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科研支持平台建设探讨
——以汶川地震研究网站为例

2013-03-26 17:38蒋科植梁春涛杨宜海余洋洋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11期
关键词:汶川理工大学成都

蒋科植 梁春涛 杨宜海余洋洋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乐山614000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

地震科学科研支持平台建设探讨
——以汶川地震研究网站为例

蒋科植1)梁春涛2)杨宜海2)余洋洋2)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乐山614000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8.0级大地震,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是检验和改进现有地震知识和理论模式难得的大震震例。汶川地震展示了过去震例鲜为人知的新现象和新的观测数据,以其丰富详细的观测资料,为我国地震科学发展、地震监测和预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汶川地震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对龙门山地区的关注和研究,使它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5年来,全世界科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汶川地震的研究成果。根据我们的统计汇总,截至2013年7月22日,发表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以及部分英文期刊上的汶川地震相关文章已达661篇。这些研究不仅促进了我们对地震科学的了解,也在很多方面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汶川地震仍有不少未解之谜和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地震监测预报探索实践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对汶川大震的总结反思和深入研究需要长期、不断地进行下去。加之芦山地震的发生,促使龙门山地区在更长的时期内成为地震研究的重点;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搜集前人研究成果并与全球科研人员分享和讨论的科研支持平台,以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借鉴。

本研究以汶川地震研究为例,试图建立一个地震科学科研支持平台。本研究搜集了国内外661篇与汶川地震相关的重要研究文献,把文章的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等信息录入网络数据库,并建立了“汶川地震研究”专题网站(www.wceq.org)。网站采用PHP+Mysql架构,租用香港的主机服务器,保证了国内外的访问速度和稳定性。把文献资料录入网络数据库,不仅方便以网页形式展示和查询,还有利于数据的扩充和转移。网站设计了微博分享、讨论和留言、会议追踪、用户收藏、自动搜索用户文章等实用功能,提供了选择地震事件、期刊分类或研究领域查询相关的文章的功能,还设计了根据“题目”、“作者”、“摘要”和“单位”一个或多个关键字进行组合检索的功能。通过多次在会议中的应用,以及我们在专题分析和文章统计中的应用经验证明,该网站能满足多角度分析文章的需要,是一个有用的科研辅助工具。

经过近10个月的建设与测试,“汶川地震研究”网站已趋于稳定,功能已日趋完善。国内外用户对网站的访问都能达到理想的速度,每天来自全球各地的有效访问量达到300左右,网站的总访问量已超过3万。目前,在百度搜索输入“汶川地震研究”或“Wenchuan Earthquake Research”查询,均能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找到我们网站的链接;在GOOGLE搜索输入“Wenchuan Earthquake Research”关键字进行查询,也能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找到我们网站的链接。从网站访问量、搜索引擎排名和用户的反馈和评价来说,网站建设是成功的。

青藏高原隆升同汶川地震的孕震环境密切相关。在汶川地震科研支持平台成功的基础上,将数据库覆盖范围扩大到整个青藏高原研究成为必然,而这也正是本研究即将开展的项目。本网站还在初创阶段,搜集的文章难免有错误、遗漏和有失客观之处,我们欢迎并感谢同行的批评和建议。但在科研支持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促进中外科研成果交流和分享。

地震科学;科研支持平台;汶川地震;文献检索

(作者电子信箱,蒋科值:jiangkezhi@foxmail.com)

P315;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3.11.022

猜你喜欢
汶川理工大学成都
昆明理工大学
云上远眺新汶川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