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黎黎
【摘要】 目的:了解社区孕妇的中医体质辨识分型情况,为制定中医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社区 21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统一问卷《中医体质辨识表》进行辨识分型。结果:平和质占32.4%,气虚质占16.4%,阳虚质占23.0%,阴虚质占8.5%,痰湿质占7.5%,湿热质占5.6%,瘀血质占1.9%,气郁质占2.3%,特禀质占2.3%。结论:社区孕妇偏颇体质占67.6%,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23.0%)、气虚质(16.4%)占的比例较高。保健可针对孕妇不同中医证型,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方案,提高孕妇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社区; 孕妇; 中医体质辨识
社区孕妇是社区人群的重点人群,保护孕妇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是富国强民的基础工程。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中医药具有简捷易行、诊治便利、结果有效、价格低廉的优点,容易进入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孕产妇中医体质辨识切合社区实际,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调摄、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围产建卡保健服务的213例孕妇。213例孕妇平均年龄为(28.09±3.129)岁。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见表1。
1.2 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中医体质辨识表》,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进行测评。由经过严格、专门、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对调查对象面对面询问并填写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平和质占32.4%,气虚质占16.4%,阳虚质占23.0%,阴虚质占8.5%,痰湿质占7.5%,湿热质占5.6%,瘀血质占1.9%,气郁质占2.3%,特禀质占2.3%。
3 讨论
中医学对于体质问题的认识由来已久,始创于《内经》,基本成熟于明清时期[1]。认为,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衰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根据不同体质类型调整机体的失衡倾向,体现了“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在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偏颇体质占67.6%,在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气虚质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当前的社会竞争剧烈,职业压力增大,体育锻炼时间减少,饮食不规律,多吃生冷食物、夏季过度使用冷气等不良生活方式损伤阳气有关。根据中医体质学对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平和质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气虚体质者易患胎动不安、内脏下垂、产后缺乳等;阳虚质者易患痰饮、肿胀等;阴虚质者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血瘀质者易患出血、中风、胸痹等病;痰湿质者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湿热质者易患黄疸、疖疮等;气郁质者易患郁证、不寐等病症;特禀质者易患药物过敏,胎寒、胎惊、胎弱等[2]。张薏等[3]研究发现,痰湿型孕妇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通过对痰湿质孕妇进行调护,对偏颇状态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所以,了解体质类型,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可以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早孕建卡中,均对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的评定,发现高危孕妇43例,均属于偏颇体质,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0.2%,比湖南长沙屈泸军报道31.09%略低[4]。因此,在社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结合高危因素的评定,更加有利于制定相应的调护方法。更早发现偏颇体质并加予干预,对于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儿健康。
中医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中的应用,给临床医生指引了一条新的思路, 它提示我们在孕产妇保健时,要考虑到体质因素给予指导,以减少发病,提高健康水平。目前,我们已针对9种体质制定了相应的饮食、药膳、运动、情志等调护方法。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多吃温补肾阳气为主的食物,可选用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还可饮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多选用一些滋阴的食物,可食麦冬梗米粥,元肉杞子童子鸡等。痰湿质可食川母北杏粥,复方二陈粥等。湿热质可食冬瓜、赤小豆煮水鸭、苦瓜等。血瘀质者避免寒冷刺激,多吃黑豆、海藻、海带、紫菜等。气郁质可食砂仁粥,佛手蜂蜜大枣粥。特禀质者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及各种“发物”。可食辛夷花红枣鸡旦,灵芝苏叶厚朴茯苓冰糖等。但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追踪。在社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充分实践中医“治未病”,更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家邦.中医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
[2]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6-293.
[3] 张薏,周晨,姜益玉,等.浅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886.
[4] 屈泸军.22221例高危妊娠情况分析及管理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14(5):593.
(收稿日期:2012-08-16)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