伤DNA诱发脂质过氧化或导致脂质过氧化,引起胃黏膜细胞突变和破坏,造成胃黏膜萎缩病变,甚至癌变;同时辅助灌胃雷尼替丁溶液,抑制大鼠胃酸分泌,加上每周1次高浓度酒精刺激及饥饱失常,共同作用于大鼠,造成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具体造模方法参考岳双冰等[5]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AG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每日饮用120μg/mL MNNG溶液,每日灌胃雷尼替丁溶液0.03g/kg大鼠体重,每周禁食1次,每次16h,禁食第2天灌胃体积分数50%的乙醇1mL/只,当天不再灌胃雷尼替丁溶液,连续14周。MNNG用去离子水配成1g/L的储备液,于4℃冰箱避光保存,用前以自来水稀释为120μg/mL浓度的溶液,装入用黑胶布包裹的避光饮水瓶内供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每日更换。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干预 第15周开始模型组动物停止造模,随机分为 CAG模型组、摩罗丹组(MLD)、叶酸组(YS)和参七消痞颗粒低(2g/kg)、中(4g/kg)、高(8g/kg)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CAG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其他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mL/100g大鼠体重,给药8周。第22周即大鼠给药8周后取材。

2.3 取材及指标观测 第22周所有大鼠禁食16h,不禁水,10%水合氯醛麻醉,打开腹腔,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血清,-80℃保存,放免法检测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和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取胃,沿胃大弯剪开,除去胃内容物,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展开照相,大体观察;胃窦部横向条状取材,用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HE染色做病理检查。

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采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胃黏膜大体观察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G模型组大鼠胃内容物恶臭,胃黏膜苍白,胃壁较薄,胃黏膜皱襞走向紊乱,部分区域皱襞变浅或消失,部分见出血点等。SQ各给药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胃壁较厚,弹性较好,胃黏膜皱襞较多。见图1。

3.2 大鼠胃组织病理结果 大鼠HE切片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正常,偶见少量炎性细胞,属于正常现象;CAG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见不同程度的萎缩,固有层腺体减少,排列不规则,间隙较大,肠上皮化生,少数见异型增生,有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与CAG模型组相比,病理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见图2。

3.3 大鼠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值 大鼠病理组织镜下观察发现,MNNG致大鼠CAG病理改变主要出现在胃窦区的褶皱处,且不同部位的L1/L2值差异悬殊,故在统计大鼠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值时应挑选有胃窦区褶皱的HE切片的比值。结果参七消痞颗粒3个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胃萎缩病变,提高大鼠胃窦区褶皱处的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P<0.05,P<0.01)。见表 1。

3.4 大鼠CCK、EGF水平 胆囊收缩素能促进胆囊收缩,在调节协调胃肠活动方面起多种作用,促进胰腺腺泡分泌各种消化酶。CAG模型组大鼠CCK明显下降,提示其胃肠活动功能下降明显;参七消痞颗粒低、中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CCK的含量,与CAG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在体内体外都对多种组织细胞有强烈的促分裂作用,同时能通过多种机制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如抑制胃酸分泌,增强胃黏膜黏液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CAG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EGF水平显著偏低(P<0.01),而参七消痞颗粒低、中剂量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EGF水平,与CAG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2。

4 讨论

本实验建立了MNNG负荷多因素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主要病理改变出现在胃窦区褶皱处,大鼠胃黏膜萎缩,固有层腺体减少,排列不规则,间隙较大,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动物成模率高,成模时间较短,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表1 各组大鼠胃黏膜、黏膜肌层厚度与比值()

表1 各组大鼠胃黏膜、黏膜肌层厚度与比值()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 CAG 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2 各组大鼠 CCK、EGF水平()

表2 各组大鼠 CCK、EGF水平()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CAG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以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为主要病理改变。有文献报道采用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值作为评价指标[6-7]。本实验观察了大鼠胃窦区褶皱处的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值(L1/L2),观测位置固定,病理改变明显,测量数值稳定可靠,结果客观。

中药复方参七消痞颗粒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的经验方,为东方医院院内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

实验结果显示大鼠14周造成胃萎缩胃炎模型,停止造模8周,CAG模型组大鼠胃萎缩病变无明显恢复。停止造模给药8周,参七消痞颗粒低、中、高三个剂量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胃萎缩病变,提高大鼠胃窦区褶皱处的胃黏膜厚度/黏膜肌层厚度值,显示SQ有良好的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进一步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的CCK和血清EGF,发现CAG模型组大鼠CCK和EGF下降明显,而参七消痞颗粒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液中的CCK和EGF水平,提示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保护改善作用,可能通过提高胃肠活动功能,增强胃黏膜黏液的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

[1]Pentti Sipponen.Chronic Gastritis in Former Times and Now.Helicobacter,2007(Suppl.2):16

[2]Melanie N.Weck,Hermann Brenner.Assoc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Meta-analyses according to type of disease definition.Int.J.Cancer,2008,123:874

[3]杨维佳,俞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及其治疗近况.江苏中医药,2009,40(5):73

[4]吴晓燕,朱方石,王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江苏中医药,2009,41(6):81

[5]岳双冰,张仲海,马经野,等.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血瘀积证模型的研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2):123

[6]徐妙,姒健敏,王海云.云母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4):749

[7]袁庆丰,姒健敏,周雯,等.表皮生长因子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上皮增生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2):136

猜你喜欢
消痞胃窦萎缩性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2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3:14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