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新
(广东省九连山林场,广东 连平 517100)
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Dandy)又名醉香含笑,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高达30 m,树皮灰白色,芽、嫩枝、叶柄、托叶及花梗均被紧贴而有光泽的红褐色短绒毛。叶革质,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菱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无托叶痕。聚伞花序,花被片白色,通常 9片,匙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花期3~4月,果期9~11月。产于广东东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中南部,海南、广西北部。生于海拔 500~1000 m的密林中[1]。火力楠喜湿润气候,需求年降雨量1500~1800 mm,相对湿度80%,土壤深厚湿润,肥沃疏松,微酸性较强,能耐-7 ℃低温,还能耐一定的干旱,有抗大气污染和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有较强的抗风和防火性能。火力楠的原生环境多位于山谷地带的中下部,适宜生长于多由花岗岩、板岩、砂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红壤、黄壤、黄棕土壤上,忌土壤积水,不适宜在盐碱土上生长。近年来在广州、韶关、河源、梅州等地引种栽培,生长良好,适应能力较强。
选择20~50年的健壮、通直、无病虫害的母树进行采种。火力楠1月中旬开花,10月~11月果壳呈紫红色时即可采收果实。将采回的果实置于阴凉处,数日后果实开裂,取出种子,加入细沙搅拌或搓洗,除去果肉,洗净,将种子置室内通风处把种子外表水分晾干,再拌湿沙贮藏。种子忌曝晒,应随采随播,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播种前,用100~300 ppm赤霉素溶液浸种24 h,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阴干表面水分,即可播种。种子经处理后有效地打破其休眠期,具有发芽快、整齐、植株生长健壮的优点。
苗圃地宜选背风向阳、近水源的东坡或东南坡,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有一定遮荫条件的地段,以新开垦无污染地段为好。整地后起畦发,畦面宽120 cm,畦间留50 cm工作道。
采用塑料营养袋育苗。营养土要有一定的肥力,透水、透气性能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佳。(1)河沙+黄心土+充分腐熟的堆肥(1:3:1)充分混匀配制。(2)黄心土+细河沙+火烧土+农家有机肥+过磷酸钙(10:1:1:1:0.1)经充分混匀后装袋。(3)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 8∶1∶1),选用配方肥料N、P、K( 3∶2∶1)。育苗袋规格为12×12 cm,装土后整齐排列于畦面。
以1月播种较为适宜,播种方法:(1)将种子条播或撒播到苗床上,盖上2 cm厚土;(2)将火力楠种子直接播到装满营养土塑料袋中,每袋播种1~2粒,播种深度2 cm。后者能减少移栽工序。播种后浇透水,并用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保持温湿,种子一个月左右开始发芽。
待条播或散播苗床上的幼苗长至4~5 cm时,即可在3~4月移苗上袋培育容器苗。营养土装袋整齐后按畦摆放在荫棚内。移苗前1~2 d营养袋须浇透水,移苗时先在袋中间挖植苗孔,植后压实并及时淋水。移苗后应加强苗木的肥水管理,及时除草。施肥以有机肥或复合肥为佳,以勤施、薄施、“小量多次”为原则,视苗木生长状况确定施肥种类和次数,除草应做到除小、除净[2]。
火力楠幼苗抵抗力较弱,苗生长过密,容易引起茎腐病,因此要及时进行疏苗管理,同时注意排水,防止畦面积水,发现有根腐苗木,可撒70%石灰粉与30%草木灰的混合剂,并定期喷多菌灵1 g/L、根腐灵1 g/L溶等杀菌药。此外,火力楠还容易遭受蚜虫、潜叶蛾、天牛等危害,可用敌敌畏、氧化乐果或溴氰菊脂等药物进行防治。
火力楠萌芽性强,每年可以萌发 3次新芽,顶芽、幼叶及叶柄均带铜色金属色彩,季相变化明显[2],在广州、深圳、河源等园林绿化中广泛引种栽培。此外,火力楠树姿优美多态、花香芬芳宜人,是园林景观绿化、美化、香化的最佳材料。
火力楠具有防火特性,是一种优良的防火树种,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防火[3-4],常与橄榄、红锥、马尾松、木荷、油茶等混生成防火林带[5]。李振问[6]研究结果明:火力楠防火林带能有效地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以杉木+火力楠(3:1)混交模式为最佳,能够降低林分燃烧性,提高林分自身抗御火灾的能力。此外,与杉木、马尾松等混交造林还能富集养分,改良土壤,防治杉松多代连作造成的地力衰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3]。
火力楠树干通直,木材结构细、纹理直、切面装饰光滑美观、质较硬、易干燥、有香气、少开裂、不反翘,为优良的建筑用材,常用作楼梯扶手、车船厢板、也可作家具。
火力楠花大,常似含苞欲放,素洁而淡雅,花多而密,花期长,芳香怡人,不仅是优良的木本花卉,同时还是提取精油、香料的最佳原材料。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火力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土树种栽培与造林技术研究”[7]、容器育苗[8]等方面,而有关火力楠良种资源库、良种选育、木材质量评价、木材性能、药用价值、提取精油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火力楠资源的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科学出版社,1996,30(1):173-175.
[2] 黄德林.火力楠育苗及造林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2010,(252):41-42.
[3] 陈存及等主编.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78-185.
[4] 李振问,阮传成.中国南方主要防火树种的防火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36-342.
[5] 钟永红.火力楠的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8):14-15.
[6] 李振问.火力楠林带的防火效果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5):596-599.
[7] 易观路,罗建华,唐仕明等.火力楠等木兰科 5树种早期生长比较[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6):40-42.
[8] 罗光辉.火力楠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