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分析

2013-03-28 03:58孙海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期

孙海东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52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Cook等制订的椎体间骨性融合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显效4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腰椎滑脱完全纠正的46例,术后出现改善的4例,术后无明显改善的2例,手术后患者整体复位率为96.2%;术后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的45例,实现固定效果的5例,手术失败2例,术后融合率为86.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确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人群发生率 3%~4%[1]。本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对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治疗的共52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28~66岁,平均(47±16.8)岁。其中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退行性滑脱者46例,峡部裂性滑脱者6例;滑脱节段为L3~4者8例,L4~5者26例,L5~S1者18例;按 Meyerding 滑脱分级标准,Ⅰ度滑脱者32例,Ⅱ度滑脱者11例,Ⅲ度滑脱者9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出现较为臀部不适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其中有35例患者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感,18例患者伴有跛行或间歇性跛行。MRI检查报告有20例患者合并椎管狭窄,15例患者合并椎间盘突出。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先选取患者的后正中切口,使得病变椎体棘突、椎板、双侧小关节突和横突得到完全显露。然后,在C 型臂 X 线机透视下进行定位,将“人字嵴”顶点作为手术的进钉点。在滑脱椎体及下位椎体的椎弓根插入定位针进行定位,并拧入恰当长度和直径的 GSS 椎弓根钉。具体操作为:对其中峡部裂型滑脱的6例患者行单侧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 对退行性滑脱的46例患者行全椎板减压治疗,与此同时将滑脱节段的椎间盘髓核切除,刮除椎间盘和终板间的软骨组织,从而将椎间盘内残余组织完全清除。在患者身上发生滑脱的节段采用双侧神经根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先安装预弯的连接棒,通过撑开恢复椎间隙高度,提拉作用使滑脱椎体逐渐复位,C 型臂 X 线机透视后,直至滑脱复位满意后,进行加压并拧紧各椎弓根钉螺帽,最后在滑脱节段的椎间隙中植入咬除的椎板骨质,并放置橡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术后采用地塞米松、甘露醇类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减轻神经根水肿现象,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并在术后13~16 d进行切口拆线,卧床3~9周后嘱咐患者下地,治疗后患者需继续戴外固定支具5~9周。对52例患者均进行为期7~41 个月临床随访。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参照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具体计算方法为: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评定标准为,显效病例:改善率≥75%;有效病例:25%~74%,无效病例:0%~24%。采用 X 线片 Boxall 标准对患者滑脱复位情况进行评价,即相邻椎体后缘保持整齐,脊柱生理弧度有所恢复,椎体间的高度恢复正常。将随访时记录的X线片与术前检查所得的X 线片进行对比后,评价患者滑脱的复位情况。恢复情况分为:完全纠正、改善(部分复位)和无改善(术后无改善或有所加重)。椎体间骨性融合效果评定采用 Cook 等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融合节段间会出现连续性骨小梁形成的骨桥,椎弓根融合器及螺钉周围均无硬化、透亮带出现,同时融合节段在动力位X 线片上显示无相对移位出现,三者缺一即视为未成功融合,融合效果分为融合、固定和失败三个级别[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末次随访时显效4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腰椎滑脱完全纠正的46例,术后出现改善的4例,术后无明显改善的2例,手术后患者整体复位率为96.2%;术后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的45例,实现固定效果的5例,手术失败2例,术后融合率为86.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腰椎滑脱症多系腰椎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及长期体力劳动等多种因素所致,多伴有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有可能导致硬膜囊受压,出现多种神经根症状。对于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有学者研究发现,充分减压、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植骨融合是其的主要原则[3]。目前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在腰椎滑脱患者中,滑脱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对腰椎滑脱的患者可起到使滑脱椎体复位或部分复位,相邻椎体间稳定的作用,并可使摘除椎间盘后的相关间隙高度得到维持,减少残余或变性的组织向椎管内脱出[4]。

本院对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前后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确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宏健.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13(1):1542-1543.

[2] 张智材,孙仕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14):150-151.

[3] 罗雨桥,罗柏锋,邓思然,等.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5-17.

[4] 潘杰,王勇.滑脱钉棒系统在腰椎滑脱、不稳伴继发性椎管狭窄[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117-118.

(收稿日期:2012-08-17)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