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平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002)
当今“问题青年”和“网络少年”越来越多。他们有的自私、自卑、任性、孤僻、厌学、沉迷网络乃至犯罪、自杀等。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惋惜、忧虑、痛心的同时,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反思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这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诱发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他们的人格存在缺陷,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忽视人格教育的结果。在重视“人的发展”教育的今天,鉴于目前学校人格教育的不足及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格教育优势的语文教育在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格教育功能,如何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学科人格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人格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总和。它以自我为核心,包括个人的价值观、需要、动机、情感、气质、性格等在内的综合体。
语文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具体应达到以下的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不轻信,不盲从的创造性人格。(2)培养学生善于从语文教材和语文生活中汲取养分,养成爱真、爱国、爱人、爱美的健康人格,爱真即具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爱国即有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自己的民族具有强烈的自豪感;爱人即对他人充满善意,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集体荣誉感,恪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良好品德;爱美即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具有敢于迎接困难、挫折和挑战的顽强的毅力、持久力和耐受力,乐观开朗地不断前进、面向未来、渴望成长与发展。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话题,都是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重视语文人格教育,正是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语文学科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开发智慧、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从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可见,人格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要想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进行人格教育。
面对21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学生普遍存在着如忧虑、自卑、自私、孤独、意志力薄弱、合作意识差等各种心理问题,若对他们不及时加以疏导和维护,势必影响其健康成长。而语文学科具有塑造人格的无与伦比的优势。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文与教做人的双重使命,即语文能在教母语的同时也传授民族的优良的思想与感情,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中完成对学生性格、意志、品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人格塑造。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不仅是推进语文教学方式转轨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把语文植根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如果忽视语文的人文性,必然会导致只强调语文工具而看不到使用工具的人,导致语文失去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而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对人文性的忽视令人担忧。语文教学强调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多项技能,忽视语文教育的社会功能——学生人性的培养和人格潜力的开发,这显然与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不相符合,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健全人格的丧失,导致失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有利时机。这样的语文教育也会失去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时代呼唤语文人格教育;语文教学自身的发展不能离开语文人格教育;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必须进行语文人格教育。
人格魅力是一种特别能吸引人的力量,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的根本所在,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博学多才的谈吐、宽厚慈爱的胸怀、睿智机敏的思维、诙谐幽默的语言,时刻在对学生流动着人性的魅力,释放着温馨的关怀,迸发着灵感的火花,闪耀着瑰丽的想象,它们就像阳光雨露般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对学生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教育力量,这种正能量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施展这种魅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前提。
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章,蕴涵着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格教育优势,精心挖掘语文教材,用丰富的语文资源,优秀的文学人物,滋润学生的心田,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握课文题目中的人格教育资源健全学生人格。许多课文的题目中就是进行人格教育的好素材。如在学习房龙的《宽容》时,本人先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们的各种观点,本人先不做评价,布置学生课后查什么是“宽容”,如何才能做到宽容,将在下一次课上再组织讨论。在第二次上课时,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们认真地交流讨论,认识到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2)利用文章作者的人格力量健全学生人格。如《离骚》作者屈原不肯“与世推移”,他“宁赴常流”,“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对祖国一片挚爱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幼学纪事》的作者于是之出身贫寒仍孜孜求学的艰难历程。通过这些,都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激励学生学生追求美好事物,激荡起学生升华人格的强烈欲望。(3)紧扣文章中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健全学生人格。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在权贵面前不甘受辱,追求心中理想的反抗精神;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他为国家利益忍个人之辱的高尚人格;圣贤们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尚气节,都是当今学生应具备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宝贵资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语文课堂是实现人格教育目的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其主要模式有:(1)创设尊重学生人格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应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而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的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是相互鼓励、相互沟通、彼此启发,共同分享与协作。只有在这样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环境中才能达到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的目的。(2)创设民主平等、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或提问、或对话、或讨论与交流,大家发现问题,一起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互教互学,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说话权应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共同进步。(3)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个人魅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提供展现个人魅力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的喜悦,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我们可以围绕课本内容或者校园(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创设如课前五分钟讲话、讲故事、演课本剧、朗诵大赛、背功大比拼、演讲比赛、小组辩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展示中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坚强的人格。
语文人格教育不能停留于语文课堂,应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创设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本人主要尝试了以下一些形式:(1)在读写活动中开展人格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书籍,布置写作文评、影评。通过读写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分析艺术作品,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2)在编创活动中开展人格教育。组织学生编创班刊、班报、墙报。在编辑时,学生们关心班级,参与活动,关注社会,积极读写,学会观察思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版面精心的设计,巧妙的构思,色彩的搭配,整体的和谐等都渗透着学生们对美的追求,通过这些编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生活乐趣和学习热情,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各种能力。(3)在竞赛活动中开展人格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改错练习比赛等活动。这些比赛的开展让他们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各种本领。(4)在社会实践中开展人格教育。通过开展采访、科技文章阅读发布会、产品制作流程说明写作活动,撰写解说词等活动,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使学生广泛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并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坚韧、顽强的健全人格。
此外,在进行人格的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点:(1)处理好它与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关系,人格教育应以语言教育为基础,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的人格教育。(2)人格教育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应自觉地、有机地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格教育功能,才能培养出能够在未来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在现实的人生中体验幸福、憧憬美好未来的人才。
[1]张炳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开展人格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0(3).
[2]折延东,万荣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