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通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3-03-27 05:05王艳秀张志美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王艳秀,张志美

(南通大学,226019)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1950年,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分馆制,整个图书馆分成人文、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及教育四个分馆,并设专人负责馆藏建设,这是最早的学科馆员[1]。随后加拿大的部分大学图书馆也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也相继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随后,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近年来,学科建设成为大学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努力方向。高校图书馆为实现服务教学科研的目标,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途径,学科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所探索和实践的新模式。南通大学图书馆在这种大浪潮下,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学科服务模式。

1 南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1.1 准备阶段:统一认识

2006年,南通大学图书馆(以下称“我馆”)决定启动学科馆员服务,此工作由参考咨询部承担。当时,参考咨询部所有人员都顾虑重重,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自己能为用户提供哪些学科服务?如何提供学科服务?学科用户需要哪些服务……但馆领导决定已下,并希望把它做成南通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大家只好硬着头皮上,摸着石头过河,查找资料,多次开会讨论,进行前期论证。经过调研,大家讨论,初步决定根据馆情,学科馆员服务先在几个重点学科中试点进行,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铺开。

1.2 初涉阶段:试探行动

学科馆员服务启动,首先做的就是调研,调研国内外高校学科服务的方式方法及其实施情况、用户满意度、成效等。大家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即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分析其是否符合我校我馆实情,把它内化,拿来为我所用。另外就是调研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根据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情况确定试点服务学院,由谁来进行对口服务。初始阶段,我们没有一个专职学科馆员,都是兼职对口服务。怎样使图书馆与学院联系上呢?图书馆只能有备而去。精心设计问卷,部门全体成员每人设计5个问题,集中、讨论,完成问卷,再由各对口联系馆员带着问卷去相应学院进行问卷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对服务进行计划。在初始阶段,我们主要与院系资料室老师联系较多,了解对口学院的学科资源情况,协助学院资料室完成期刊的遴选、订阅工作。另外,进行资源的宣传、推介工作,为个别教师代查代检,完成了少量的定题服务、查新工作。这个阶段的学科馆员基本上处于联络员的地位。

1.3 推进阶段:实践探索

起始阶段,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且在院系的地位没有建立起来,教师对馆员的信任度不高,工作进展较慢,且大家都是兼职学科馆员,工作上也有点顾此失彼,以致我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停留在学科资源建设、与院系的联络服务、读者培训、常规性参考咨询及文献检索等学科服务的初级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增加了专职学科馆员,壮大了学科服务队伍,加强了学科服务实力。经过大家的思考、总结、讨论,决定组建学科服务团队进行学科服务,不急于求成,一点点向前推进。第一步,列计划。由专职学科馆员,也就是学科服务总负责人在大家调研的基础上初拟学科服务计划。第二步,讨论计划。由参考咨询部所有人员讨论计划,一条一条地讨论计划是否可行,怎样实施。第三步,修改计划。根据大家的讨论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第四步,实施计划。由分管馆长牵头,搭桥,学科服务负责人首先进行走访,再由分管馆长带领参考咨询部主任、学科服务总负责人与拟对口服务学院领导、联络人、学科负责人等进行讨论交流,迈出重要的第一步。这样,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重视,在学院开始得到承认,艰难破冰了。

我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首先试点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展了以下学科服务:(1)建立学科信息网站:内容涵盖学术动态、学科快报、学科资源、学术信息、专家学者等。内容主要由对口服务学科馆员搜集、整理,再由有这方面特长的网站设计制作者进行设计制作,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并经常进行信息的更新、维护。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学科快报,基本上每月出一期,由某一学科馆员为执行主编,每一期的编写由一个具有学科背景的团队(团队因工作需要而组成,不局限于学科馆员,且来自图书馆不同部门)来完成,在正式出版前还要与对口学院学科负责人进行交流。通过学科信息网站,学科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学科热点,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可轻松地获取学科信息、检索学科文献等,可以说这是学科服务中非常可贵的产品。(2)用户培训:组织学科团队走进学院,为用户举办文献获取路径指引、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数据库使用方法技巧等讲座,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3)其他一些常规性服务及个性化服务。

当然,像定题服务、原文传递、专题研讨室,包括上面列举的用户培训等学科服务,不仅在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展开,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针对整个学校。如:定题服务。我馆根据教学科研情况和需要,向全校教师、研究生提供定题服务。委托人可直接在图书馆网站上下载并填写定题服务委托单,发到指定的邮箱,我们的学科馆员会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在课题前期调研、开题立项、中期成果、成果验收的整个过程中向读者提供信息检索或前沿信息通报等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馆在全校范围内对原文传递服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全免费服务,原文传递产生的费用全部由图书馆承担,所以该项服务特别受欢迎。又如专题研讨室,主要用于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图书馆为使用人提供专题信息服务(含纸质文献服务、电子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等)。学科馆员还开设学科博客,以便于更好地与用户交流互动,只是这项工作启动得较晚,目前,只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试点,其后会扩展到其他学科。

随着学科服务工作的推进,许多服务已在很多学院乃至全校展开,只是由于学科馆员人手不足,学科信息专题网站未能全面铺开。

1.4 提高阶段:由点及面

由于馆领导的重视,学科服务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馆首先试点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进行学科服务,从联系、调研、宣传、培训到建立学科信息专题网站及实施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符合我馆实情的服务模式,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我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些部门领导主动找上门来请求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我馆在以电子信息学院和医学院为首选重点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将学科服务范围拓展到电气工程学院、教育科学院、生命科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商学院等十多个单位。通过走进学院调研、座谈、宣传、推送、培训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学科有针对性地提供系列服务。针对医学与生命科学、化学化工学科,开辟了《Nature》和《Science》信息服务专栏,组织编译了国际顶尖的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中的“医学和生命科学”、“化学化工”专题信息导报,提供《Nature》和《Science》原文电子版,以网上发布与EMAIL并行的方式直接推送给相关学科老师。根据各学院师生的不同需求,组织服务团队深入学院举办培训讲座,举办电子资源展览活动,主动推介图书馆精选数字资源和特色咨询服务,为提高师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科研能力提供形式多样的深层次服务。

2 学科服务的经验

2.1 领导重视

首先,馆领导看准了学科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适时提出本馆开展这一服务,只许前进,不允许有任何理由退缩,义无反顾。其次,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打头阵。领导的重视,使得承担学科服务的信息咨询部没有任何退路,努力朝着把学科服务做成南通大学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目标前进。

2.2 学校对图书馆的信任

由于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当时叫参考咨询部)在南通大学组建初就敢于主动承担学校年底教师科研论文报奖的查收查引工作,且完成得较出色。这样,科研部门就把凡需要开具论文证明的一切查证、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等工作都交给了图书馆,而且只认图书馆信息检索章。其次,人事处把每年教师职称评定的论文查证、打印查证单这些工作也交给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来完成。另外,我馆的科研工作与学校其他部门相比较,也做得相当不错,这也提升了图书馆在全校中的地位。这些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3 学科服务人员的团结协作

“人心齐,泰山移”。由于信息咨询部所有人员齐心协力,大家就拧成了一股绳,拟计划、走访、座谈、搜集学科信息、创建学科信息网站、走进学院进行讲座培训、数字资源巡展等都凝聚着集体的心血和智慧,展示着各自的优势。实践证明,组建学科服务团队是行之有效的模式,集体的力量远远胜过单打独斗。

3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人力资源缺乏,学科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我馆学科馆员数量少,专职学科馆员更少,因此学科服务未能在全校全面铺开。有数量才会有规模效应,所以我馆有待引进人才,增加学科馆员数量,壮大学科服务队伍,满足学科服务的需要。

3.1.2 学科服务融入教学不够

我馆虽然承担了全校信息检索教学工作,但教学工作基本上由教研室承担,而学科服务基本上由信息咨询部负责,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计划和实施上不是那么协调,学科服务目前还没有真正融入到教学中。我馆的学科服务基本上针对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很少对本科生进行学科服务,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用户培训和资源推介方面,所以针对本科生开展学科服务,学科服务融入教学有待加强。

3.1.3 缺乏学科服务制度

我馆开展学科服务多年,但至今对学科馆员还没有建立考评制度,学科馆员服务全凭自己的责任心和对事业的热爱。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国外的学科服务制度比较成熟,从招聘、培训、考核到薪酬晋级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管理有效,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绩容易考量,而学科馆员通过定期的评价制度,对自己的定位容易了解,工作目标也更加明确。

3.2 解决对策

3.2.1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全员培训

学科服务需要的组织者学科馆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组织、整合和情报研究能力,而且要系统地掌握对口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并对该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动态以及前沿和热点问题有明确的了解,即学科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专家。而这种人才图书馆比较缺乏,急需考虑各学科的需要而引进相应的人才。

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还应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现有的人才资源,进行人才培养,使之迅速适应某一学科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应加强学科馆员的培训,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如通过参加短期进修班、图书馆内部培训、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等途径来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

学科服务是一个全馆参与的整体工作,而不是单纯由学科馆员孤立完成的,所以要进行全馆培训,使全馆人员都能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做好必要的学科服务工作,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贡献各自的才能和智慧。

3.2.2 组建学科服务团队

学科馆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多,单靠学科馆员的力量很难完成。形势的发展需要学科服务更多依靠组织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有了学科团队,这些工作可以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开展。例如在资源的建设和组织上,学科导航可以做得更细,资源评价可以做得更全面。在资源的推送上,用户教育和交流可以更加频繁,服务更加主动和及时。组建一支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学科服务团队,学科馆员负责和指导本学科的信息服务工作,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协作。这样,对用户来说,服务效率更高,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层次更深;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发展机会更多,平台更广[2]。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为目标,建立了以泛学科化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与运行机制,由“学科馆员—学科咨询馆员—阅览室咨询馆员”组成三级学科服务梯队,建立以学科服务团队为核心的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全方位支撑教、学、研。北京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起重组学科服务团队,建立以学科信息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化服务团队,在满足学科信息资源导航、信息参考咨询、信息深度服务的基础上,明确拓展服务的方向是“智慧”型学科服务。当然,成功的范例很多。实践证明,组建学科服务团队是学科服务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在区域高校图书馆联合体或省域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内建立学科服务团队进行馆际协作服务也是一种趋势。各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只需建立各学校的优势学科服务队伍,并强化这种学科专业分工,就各自优势学科组建学科服务团队。由多家成员馆依据协议建立起协作关系,充分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特色和人才优势,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联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3]。

3.2.3 走进课堂,融入教学

在国外,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馆员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提供信息素养教学服务,包括信息素养课程设计,参与课堂教学等。为学生讲授与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检索和管理便成了学科馆员很重要的一项职责。学科馆员应经常到院系中去,主动与教师联系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结合到专业课程中。有的学科馆员还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探讨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学科教学已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主要职责之一[4]。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学科服务也应该服务教学,开展嵌入式教学活动,与教师合作建立课程网站。在我国,目前有香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这项服务。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校情、馆情,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3.2.4 创新学科服务技术手段

网络海量信息为用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科信息,学科馆员应充分利用Web2.0技术,从学科信息门户、学术论坛、学术博客、个人博客、学术网站等网络学术信息交流系统获得丰富的学术信息,并对搜集到的网络学科信息进行分类、序化与优化,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全方位地对学科资源进行集成与揭示。让对口院系的用户通过专业导航网站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学科信息资源,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同时,还可以将整理好的学术信息推送给学科用户,引导用户使用最新的信息组织技术,比如个性化定制服务、RSS服务、Tag(网络标签),使用户能快速方便地多途径获取所需信息。利用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实现学科服务所具有的技术性、交互性、一站式服务等优势,必将成为网络环境下开展学科服务的发展趋势[5]。

3.2.5 建立并完善学科服务体系

重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根据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求,在选拔学科馆员时,要注重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学科馆员队伍构建好后,还应该建立学习制度,督促学科馆员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与时俱进,这点可参考沈阳师范大学的做法。除了建立学习制度之外,还应该建立流动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考评,不合格者调离岗位[6]。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注重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强调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提升学科馆员队伍素质方面舍得投入,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学科馆员待遇。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应该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并对工作突出的学科馆员进行奖励。对学科服务的激励和评价制度不健全,学科馆员的成绩就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工作难免流于形式。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地考评,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学科服务制度得以完善。像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就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记功、提升、不退役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使学科馆员队伍更加强大,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注重学科服务成效。正如张晓林馆长在“2012年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总结时所说:要加强从经验到最佳实践,从实践到规范,从规范到流程,从流程到平台的转移演变,使个人知识变成集体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效果。

在学科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卓有成效:通过建立学科服务系统——学科馆员工作交流平台和学科馆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学科馆员工作机制,提高了学科服务工作效率,保障了学科服务质量[7]。

4 结语

学科服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高校图书馆以各自的特色演绎着实现学科服务、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创新之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融入主流谋发展,拓展合作促繁荣”,同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双伙伴”计划,上海大学图书馆的IC2服务模式等都体现着自己的特色,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因国情、馆情、时代、环境、服务本体与服务对象等的不同而百花齐放,根据个体不同来量身定制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科服务才是至关重要的[8],这就需要学科服务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寻求符合本馆实情的学科服务模式,促进学科服务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科服务水平,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展示图书馆人的魅力。

[1]关继舜,查 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2,(2):158 -159,165.

[2]张华宝.学科团队 VS学科馆员[J].情报资料工作,2008,(1):86 -88.

[3]吕元康,陈远方,周 频.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11,(2):112-115.

[4]王晓力.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8,(2):20 -23.

[5]陈 勤.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学科服务的组织和实施[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69 -72,91.

[6]何青芳,阳 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1,(1):53-55.

[7]洪 跃,孙 鹏.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的研发[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4):68-70.

[8]陈振英.融入主流谋发展 拓展合作促繁荣——浙江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1,(8):69-72.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