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宇
(作者系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教师)
地理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别于教育经验,然而在地理教育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师凭借自己积累的教育经验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活动,使地理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受到质疑。如何才能预防地理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呢?需要地理教师具备以下教学研究意识。
地理教学研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成熟与发展。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的法定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学完地理课程后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是开展任何地理教学研究活动的基石。特别是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行为动词和地理知识所承载的地理能力素养和地理知识素养,是地理教学研究的灵魂所在。行为动词所体现的地理认知能力需要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其进行能力层级和能力水平的分类,建立合理、完善、清晰的能力框架。地理知识内容需要以地理学科思想方法论为基础,构建内容全面、逻辑科学的学科框架和知识内容。科学系统的地理能力、知识体系是地理教学研究的基本学科法则。
地理教学研究的核心载体是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心理过程,需要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和支撑。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SOLO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等理论是国际通用的教学、心理、学习理论,地理教学研究需要以这些理论建立起来的“教育理论”框架为依据,将地理教学经验与之对比和参照,进行科学校正。这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教育学法则。
现行基础教育中有两套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系统,即地理课程标准系统和高考考纲系统。高考是以测量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发展程度为目标的选拔性考试。高考考纲中规定了学生应具备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知识。高考考纲中规定的能力系统与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系统并不一致,是由13个“能够”组成的一套解决“试题”问题的能力系统。这个能力系统需要和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系统进行转化和对接。高考考纲中的地理知识与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知识并不完全一致,需要用比较等方法进行梳理。高考考纲与地理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的划分、转化是地理教学研究顺利进行的逻辑体系保障。
地理教学研究不但要有科学理论作为依据,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保障。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做质性研究为主,行动研究可作为地理教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量化的数据资料来源要广,且具有代表性。数据获得途径要科学,可以采用易操作的调查问卷、访谈等数据获取方式。数据分析要依据教育统计分析理论或专业分析软件(例如SPSS),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在准确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定性的结论。这样的地理教学研究才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