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果,李志永
(北京智达天下视听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中心),北京100846)
彩电产业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彩电产品是家庭普及率最高的信息终端之一[1]。我国彩电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备受国内外关注。随着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彩电的产品形态日趋多样化,信息获取途径和使用功能愈加丰富。彩电已成为用户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获取并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工具,是实现信息惠民目标的重要载体。
目前,全球彩电产业基本完成了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的转型,该产业主要集中在亚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特点各异,但韩国超越日本的快速崛起具有代表性,值得高度关注。
日本早期通过OEM(依照委托厂商的设计来加工制造)方式进入了CRT电视机领域,通过政府牵头组建跨企业集团并提供充裕资金支持,形成了整体产业链优势,奠定了日本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地位。日本涉足彩电产业后,不断积累自身的技术能力,并进行创新,在基础技术的创新研发方面投入了巨资,掌握了原材料、工艺全程创新的关键技术。
近几年,日本企业在全球彩电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方面出现下滑,彩电业务出现亏损,但日本企业的整体实力规模和品牌竞争力仍然很强,尤其对于核心技术、产业链高端资源的掌握以及长期积累起来的品牌价值,是日本彩电产业在下一代显示(如OLED)技术革命中谋取胜出的重要支撑。
韩国大力发展彩电产业以及消费电子产业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重点扶持三星[2]和LG两家大企业的加速发展,其发展模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快速超越;二是前瞻性强。
韩国在消费类电子领域起步比日本晚了20年,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重点攻克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彩电产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平板电视强国。韩国彩电在技术上采用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跑”的策略,在OEM基础上,重点突破再创新环节,高度重视大企业和大品牌的培育,通过技术引进和大力度创新投入,依托强大的政府投资支持,加快技术创新速度,逐渐形成后发优势。韩国政府对三星和LG的相关项目承担40%~50%的资金,有效分担了企业的投资风险。目前,三星和LG已位居全球彩电和消费电子市场前五位之列,拥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
韩国发展模式另一特点就是前瞻性强,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产业的战略布局,不仅在品牌市场、整机、面板、玻璃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等方面也通过持续创新投入逐渐形成垄断性优势,并不断加大在软件系统研发方面投入。
我国彩电产业依托引进全套CRT产业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整机制造规模。我国彩电产业在早期确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从日本引入了第一条生产线,开始了彩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平板时代的到来,产业链不完善、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彩电市场已经过多次洗牌,目前形成了以TCL、长虹、创维、海信、康佳、海尔、厦华(排名不分先后)等为代表的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一批品牌企业。
我国彩电产业在制造规模、综合成本控制、市场容量、营销渠道等方面具备了一定优势,但在核心技术创新、上游关键部件制造、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当前面临着技术创新推进产品技术升级、功能扩展、更新换代消费需求旺盛、应用体验丰富可有效激发消费需求等发展机遇,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国际竞争对手已抢得产业垂直整合先机,具备较完善产业链,本土企业价格竞争优势越发不突出,依靠规模获利的难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
2.1.1 具有规模化生产优势和综合生产成本优势
我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整机制造规模。彩电年产量超过1亿台,主要自主品牌彩电企业的年生产规模保持在5 000万台左右的水平,成为我国彩电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彩电行业具有较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巨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促进成本下降,不过我国彩电产业的综合生产成本优势主要体现为劳动力成本控制方面。
2.1.2 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庞大,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与日韩彩电行业相比,我国国内具有广阔的消费空间,并随着家电下乡[3]、家电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的实施和经济持续发展得到了不断扩展,为容纳多个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目前,国内彩电市场年需求量为4 000多万台,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2.1.3 具有相对完善的营销和服务体系
彩电是我国发展较早的电子工业体系,在不断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过程中,彩电行业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营销和服务体系,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级市场。
2.1.4 具有产品本土化适用优势
作为本土企业,国内彩电厂商能更好地掌握市场消费偏好,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深谙营销技巧,主要彩电厂商也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了不同的营销模式。
2.2.1 关键环节缺失或不完善,产业受制于人
在显示技术革命性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以CRT彩管显示技术为基础的产业链优势已被打破,平板电视产业链尚处于建设完善期,各环节协作机制仍未建立。同时,面板、芯片、软件等诸多核心部件需要进口或依赖于国外技术,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制约了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发展,企业短期内难以改变跟随发展的被动局面。
2.2.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积累
我国彩电产业核心技术投入和积累不足,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根植性差、自主可控能力弱。同时,我国彩电产业长期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储备不足,与日韩等国家相比差距太大,造成追赶国际彩电巨头的难度加大。
2.2.3 产品定义能力弱,品牌影响力不足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彩电企业在产品设计、功能定义方面主要以跟随和模仿为主,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有限,价格竞争还是主要竞争方式。企业利润微薄,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海外市场拓展难度大。在智能化浪潮下,相关内容服务还不够丰富,应用程序针对性弱,不能体现产品差异性,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2.2.4 标准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形势严峻
部分关键技术标准缺失、标准化和产业化脱节、标准制定进程缓慢跟不上技术和产业发展速度,从而导致标准体系不完善。彩电厂商在客观上没有实力在技术研发上进行较大投入,加之高端人才的匮乏、核心知识产权积累不足的困境短时间难以改变。
2.3.1 产品功能不断扩展,新型消费需求被激发
当前面临着产品快速升级、功能不断扩展、更新换代消费需求旺盛的时期,语音搜索、体感游戏、互动操控等丰富体验可激发新的消费需求,产品价值不断提升。
2.3.2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持续支持产业发展,将新型显示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彩电业转型升级等工程列入《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并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等。
2.3.3 新型商务模式提供更多营销路径
电子商务、异业联合营销等新型商务模式推进渠道的变革,提高企业渠道话语权,降低流通成本。
我国彩电产业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越来越多的强劲竞争对手、国际局势的动荡、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的提升等。
1)国际竞争对手具备产业垂直整合优势,并已积极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我国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智能化技术不断进步浪潮吸引了国内外IT巨头的介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欧债危机和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开拓海外市场难度大。
4)我国周边地区在发展信息产业和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对产业比较优势提出挑战。
5)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积压了利润空间,削弱了产品价格优势。
根据我国彩电产业自身的优劣势和面临的形势,同时借鉴国外彩电产业发展经验,建议我国彩电产业汇集多方力量全面推动发展。
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08]1号)文件精神,继续执行和完善彩电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研究完善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和产品认证体系,推进落实节能环保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积极实施节能平板电视补贴政策,建设完善的家电产品售后维修与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出和完善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引导作用,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和设备的投入力度,支持产业自主创新。推进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健全和完善关键技术产业化推广。加大引进吸收和集成创新,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在重点支持TFT-LCD显示技术同时,重视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把握全球消费电子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等发展趋势,加快实施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信息惠民工程,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和关键标准制定,强化自主技术转化为标准的能力。通过梳理彩电产业急需标准,重点突破,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继续加强标准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解决彩电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提高为彩电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针对出口专利费高、对产业发展制约显著的标准或专利,组织、引导国内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提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加强产业化推广支持,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大对企业国际化扶持力度,改善出口服务环境;加强政府出口监测预警工作,为我国彩电产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落实《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鼓励掌握核心技术的芯片、器件、软件研发生产企业与整机企业间进行联合与合作,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重大工程带动芯片研发与应用,实施重大专项推进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领域的先导应用和典型应用。促进整机、芯片、器件、软件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从芯片、器件、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的产业生态环境,形成“整机带动芯片技术进步,芯片提升整机系统竞争力,以应用拉动产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抓住三网融合机遇,促进产业、网络和业务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平板化、高清化、网络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制造业与运营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内容的4C融合,推进实现彩电业软硬整合模式创新。引导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加快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延伸。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的结合,提高信息化手段利用能力。研发新品、制定标准、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合作共赢生态圈,提升产业软硬整合能力,推动产业从单纯制造业向“制造+运营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1]安永成,施国强.我国电视机工业发展回顾[J].电视技术,2010,34(1):105-107.
[2]薛楠,乔维.典型智能电视产业发展模式的启示——以谷歌、苹果和三星为例[J].电视技术,2012,36(14):1-3.
[3]北京奥维营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家电下乡彩电企业策略分析[J].电视技术,2010,3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