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子弟书中的饮食描写

2013-03-27 01:34郭晓婷冷纪平
东方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旗人饮食

郭晓婷 冷纪平

(1.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论子弟书中的饮食描写

郭晓婷1冷纪平2

(1.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子弟书中的饮食描写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铺陈之丰富详赡,语言之流畅俏丽,塑造人物之形象生动都是说唱文学中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文字。同时,其对旗人饮食场面的描述记录了清代旗人的生活细节,也为民俗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成窑瓷器;藤萝饼;钱粮

子弟书是清代八旗子弟创造的说唱文学,起源于清代乾隆初年。道光、咸丰年间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极为流行,清末民初时期渐渐消亡。由于创作者和听众基本都是八旗子弟,因此得名子弟书。子弟书的形式同鼓词相似,但只唱不说。语言以七字句为主,可以自由加衬字,上下对句,韵脚押北方曲艺常用的十三辙。语言风格清新俊爽,洒脱流利。子弟书中有一批作品描写旗人的饮食场面,文笔细致入微,精彩传神,记录了清代旗人的生活细节,也塑造了生动的旗人形象,既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也能为清代民族史和民俗史的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丰富详赡的上层旗人饮食白描

子弟书中的具体饮食场面因主人公的贫富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距,但都具备铺陈详赡精美、语言流利洒脱的特点。富贵旗人的饮食精致考究,不仅在吃上精益求精,还讲究饮食器皿的精美和搭配。子弟书《梨园馆》写一个富贵旗人请戏子们吃饭,极尽铺张奢华之能事。饭前盛茶点的器皿都是名贵的古董。“先摆下水磨银镶轻苗的牙箸筷,酒杯儿是明世官窑的御制诗。布碟儿是五彩成窑的层层见喜,地章儿清楚花样儿重叠刀裁斧齐。而且是刀刃子一般薄若纸,仿佛是一拿就破不结实。又只见罗碟怀碗纷纷至,全都是宋代的花纹童子斗鸡。足儿下面镌着字,原来是经过名人细品题。插着当儿许多冰碗,照着那时新果品似琉璃。饽饽式样还别致,全按着膳房内派点心局。”[1](P383)该场面描写的画面感极强。丰富精细的铺陈文笔仿佛镜头一般将筷子、酒杯、碟子和碗的式样花纹呈现在读者面前。子弟书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子弟书全是韵文,韵脚不但没有约束作者自由自在地描摹眼前所见,反而形成了语言流畅洒脱的音乐美,使得整个画面宛如一条流淌着意象的河流。

酒杯是明代官窑烧制,布碟儿是明代成化窑的珍品。赵汝珍《古玩指南》说:“成化窑以五彩为上,……若花草则有极整齐者,色泽深古,后世不及。明神宗时,城杯一双值钱十万,彼时即如此高价,其精美则不言而喻矣。”而这些碟子“地章儿清楚花样儿重叠刀裁斧齐”,又是在清朝,其价值不啻千金。碗是宋代花样,经过名人品题,镌图刻章的艺术品,其珍贵程度已经无法用价格来衡量。很难断定作者在此究竟是秉笔实录,还是炫财露富,夸大其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大爷的享用已经逾越王侯。

茶点之后是正餐,另换碗碟盛放。“这桌碗是正款名窑的什样锦,原来是崇文门变价入过库的东西。这里面所盛虽是鸡鸭鱼肉,但只是另一种烹调别致新奇。瞧来不过是十大碗,第一是清汤细作的一碗攒丝。雀儿肉丸子加上鱼剁,还有那肥炖清蒸糯米的鸡。鸭羹花样是余长字,骰子块儿竟使脯儿得有好几只。虾米仁儿没影子大,血点儿红去甲摘盔有一寸余。还有那苏东坡留下的酱油炖肉,陈眉公法制的栗子焖鸡。相配着双镀金环的银镟子,支架着八宝烧猪是片吃。火烤肉挂炉烧的肥羊稀烂,酱糟鱼剥皮去刺把骨头剔。正中间安设两个海碗,盛的是参炖雏鸭和白鳝鱼。”[1](P383-384)报菜名本是很繁琐的文字,处理起来往往流于枯燥乏味。但这一段的描写却有精工富丽、洒脱流畅之美。在跳跃流淌的韵语中,一道道描绘精细的菜肴跃然纸上。

嘉庆时期,内务府卖出一批宫廷专用瓷器,被京师富人买去,宴客时以器皿精致自夸,“崇文门变价入过库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这批瓷器的一部分。器皿精致自不必说,这位大爷此时拿出来宴客,分明有自比宫廷之意。其食物的精美多样,已经不亚于慈禧太后的饮食水平了。《清稗类抄》记载,慈禧太后很讲究饮食,每顿饭“约一百五十品”,点心有“糖莲子、瓜子、核桃等”,饭菜有“清汤鱼翅、蒸鸡鸭、锅烧鸡鸭(鸡上覆以松柏之枝)、鸡蛋饼、香肉、白菜煨肉、萝卜煨肉、樱桃烧肉、葱烩肉片、竹笋炒肉丝之属。孝钦喜食烧烤与酱及麦类,饼为炕饼、蒸饼、椒盐饼、甜饼,亦有以肉为馅者,其式为龙形、蝶形、花形,又有大米小米粥、绿豆糕、花生糕带甜汤,……常膳必备粥,至五十余种之多”,“碗皆黄底绿龙或寿字”。[2](P3293-3294)慈禧太后的饭菜其实也不过是平常菜肴而已,只不过花样繁多,精工细作。而很多京师富人的饮食之讲究,食器之精美都超过了慈禧太后的规格。

阔大爷并非是作者虚构,他身上有现实京师官宦的影子。清人笔记记载:“起居服食之美,以旗员为最,盖多供奉内廷,得风气之先,无往而不当行出色也。以余所见之两淮盐政、淮关监督,嘉、道时,两淮盐政以阿克当阿为极阔,任淮鹾至十余年,人称为阿财神。过客之酬应,至少无减五百金者……(家藏)花卉、食器、几案值十万,……饮馔中他不具论,四月中鲥鱼上市,必派数小艇张网于焦山急流中,上置薪釜,一得鱼即投釜中,双浆驰归,至平山则其味正熟,与亲在焦山烹食者无异。其豪奢皆此类,亦彼时之风会也。”[3](P62)每顿饭不少于五百两银子(当时一个旗人兵丁每月饷银才三两),食器几案价值十万两银子,吃鱼要吃百里之外捕捞的活鱼。如此穷奢极欲,唐明皇供杨贵妃鲜荔枝也不过如此了。作者说《梨园馆》中的阔大爷是“膏粱的气派冠带的英袭”,表明他是大员子弟,家里有世袭的爵位,很可能就是阿克当阿一流的人物。《红楼梦》里描写贾府饮馔的精美讲究,正是当时此类家庭奢华风气的真实写照。

二、丰富别致的中层旗人宴饮描绘

子弟书对中等旗人家庭的饮食描写也很精彩。《饭会》写一群衙门里的小京官在“小有余芳”饭店聚会吃饭。“匙箸银镶样儿别致,酒杯磁细花样新鲜。荸荠菱藕盛冰碗,火肉松花俏冷攒。四吊四鲜果子洁净,忽大忽小热炒香甜。牡丹糕藤萝饼陪着一碗儿杏酪,漂儿菜万年青还有小碗儿玉兰。又上了鸭子鳝鱼是大碗粉定,更有那燕窝鱼翅海碗龙泉。有的说这酒是花雕吗好有力量,又有说这菜是老牛的吗诸所齐全。”[4](P475)这一段语言相当精彩。内容丰富,用词多样,而且善于使用不同视角来描绘画面,避免一味平铺直叙带来的阅读倦怠。食物一般是盛在碗里,但此处说到火腿肉,松花蛋之类的冷食却用了一个“俏”字,既让人感受到摆放样式的别致美观,也写出了味道的新鲜。牡丹糕、藤萝饼、杏酪用一个“陪”字点明是并排放着,画面感极强,用词又极为经济洗练。当一样样饭菜端上桌子,再一一列举未免让人心烦,作者就很聪明地用了转换视角的方式交代酒水。“有的说这酒是花雕吗好有力量”,用餐者的问话就是对前面铺陈的补充。

牡丹糕、藤萝饼是当时北京的特色小吃。在开席之前同凉菜、水果一起摆在桌上,预备让先来的客人垫饥。“用最好三箩飞白面,也就是最细的面粉,用最干净的熬好的猪油和面。做皮子时,再把油酥面反复揉折,弄成烘熟后一碰就碎的雪白皮子。”“藤萝饼的馅子,是以先藤萝花为主,和以熬稀的好白糖、蜂蜜、再加果料松子仁、青丝、红丝等制成。因以藤萝花为主,吃到嘴里,全是藤萝花香味。”[5](P398-399)可谓精工细作。开席以后,有各种素菜热炒,荤素搭配合理,鸡鸭鱼肉俱全,甚至还有燕窝鱼翅之类高档食品。子弟书中的主人公“这一日画稿将完无事做”,在他眼里“掌印的气度大似堂官”,可见是某部衙门里的帮主稿。按清制,堂主事才不过是个正六品,这些画稿人员的官职大约就在七八品上。主人公请同事和上司吃饭虽然有巴结之意,但并非高档次,大规模宴请,只能算普通意义上的聚会。去的饭店档次一般,也只是干净别致而已。即便如此,酒席上的食物也非常丰盛,足见当时小京官们生活水准之高。

如果是正式宴席,其食物就更加讲究。子弟书《鸳鸯扣》里的婚宴上,“先摆上整鸡整鸭与酿肚,四抢盘中有尾绝大的鲜鱼。然后是海参燕窝五碗南菜,水晶澄沙两样儿蒸食。”[4](P1421)这是中等旗人官员家庭的水准。满席的整鸡整鸭大鱼大肉的确整齐排场。到了光绪年间,饭店开始出现小拼盘,菜肴种类繁多而数量减少。“宴客肴数,至多者二十四碟,八大八小,燕菜烧烤而已。甲午以后有所谓拼盘者,每碟至冷荤四种,四碟即十六种矣。而八大八小亦错综迭出,不似前此之呆板不灵,然识者亦以为非佳兆。即横幅、挂屏、扇头多用合锦,零星颠倒,与乾嘉以前迥别也。”[6](P67)子弟书《假老斗叹》写一个市井无赖冒充旗人附庸风雅,被人请去赴宴时“好奇怪小磁缸儿也盛了菜,还有粽子鸭鸭一大锡盘。”“不懂得大撇中闪十样锦,暗叹息说杂八样的家伙怎么算钱。”[4](P261-262)可见拼盘是作为一种时尚出现的,不常去饭店吃饭的人对此很不理解。

单纯玩耍性质的聚会饮食比较简单。子弟书《拐棒楼》写一群八旗子弟聚在一起演唱子弟书,唱完之后聚餐。“他(主办人)说准备了干面十斤烧酒一坛。新做的豇豆茄子多洁净,素焖子豆儿酱也新鲜。”“惟瞧着烂肉羊头馋得很,怎奈他从不赊账谁有现钱。”[4](P182)八旗子弟闲暇之余常常结社娱乐,创作演唱子弟书,唱戏排戏,猜灯谜,作诗填词。聚会的场地、酒饭、费用一般由社团组织者负责。由于结社本身就是娱乐,因此饭食相对简单,也没有诸多的礼数排场。烧酒面条茄子豆酱足以应付,参与者若是热心再临时买点荤腥。这些小吃代表了当年北京市民的家常菜。“醯、酱二物,为烹调所必需,而京师以黑醋、白酱油为贵,味特鲜美。南中辣椒,有皮无肉,京产者肉甚厚,外去其皮,内去其子,专以肉捣成酱,而和以饧、盐,拌入他菜,其妙独绝。”[2](P6246)从不同档次的宴席上看,中等旗人家庭的饮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清代七品官员每年俸禄45两银子,米22.5石;八品官40两银子,米20石。如《八旗通志》载,“康熙九年题准:前锋、护军、领催,月给饷银四两;甲兵,月给饷银三两”;十四年减了一两,二十二年又恢复,二十五年步兵饷银又增五钱;“康熙二十四年题准:前锋、护军、领催、马兵,每岁给饷米四十六斛;步兵给二十二斛。俱按春秋两季支给。”[7](P550)兵丁的待遇同官员相差无几。如北京旗人兵丁和低级军官等中等地位的旗人,他们的待遇相当优厚,应付日常生活还是比较宽裕的。

三、跃然纸上的下层旗人饮食描写

至于贫困旗人家庭的饮食,子弟书里总是结合他们的生活状况描绘的,在整个描绘过程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子弟书《老侍卫叹》就写了一对贫苦无告的老夫妻,一个冬天的早晨醒来无衣无食,只好把仅剩的一条旧被当掉换钱。“诰命说煤炭全无我如何笼火?想罢昨晚我就忍了一顿饥。你瞧我这稀破的汗褟套着单褂襕,奔七十的人咧到底没有爷泼皮。老英雄无奈下炕把破被卷,……把翎管儿添上还有破靴子。诰命落泪说天绝了我,拿了去吧我还有一条旧中衣。”

其实老侍卫曾经很有钱,而且每个月还有当差的钱粮。之所以穷到这种地步,与他不知节俭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妻子抱怨他“轻钱财如粪土你是胎里红的脾气”,“交朋友见天恋恋在三和居”。老侍卫反驳妻子也曾经“每日三餐拣着贵的吃。戴的是赤金点软翠,穿的俱是蚕吐的丝。出份子总是你去要把长车雇,走亲戚人家略有迁求你就不蹅泥。” 蹅泥,满语,犹豫,推托。胎里红指的是贵族旗人,一出生就有爵位和钱粮。他们从小生活优裕,毫无理财概念,有钱就尽情挥霍,没钱就赊账,等到下个月领了饷银再还。清代竹枝词讽刺兵丁们赊账:“八旗劲旅技全精,骁护前锋火器营。暇日漫拖烧酒债,齐东野语不容情。”[8](P47)北京很多酒馆饭店都是山东人开的,兵丁由于欠账太多太久,店主都不肯赊了。

老侍卫家产荡尽依然不改奢侈本性。破被子“好容易当了钱八百”,立刻就开始考虑大吃大喝:“吃什么啵有了钱咧你也出回主意,是包饽饽是下面还是叫桌席?西口儿外稀烂的吊子闹他一个,再乐他一对大双皮。叫锅子烙饼打烧酒。”[4](P33)他计划中的食物都是清代后期北京旗人喜欢的小吃。如饽饽就是饺子,旗人很喜欢吃饺子,逢年过节烧香祭祖总要包饺子上供。吊子指炖吊子,为满汉小吃,它以猪肠为主,加猪心、猪肚、猪肺等,独不加猪肝,以炖的方法制熟。双皮是双皮奶,也是清末流行的甜点,其方法是先将新鲜的牛奶煮热,但不能开,趁热倒在碗里,不久鲜牛奶表层结出奶皮,用筷子将奶皮刺穿,缓缓地将碗里的奶倒出,加入适量的蛋白,白砂糖,搅匀,再沿碗边慢慢倒回原来的碗里,原来的奶皮慢慢地浮起,然后放到火上蒸,不久又可以结出一层皮来,这样形成了二层皮,上层奶皮甘香,下层奶皮香滑润口,故命名为“双皮奶”,满语叫“奶乌它”。锅子烙饼则是清末山东人发明的小吃,就是把面擀成单饼,卷上肉、菜、蛋吃。清代山东人在北京卖小吃的很多,因此旗人文学作品里总是出现大量的山东小吃。而按照清道光年间的行市,八百钱能换六七钱白银,足以支撑六七天的花销。这个家无隔夜粮的旗人老侍卫,却在有了唯一的一点收入后,考虑的不是如何让这笔钱尽可能维持得久一些,而是马上就要追求享乐,无怪乎沦落至此。

《老侍卫叹》通过老夫妻的言行饮食塑造了典型的旗人形象。讲究吃穿,追求生活品质却不善理财。有钱的时候穿金戴银,散财无数;没钱了就忍饥挨饿。只要手里有一点点钱,他们就不会压抑自己的物质欲望。为了眼前精致的小吃,完全可以置日后的生活于不顾。像老侍卫夫妇这样的旗人在清朝大有人在,康熙帝、雍正帝曾多次传谕斥责他们。雍正在其元年三月十三日的朱批奏折《山东道监察御史尹达里奏陈将八旗恣意挥霍钱粮之人治罪折》中即说:“八旗兵丁不守本分,三五人成群结伙入城外饭馆酒肆食饮,一次耗费银子二三两,每月养家之钱粮一次即挥霍于尽,不顾妻子饥寒者甚众。”雍正五年四月十三日,又批评旗人“近来满洲等不善谋生,惟恃主上钱粮度日,不知节俭,妄事奢靡……以贵价市肉而食,则一月所得之钱粮,不过多食肉数次,即行罄尽矣。……则阖家匮乏,彼时欲食无粮,欲服无衣,冻馁交迫,仍自夸张,谓我从前曾食美物,曾服鲜衣,并不悔悟。所以至此困穷者,乃以美食鲜衣之故也。”[7](P1300)

旗人的饮食情况是不可能在正史中找到的。在这个问题上,文学展现出极大的优势。子弟书提供的大量饮食信息,有助于了解那个时代的民俗细节,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另一方面描摹饮食的文笔细致入微,精彩传神,记录了旗人家庭内大量的生活细节,也塑造了精彩的旗人形象,既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也能为清代民族史和民俗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 张寿崇.满族说唱文学: 子弟书珍本百种[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0.

[2] 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 中华书局,1984.

[3]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M].北京: 中华书局,1984.

[4] 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辑校.清蒙古车王府子弟书[M].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5] 邓云乡.燕京乡土记[M].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

[6] 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M].北京: 中华书局,1984.

[7] 鄂尔泰.八旗通志: 第一册[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8] 杨米人.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M].北京: 北京出版社,1962.

责任编辑:潘文竹

Diet Description in The Youth Book

GUO Xiao-ting LENG Ji-рi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х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

The diet description in The Youth book has high literary value,with its elaboration,eloquence and vividness highly valued in the story-singing literature.Meanwhile,the description records the details of the Banner men's life and provides precious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folk customs history.

The Youth Book; Cheng Kiln china; tengluo pie; wage

I207

A

1005-7110(2013)03-0076-04

2013-04-23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2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清明文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12YJC7510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郭晓婷(1981-),女,山东青岛人,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说唱文学;冷纪平 (1977- ),男,山东潍坊人,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古典文学。

猜你喜欢
旗人饮食
夏季饮食三宜三不宜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把癌从饮食中赶走
满族八旗被革命
何为清淡饮食
从《茶馆》、《正红旗下》的共性管窥老舍对于旗人社会的思想转变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健康饮食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