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薨,赵盾执政。热腾腾上得台来,头一件事就办砸了。他把襄公年幼的儿子撇在一边,偏要去秦国把孩子他叔请回来当王,结果孩子他娘上访、舆论大哗。此事动机甚好,好得像圣人。但政治上,好动机不一定有好结果,正如好理念也不一定有好政治。赵盾不是知识分子,他不得不平庸而乡愿地掂量政治可行性。当然,如果能豁出去,任晋国长满草或者遍地坟,天下没什么事不可行,不过赵盾显然不打算这么实现他的理想。
所以,掂量完了只好妥协。娘娘当上了太后,尿床的娃娃当上了国王,孤儿寡母得到了公正,顺天理而合人情,晋国人民很满意。当然十几年后这被证明是愚蠢的选择,但此时谁知道呢?上天自有安排,人只能做眼前看来合于理性的事。
以上是大事。现在,说说大事中的两件小破事。
小破事一,赵盾和贾季翻了脸。两位都是晋国重臣,赵是老大,贾是老二。评委会开会,老二看重了孩子他三叔,直接PASS,但接下来,老大选定了孩子他二叔。两个人攥着拳头眼对眼,对峙若干时辰,老二咳嗽一声:那什么,我上个厕所……
然后,贾季就上马狂奔,逃命去了。
总之,赵盾全胜。贾季若不是跑得快,一定没命。但现在他跑了,投奔狄人去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放羊的人儿就是贾季。赵盾想了想,唤来亲信臾骈,说:贾季的老婆孩子,你差人给他送去。
这就是风度,贾季不跑,肯定活不成,但既然跑了,总不能拿他老婆孩子出气,他老婆孩子又没惹我,我赵盾没那么下作。但问题是,赵盾不知道——我认为他不知道,我也不愿意下作地想象赵盾——臾骈和贾季是有过节的,现在,仇人的老婆孩子落在自己手里,臾骈会怎么干?
臾骈的手下都知道该怎么干,围着臾骈摇旗呐喊:报仇出气的时候到了,统统杀光!
可不可以?很可以。贾季是出逃的国贼,剩下的是手无寸铁的女人孩子,英雄们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板砖和铁锁都是干什么用的?这时候杀人也不是杀人、抢劫也不是抢劫,这叫政治正确、替天行道。
但臾骈的回答是:“不可。”他说:“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看看他手下那批人翻瞪着眼没听懂,就有后世的注释家叹口气出来帮着解释:敌,就是相等对称的意思,也就是说,你要是给了人家恩惠好处,你不该要求人家的子孙报答你;你要是和人家有仇,也别恨上人家的孩子,否则就叫“迁怒”,就是下作。臾骈接着说:“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算了我也不解释了,总之,该先生的意思是,我和贾季有过节,我自会和他了断,拿他的家人煞火算什么本事?
当然,关于什么是勇什么是知什么是忠,我们和臾骈有严重分歧,臾骈认为不算本事,我们认为是好汉。但这等好汉臾骈不想做,他亲自护送,把仇人的老婆孩子家当细软一并送出国境。
现在说小破事二。
如前所述,赵盾选定了在秦国的孩子他叔,派了先蔑、士会两位去请。两个人都觉得这是美差,占尽春风第一枝,比任何人都更早地接近了新任领导,兴冲冲地去了,事也办得很妥当,谁知道回来时国内形势大变,王已经有了,秦国那位不仅不是王还是王八蛋,必须发兵打回去!于是秦晋交兵,晋国大胜。先蔑和士会本来是站在正确立场上的,出了趟门回家发现队形已经变了,不知怎么就已经站到错误立场上去了,“被”站错队了,这家再呆下去只怕小命不保,于是,不约而同,一走了之,都跑到秦国去了。
上次来是贵客,这次来则是丧家之犬。在秦国的日子想必很是落寞,一晃三年过去,三年里,士会竟没有见过先蔑一次。听说先蔑进了前门,士会赶紧从后墙跳出去了。
此事比较奇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在,曾相识倒不肯相逢相混,手下的人很不理解: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何必装着不认识,怎么就不能见见面打打麻将,黄土高原多悲风,就不能抱着取个暖乎?
士会答道:我和他走到了一条道上不假,但这可不说明我非得跟他做朋友,就得开个微博互相捧,老子本来就看不起他,“非义之也”,我为什么要见他?
说句公道话,这件事是士会的不对。既然站到了一起,都是秦国派都是孩子他二叔主义者,有了共同立场落进了同一个酱缸,不是朋友也是朋友,多喝几次酒不就是朋友了吗?谈什么“义”呢?难道不知道哥们儿朋友就是最大的“义”吗?
但士会固执,在秦六年,两人终不相见。
两件小破事,说完了也就完了。但异史氏忽接编爷来电,说近日文学有大热闹,说几句呗。异史氏怨道:何不早说,都写到结尾了!怨也无效,只好枯坐灯前,重看这两件小破事。发过议论也不算,现在重发。
春秋时人和今人有所不同。经济不发达,文化不先进,表现之一是,他们认为米是米、水是水、锅是祸、火是火,各论各的,不是一码事。现在呢,我们认为米就是水,水就是米,下到锅里就是一锅粥,天下所有的事就是一件事,就叫做立场,就叫做站队,就叫做内外或左右。
——这使得世界比春秋时简单得多。至于简单得多的世界是不是比春秋更好了些,这却没法说了。
孔子生逢春秋,他认为春秋不好,老想回到春秋前。吾不如夫子,能回到春秋就已经庆幸,而且但愿能一落地就碰见臾骈、士会,哪怕是做他们的敌人。
摘自《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