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球化在当代的新发展和新特征

2013-03-27 05:43许徐琪
学理论·上 2013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特征发展

许徐琪

摘 要: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多维度、多领域的动态发展过程,当今学界对全球化概念的解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内外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化含义的理解,并从新时期全球化的表现形式、运动属性、所涉及的领域、产生的效果、影响四个方面来分析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和新表现,以期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全球化;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38-02

一、全球化含义新解

1.国外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定义。目前,国外学者基本上是从全球化在各领域各层面所表现出的全球性特征来进行概念界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经济的角度对全球化做了如下概括:“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1]45。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传播探索》一书中运用“全球村”(global village)一词来形容人类可以克服自然因素的障碍,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和联系,这是从信息通信的角度来描述全球化的。埃利亚斯、罗伯逊等人则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把全球化视为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未来的文明、文化在内容、形式越加一致性的发展趋势。费舍斯通认为全球文化相互联系状态的扩展也是全球化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被理解为导致全球共同体即“文化持续互动和交流的地区”的出现[2]108。著名的罗马俱乐部从危及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角度,认为全球化是人类在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共同问题下达成的共识。沃勒斯坦认为不平等交换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3]460-465,这是从体制角度解析全球化概念最具代表性的论述。安东尼·吉登斯将全球化的过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在协调的同时发生碎化的不平衡发展过程,是一种偶然的辩证过程,一种矛盾的过程,“因为它不是把一系列变化总括起来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来行动,而是由相互对立的趋势构成”[4]60。可见,国外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界定涉及了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实际上国内学者对全球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2.国内学者对全球化概念的定义。李慎之可谓是国内最早关注和研究全球化的人物,他认为真正的全球化应该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全球化。周敏凯认为,全球化是各国打破国与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地理障碍、文化隔阂、民族矛盾等束缚,达成一个国际社会都认可的、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规则,在这种规则发挥效果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全球性效应。纪玉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搭乘了经济全球化这趟顺风车,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全球性特征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成果表现出来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矛盾也随之扩展到全球,使得全球化成为一个矛盾体,甚至认为全球化是流行于世界的疟疾。还有的学者则简单笼统地把全球化定义为资本主义化,即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或者说是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化的过程或西化的过程。

综合国外和国内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全球性问题等全方位、多领域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世界大潮流。同时它是一个整合和分散两种不同状态同时存在的矛盾集合体,它既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化或西化的过程,也不是把全球各种事物简单叠加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产生冲突、在冲突中磨合,在多元差异中通过动态的发展寻求共存与一致的世界性的发展过程。

二、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全球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却概念模糊的时尚名词,它也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多变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呈现出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暴力、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特征。这种全球性特征的出现是长期量变所造成的阶段性质变的结果。本文主要从新时期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全球化的运动属性、全球化涉及的领域、全球化产生的效果与影响四个方面来分析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1.全球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可以共存共生。从根本上来说,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它是各国的经济突破一国和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和相互依赖的过程。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在全球性的市场中相互碰撞、相互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进行了学习、吸收、利用,根据本国国情加以改造,以此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已然成为一个可以实时联系、方便沟通的“地球村”,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价值理念进一步交流、交融、交锋,在相互借鉴中一些生活方式(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信用卡的普及、提前消费的观念、闲暇娱乐的方式等等)、价值取向已经表现出全球性特征,并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势。许多国家在吸收、借鉴他国经验并为之所用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同一性的一面,然而在这个全球化的趋同过程中,他们也保留了本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理念,表现出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另外,经济的肆意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温室效应最为突出)、国与国之间军事竞争所埋下的核武器的威胁、世界性的疾病等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也呈现出同一性的特征。

2.全球化发展的动态性更为突出。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性。全球性是指一种静止的状态,而全球化则主要是指一个逐步走向全球性的过程,是一个时间和空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上来看,全球化体现的是一个动态过程。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促使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资本主义从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下去;从空间上来看,全球化的动态特征体现在全球化的发展在地理位置上的推移。全球化的发展是先从欧洲、美洲再发展到整个世界的,因此它不是一下子就使世界呈现全球性的现象,而是一个从个别国家或地区走向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其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来看,全球化的动态过程体现在它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多领域的大发展、大繁荣。欧洲航海者的“地理大发现”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些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5]254。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确立,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模式、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逐步蔓延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其他国家竞相学习、模仿的对象。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阻隔,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空前发展,并且这种趋势还将不断渗透和深化在全球的各个角落和领域。

3.全球化突破经济领域日益呈现出多维度、多领域的状态。全球化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障碍,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已经不是原来单一的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而是一个朝着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多维度、多领域方向发展的综合体。在经济上,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资料、资本、服务、技术、产品在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这种活动方式促使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化组合,使得世界各国彼此依赖、互相依存,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促进和推动了国家间其他领域的交流和发展,为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加深国家间的合作往来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跨国公司就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政治上,全球化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扩张,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的协商和妥协、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力量并存、核武器的威胁、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等政治问题、政治现象、政治冲突和矛盾在全球范围的呈现;在文化上,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的互相交融和整合,呈现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特征,但也存在着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冲突和对抗,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普世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可口可乐化、麦当劳化;在社会层面,全球化表现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各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利益与共的现实性问题。

4.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全球化既有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理解、缓解具有全球性社会问题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人类利益与共的现实性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消极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国际金融组织制度、规则的制定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表现出对发达国家利益的倾向性;对于发展中国家,则制定了更为严格、苛刻的条约,这种天生的不公正、不公平导致了发达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优势。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人均GDP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展至2000年的60多倍。可见,经济全球化并不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利益均沾,发达国家始终站在经济获益圈的中心位置,而发展中国家则处在半边缘或边缘地带。至于风险,则必须共同承担。发达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在危机面前,他们不仅要同等、公平地分担风险,还要努力为出现危机的发达国家疗伤。

其次,政治全球化最大的负面效应表现为民族国家的主权被侵蚀和被削弱。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打着“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旗号,声称人权高于主权,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这种“新干涉主义”的实质其实就是殖民主义的别称和幌子。

再次,全球化在文化层面表现为它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使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等相互交流、交融的速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一些文化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其中不乏有一些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腐朽的思想文化,它们通过带有价值倾向性和引导性的大众传媒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多元文化偷换概念,试图淡化意识形态,在文化多元化的幌子下大力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甚至面临沉寂的危险。另外,全球化的发展还会加剧生态环境、传播性疾病、气候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构建以及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2]M.费舍斯通(Featherston).Global Culture:An Introduction[J].Theory,Culture and Society1990,(7).

[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姚 丽)

猜你喜欢
全球化特征发展
抓特征解方程组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