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粉霞 程亚利 张延峰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为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病理基础为气道的慢性炎症,贯穿于哮喘的整个过程[1]。患儿吸入相应变应原、感冒、气候变化、情绪改变及剧烈运动等因素,引起气道炎症加重,气道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痉挛收缩,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2]。目前,吸入疗法已成为防治哮喘的首选方法,但吸入疗法药物的选择,吸入工具的类型等仍未达成一致。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1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哮喘患儿,采用沙丁胺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哮喘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排除本次治疗前使用过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的患儿,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重大疾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8±1.1)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7个月~13岁,平均(4.1±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给予输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有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给予沙丁胺醇溶液0.25~0.5 mL+生理盐水2.5 mL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剂量根据年龄而有所区别,6岁以下患儿每次100 μg,6~10岁患儿每次200 μg,10岁以上患儿每次300 μg。每次雾化吸入治疗 10~15 min,2 次/d,连续治疗 4 d。每次雾化吸入治疗后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喷雾1次,丙酸氟替卡松每喷125 μg。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哮鸣音等的改善情况。
1.3 疗效标准 参考陈德晖等的相关标准进行[3],即用药治疗24 h内,患儿咳嗽、呼吸困难、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查体见肺部哮鸣音及湿音消失为显效;用药治疗72 h内,患儿咳嗽、呼吸困难、气喘等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查体见肺部哮鸣音及湿音显著减少为有效;用药治疗72 h后,患儿咳嗽、呼吸困难、气喘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查体仍可见肺部哮鸣音及湿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以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8%。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5.5±1.5)d,喘息消失时间(4.3±0.5)d,呼吸困难消失时间(2.2±0.8)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5±2.0)d。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4.0±1.7)d,喘息消失时间(2.9±0.3)d,呼吸困难消失时间(1.6±0.9)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3.4±0.3)d。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首次治疗后60 min最大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为(171.3±70.1)L/min,末次治疗后60 min PEFR为(259.7±85.4)L/min。观察组首次治疗后 60 min PEFR为(171.3±70.1)L/min,末次治疗后 60 min PEFR为(259.7±85.4)L/min。观察组末次治疗后 60 min PEFR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哮喘为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急性发作。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在儿童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消除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为小儿哮喘治疗的关键所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已成为治疗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4-5]。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具有脂溶性,气道吸入后,可与气道黏膜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局部抗炎作用。可抑制组织中细胞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合成及释放,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上的肥大细胞显著减少,且可通过再分配作用使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进入其它部位,减少血循环中的数量。此外,还具有抑制激肽及5-羟色胺引起的炎性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粘膜水肿。
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兴奋气道平滑肌及肥大细胞膜表面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炎性细胞及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上皮粘液清除剂纤毛摆动。两药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且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局部药物浓度更高,治疗效果更佳。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沙丁胺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哮喘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肺功能恢复良好。提示沙丁胺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可靠,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房伶.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沙美特罗50 μg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12):83-84.
[2]林科雄,王长征,钱桂生,等.不同疗效指标对评价支气管哮喘疗效的作用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18-219.
[3]陈德晖,翟莺莺,林育能,等.硫酸沙丁胺醇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0):967-970.
[4]李振国.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8):1-2.
[5]韦艳姬.沙丁胺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哮喘患儿42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