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谊,杨 楠
(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 贵阳 550002)
电视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电视机即电视接收机,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接收终端。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电视播出机构随后出现,从此人类开始步入电视时代。在我国,电视事业从1958年开始起步。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电视以其传播视频内容为主、信息量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占据着传媒领域的龙头位置。从产业的角度,电视是一个由节目生产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终端组成的产业链。电视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标清信号到高清信号、从球面到平面、从平面视角到3D视角的历程,电视的发展无处不体现出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出现,对社会从生产、生活、传媒等各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传媒方面,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逐渐受到新型媒体的挑战,一度引发电视将被替代的议论。
根据传媒理论的研究成果,新兴媒体的出现不会完全替代原有媒体,这几年的发展也验证了该理论。电视业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是不争的事实,但电视也在向前发展,不会消亡。当前,电视机屏幕的主流尺寸已经达到40 in(1 in=2.54 cm)、50 in,还在向更大显示(100 in的液晶电视已经推出)、更高清晰度(高清、超高清)、更真实显示(3D、裸眼3D)、更便捷的操纵演进。在电视信号的传输方面,从过去的无线开路模拟电视信号传输,发展到以数字化双向化广电网络为主、卫星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作为补充的多种传输方式,新型的NGB已经推出。现在,电视内容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信运营商架设的虚拟专网,以IPTV、OTT、手机电视的形式向用户提供能够面向电视机、计算机、移动设备等多种不同大小、不同分辨率的终端,单纯的“看电视”也在向与电视互动、“用电视”转变。
事物的新与旧是相对的。曾经,电视相对于报业、广播是新媒体。在当今IT技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已经逐渐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中。最初,由于网络带宽低和网络应用的缺乏,使得人们只能在网络上浏览图文、收发电子邮件。随着IT技术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互联网以其互联、分享、及时、互动传播的特性催生了新型传媒业态,即所谓新媒体[1-2]。
根据CNNIC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络视频用户已经达到3.89亿,半年增长率达4.5%,其中在网络上收看视频的用户数为1.6亿。在移动上网终端中,手机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
新媒体对电视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具有多种接收方式,背靠IT技术和互联网,使用方式灵活,更加强调交互和用户体验。
新媒体基于互联网,具备互联网应用的很多特点,由于受IT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其形态也在快速发展,如终端技术和产品发展快,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用户参与度高、可以开展多种新型增值业务等。与传统电视相比,除了被动接收信息,还出现了社交、分享、自媒体等多种新形态。
2)新媒体运营模式更加贴近市场和资本,反应更加迅速灵活。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在体制、机制上更加灵活,加之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使其更加贴近市场与受众,内容和应用的推动更快,与资本的结合度更高,更具备市场经济的特点。但也存在内容监管较为缺乏,为了迎合少数受众而出现低俗化的情况。
3)从广告经营的角度,互联网视频运营商也开始成为广播电视台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网络视频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广告,最大的投入是购买版权和网络建设的支出。根据一些媒体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互联网广告的价格都保持至少50%的增长,视频广告价格增长率甚至达到100%。在广告收入中,电视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国内一、二线城市中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收看视频内容的时长甚至多于互联网,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居民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也开始多于看电视的时间。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在19~30岁的用户在线时长几乎是观看电视的两倍。
4)新媒体是引发广播和电视媒介整合的重要力量。
近期,我国各地出现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合并的潮流,其中就有应对新媒体、新型媒介发展形态的因素。从媒介发展来看,两台整合是广播和电视两个媒体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新的技术发展条件的需要。
我国三网融合[3-4]的推进,对新媒体建设和规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0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国开展三网融合,在新媒体集成播控方面,要求由广播电视机构负责IPTV和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其中IPTV由于具有基于IP技术的互动特点、丰富的增值业务和较为明确的赢利模式,一度成为三网融合中广电和电信争夺的焦点。广电总局进一步明确了IPTV的两级架构体制,由各省级电视台负责IPTV二级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目前,IPTV一级平台的经营权由央视国际与百视通的合资公司爱上电视有限公司负责,二级平台的建设和经营基本由各省级电视台负责。
面对当前形势,广播电视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加快向新媒体的建设步伐。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台等4种类型的新媒体牌照,要求广播电视台加快网络广播电视台等新媒体建设。目前,已有多家国内广播电视机构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牌照,开始建设新媒体。
对于电视台发展新媒体,有专家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广播电视台也在探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势,推动资源互动和深层整合,推动融合发展。对此,有两种思路:
一是将广播电视台新媒体部门独立出来,新媒体的制作、播出、运营与现有广播电视媒体分离,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此方式的代表是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下属的央视国际成立了专门的新媒体机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由CNTV承担各新媒体的建设、运营,而将传统电视台的宣传职责和安全播出责任保留给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旗下有专门负责新媒体的运营机构百视通。在此方式下,传统电视媒体更加注重媒体的事业属性,在赢利方式上主要采用广告的方式;新媒体更加注重媒体的产业属性,更加贴近市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做到了权责分明,建设周期更快,更加贴近市场,更加适合互联网快速、互动的特点;缺点是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区分得较为明确,融合度不够。
二是将广播电视台现有生产能力提升、改造为可以同时面向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新型制播体系,促进电视台的整体转型。此方式开始被省级电视台所考虑。根据广电总局加快建设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要求,电视台要加快实现传统媒体制播与新媒体的融合。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在电视媒体的内容来源上采集网站、微博等内容,建立覆盖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共享和制作平台。下一步,考虑建设覆盖传统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共平台生产制作和统一分发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促进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升级转换,带动广播电视台整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和覆盖;缺点是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用户体验方式、运营上有着较大的不同,差异明显,如果要全面整合现有制播系统,并考虑能够兼容多种媒体的制作和分发,需要全盘考虑融合,可能会造成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以及整合进程较慢。
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必然的,不管哪种路线,最终都会走向媒体内部的融合。至于先后秩序,可以由各地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还有一点要引起重视的就是,不管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依然有效,好的内容和优质的用户体验是吸引受众的两大法宝。
贵州广播电视台一直在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和建设,成立了专门机构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进行跟踪和规划。2010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国推进三网融合后,贵州广播电视台以此为契机,抽调专业人员对国内外三网融合发展、我国三网融合环境、技术、运营模式等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对三网融合方案提前进行了准备。
2011年12月31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将贵州省贵阳市在内的国内42个城市(地区)列入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贵州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要求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承担IPTV和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方案制订和建设。参与省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方案评审、定稿会,和专家组共同审核和定稿了《贵州省贵阳市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及各子方案,于2012年5月上报国务院备案。去年底,贵州广播电视台已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基础部分建设,完成了省三网融合试点业务启动的任务。
贵州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受制于起点低、底子薄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全国落后水平。贵州在人才、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方面并不具备发达地区这先天优势。在这种客观条件情况下,贵州广播电视台并未减缓发展的步伐,一直在探索发展突破、后发赶超之路,近年来在节目、经营、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很多方面在西部名列前茅。准备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基础上,申请网络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电视(OTT)等相关牌照,准备有步骤地投入资金和开展建设。同时,加强全媒体体系的探索,拟按照“接收”(全媒体采集)-〉“生产制作”(共平台生产)-〉“分发播出”(多媒体分发)的思路进行规划和开展体系建设,准备充分结合新媒体“短、灵、快”和传统媒体具有公信力、专业制作的内容详细而有深度的特点,用新媒体手段采集素材、发布相关消息,用电视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将力争早日实现贵州广播电视台向多种媒体形式、多终端的覆盖,为贵州广播电视台和贵州省的新媒体、全媒体宣传工作打下基础,促进电视的转变,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的三网融合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化与信息化也是一柄双刃剑,作为“棱镜门”主角的美国领导人曾表示“21世纪的经济繁荣将取决于网络的安全”。在建设新型交互式媒体时,也要对网络安全、文化安全有足够的认识,采取适当措施规避风险。既要做到贴近市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要更好地履行媒体的社会职责。
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还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新媒体的发展来推动广播电视台整体生产体系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实现多种媒体形式(全媒体)的融合发展,才能在未来新型媒体形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吴剑海,周华东,王卫成,等.广电向全媒体转型的思考[J].电视技术,2013,37(2):8-10.
[2] 方媛,顾云峰,张申伟.广播新媒体的实践与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6):47-49.
[3] 吴云松,赵晓平,董雪.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业务拓展策略研究[J].电视技术,2013,37(8):27-28.
[4] 赵晓平.三网融合下的视听新媒体内容监管策略研究[J].电视技术,2013,37(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