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焕 李洪文
【摘要】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新生儿溶血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患儿分为对照组 (n=30)、治疗A组(n=30)和治疗B组(n=30)。对照组及所有治疗组患儿均于第3天开始口服铁剂7~8 mg/(kg·d),于生后7 d开始口服维生素E 5 mg/(kg·d)和叶酸5 mg/d。治疗组在生后3 d于常规治疗基础上3次/周给予 rhu-EPO皮下注射,A组每次100 IU/kg,B组每次250 IU/kg。各组均于治疗的第1、2、3、4周后动态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Ret)以评价疗效。结果:各组患儿出生后Hb、RBC、Hct和Ret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而尤以B组下降幅度最小,回升也最早,且上升幅度最大(P<0.05)。结论:rhu-EPO明显增加患儿的Ret值,减缓了Hb、RBC和Hct的下降,对防治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溶血; 贫血; 新生儿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是指新生儿期因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生红细胞能力而产生的贫血[1],严重时常需输血治疗。而输血的弊端如高血钾、溶血、感染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日益受到医患的广泛关注,除非有输血指征时,才可慎重使用。笔者所在科自2008年采用不同剂量对溶血性贫血的新生儿早期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进行治疗,明显增加了患儿的Ret值,减缓了Hb、RBC和Hct的下降,改善了患儿的贫血程度,减少了输血的机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2月出生后24 h内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并确诊为溶血性贫血且病情相对稳定的9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男58例,女32例。入选标准:(1)胎龄≥35周。(2)同时排除以下疾病:严重感染、严重出血、先天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对符合以上标准的新生儿均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对照组及所有治疗组患儿均于第3天开始口服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7~8 mg/(kg·d)(湖南方盛制药),于生后7 d开始口服维生素E 5 mg/(kg·d)和叶酸5 mg/d。(2)rhu-EPO治疗:治疗组在生后3 d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3次/周给予 rhu-EPO(赛博尔,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皮下注射,A组每次100 IU/kg,B组每次250 IU/kg。各组均于治疗的第1、2、3、4周后评价疗效。
1.3 检测指标 以上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采集患儿股静脉血2 ml置于10 ml试管中,3000 r/min,离心5 min,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Hb、RBC、Hct变化比较 由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患儿出生后Hb、RBC、Hct均下降,以对照组下降幅度最大,回升最慢;而治疗B组下降幅度最小,回升最早。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各组Ret变化比较 各组患儿在出生后及治疗后第1周的血液检测结果显示Ret均下降,以对照组下降幅度最大,治疗B组下降幅度最小;而治疗后第2、3、4周检测结果显示Ret均上升,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而尤其以治疗B组上升幅度最大。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是指新生儿期因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生红细胞能力而产生的贫血,如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乏、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发生。临床上又因 ABO 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2]。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在受到胎儿红细胞上的父源性抗原刺激后,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产生相应的抗胎儿红细胞IgG抗体,该抗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使胎儿红细胞在分娩前后急剧破坏,从而形成新生儿的溶血性贫血。
EPO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由165个氨基酸组成[3]。是刺激红细胞生成及成熟的主要因子。成人的 EPO 产生部位是肾脏,胎儿及新生儿的 EPO 产生部位则主要在肝脏。胎儿和出生后40 d内的新生儿EPO的产生部位由肝脏向肾脏转移[4],故新生儿在出生后即表现出内源性EPO的不足。研究表明缺氧是调节EPO合成释放的主要因素[5],任何引起肾脏氧供不足的因素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减少等,均可促进EPO的合成与分泌。rHuEPO是含有与天然分离的EPO完全相同氨基酸序列的糖蛋白[6],其组成与内源性促红素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为rHuEPO治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由于新生儿ABO溶血一般发生出生后2~7 d[7],而rhu-EPO作用缓慢,一般在治疗后2~3周显效[8],故在患儿出生后3 d给予rhu-EPO治疗,结果明显增加了患儿的Ret值,减缓了Hb、RBC和Hct的下降,改善了患儿的贫血程度,这也表明了rhu-EPO防治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确切疗效。因Ret的值随着rhu-EPO的应用明显升高,故可作为判断rhu-EPO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另外,国内外研究表明,rhu-EPO治疗过程中,血清铁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与rhu-EPO剂量相关[9]。这是由于使用rhu-EPO后红细胞生成加速,对铁需要量增加的缘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给所有患儿均补充铁元素7~8 mg/kg以支持红细胞的生成需要来保证和巩固治疗的效果。
有文献报道rhu-EPO治疗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高血压、血小板增多,血栓形成几率增加及可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10-11],本文治疗组在治疗期间上述各项指标均正常,尚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及临床并发症。提示3次/周,每次100~250 IU/kg的rhu-EPO治疗是安全的。但rhu-EPO治疗的最适剂量、疗程及远期不良反应是否同剂量相关尚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rhu-EPO用于治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明显增加患儿的Ret值,减缓了患儿Hb、RBC和Hct的下降,改善了患儿的贫血程度,减少了输血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2] 郑泉志,傅清流.398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37-38.
[3] 王立玲,杨波.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儿贫血和脑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152-153.
[4] 刘雪杰.不同剂量rh-EPO在早产儿贫血防治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2):99-100.
[5] 王秀玲.促红细胞生成素加服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4):280-281.
[6] Erbayraktar S,Grasso G,Sfacteria A,et al.Asia loerythropo ietin is a nonerythropoietic cytokine with broad neuroprotcetive activity in vivo[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11):6741-6746.
[7] 郑志民.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l1(l):51.
[8] 王迎红.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神经系统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49-50.
[9] 连少峰,李廷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4):18-20.
[10] Messer J,Haddad J,Donato L,et al.Early treat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J].Pediatrics,1993,92(4):519.
[11] 焦自钊,李万胜.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纯红再障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浅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59.
(收稿日期:2012-09-11)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