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英,穆艳杰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相伴而生的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凸显,并已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人们急于探索导致全球性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究竟谁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个问题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走出生态危机的路径又在哪里?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彼此相互指责和批判,发达国家指责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所致。实事求是地说,发达国家的指责和批评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无端指责,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脱贫致富,为了加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确实存在着慌不择路的情况,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基本上走的都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后发展国家都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抉择,在人的所有需要中,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当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生存受到威胁时,环境保护自然也就退居次要地位了。所以,这些发展中国家在面临生存威胁时,首先选择了大力发展经济,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破坏环境是缺乏道德和伦理根据的,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在他们最初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经走过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当下已时过境迁,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和强调环境保护了,但其前提也是不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它所要保护的是自己国家的小环境,而以牺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大环境为代价。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把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掠夺那里的土地、自然资源、干净的水源和清洁的空气;同时向落后国家倾倒垃圾废料,把那里当成他们的垃圾场和废弃物的污水池。发达国家凭借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占有和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生态殖民主义”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和转嫁生态危机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由此可见,造成今天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正是这些贼喊捉贼的发达国家,是由于他们对发展中国家奉行的生态殖民主义政策所导致的,所以,他们应该对全球生态危机承担主要责任。
生态中心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不合理使用。在生态学家看来,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是价值评价的主体,人有价值需要,自然是客体,自然本身无价值,它只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工具价值。自然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地球就是人类的资源仓库和随意堆放垃圾的垃圾场,人类无论怎样对待自然都是合理合法、天经地义的。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毫无节制的掠夺和破坏,由于人的欲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势必要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尖锐激化,自然界以自然灾害的形式不断向人类进行报复。生态学派认为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走出危机的路径就是由人类中心主义而走向生态中心主义。这个观点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处于主导和主动地位,自然是客体,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实践为纽带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自然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随着人类征服改造自然实践能力的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不能希冀人像动物那样完全消极被动地依赖自然,所以让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而坚持自然中心或生态中心这是不符合人类本性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乌托邦。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还是对自然进行保护,最终都是以人类自身的利益和目的为转移的,是人的自主选择的结果。
人类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否保持生态平衡,是依人类自身利益和需要而定,生态平衡被大规模的破坏是在工业文明以后,随着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加快,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自然遭受了严重破坏,但人类也绝不会为了生态平衡而放弃工业文明的成果。如果说工业文明初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由于人们环境意识淡薄,现在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更加明确了,人们是否就不会破坏环境了,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和无限追逐利润的需要,就会为了自己国家、民族、集团的利益而不惜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为了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的矛盾与冲突,他们就必然会为自己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激烈的冲突与争夺,只要不同利益集团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的内在动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就必然外在地导致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被称之为全球化时代,对于经济全球化现象和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经有过描述和预测:“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全球化现象的描述。当下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描述全球化的继承和发展。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向纵深发展,出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统一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用欧盟主席巴罗佐的话说,“我们同在一条船上,要么一起畅游,要么一起淹死。”[2]11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便直接借用中国的成语“同舟共济”来表达巴罗佐所说的那句话意思。从某种角度和立场来看,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对此状况人们还形象的比喻为,“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感冒”,就像2008年由美国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社会瘟疫犹如2003年非典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导致世界范围内金融和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日益增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和途径也越来多样化了,并逐渐由武力征服而转变为协商对话,并且在许多问题上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也可以采取一些协调一致的行动。比如,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打击国际刑事犯罪,打击国际贩毒,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但是,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已经形成了真正的人类利益共同体,人类的利益已经高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了。这种观点和看法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有害的。巴罗佐和希拉里的“我们同在一条船上,要么一起畅游,要么一起淹死”的说教,不过是用来遮蔽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侵略和掠夺本质,愚弄和欺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障眼法。所谓的全球化不过是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侵略和掠夺,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资本主义的霸权化。它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又一次扩张过程,它已由原来的经济、金融帝国主义变成“生态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反生态、反自然的,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只能进一步加剧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那些西方的政客们只强调大家都同在一条大船上,人人平等,利益一致,而有意回避彼此之间的不平等和利益冲突,遮蔽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和掠夺。对此,美国已经离任的国务卿基辛格则比较坦率地道出了全球化的本质:“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速了贫富之间的鸿沟。”[2]11可见,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并没有消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没有真正实现人类利益的大同,也并没有建立起利益一致的人类共同体。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背景下,即便是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生态环境、核武器威胁问题,各个国家在处理和应对这些问题时,仍然是站在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狭隘利益而置其他国家和民族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于不顾,不惜破坏其他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存在极端的不公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其占世界20%的人口,消耗着世界上80%的自然资源,一个富裕的美国人所消耗的资源是一个贫穷的非洲人的几百倍。“当强悍的美国守着本土地下的石油资源不动,从千里迢迢之外运来的石油喝了不算,还把灌入地下储存起来时;当富庶的日本守着百分之六十六森林覆盖率不动,木材进口量却占世界木材总进口量一半以上时;当世界上最富裕的五分之一人口消耗着五分之四的自然资源时,……日本想保住本国的森林。但是,世界森林减少就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海平面上升,岛国日本不是自食恶果吗?美国想延缓本国的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资源枯竭后的美国能幸免于能源危机吗?”[3]128可见,在这些事关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问题上,这些国家仍然在绞尽脑汁地斤斤计较,不惜以损害其他国家或人类整体利益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维护自己国家的私利。资本主义生产和对外扩张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以无限的价值扩张为目的,它丝毫不考虑这种扩张所带来的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或生态的后果”[4]。发达国家这些非法的、不道德的行径使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它们的生态殖民地。无数大量的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正是少数发达国家对多数不发达国家推行“生态帝国主义”政策的结果。总之,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无限追逐经济利益的贪婪本性,必然导致对其他国家资源的无止境的掠夺,不尊重自然界本身具有丰富内容和自身的价值,把自然界仅仅看作是自来水的水龙头和废弃物的污水池。马克思说:“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我们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在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5]124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经济利益,其结果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正如蕾切尔·卡逊所说的“导致最严酷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为了快速获得经济回报而将自然蜕变成工厂一样的组织形式。但既得利益者们拒不承认这些事实,他们始终认为,在更大的范围内,经济学(狭义)而不是生态学还将一如既往地决定我们的生活环境。”[6]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或集团占有,由于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由于不同利益集团冲突与争夺,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向其他国家倾倒垃圾,转嫁环境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也就在所难免了。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无限追逐利润的生产目的,资本的无限扩张导致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他们不能很好地平衡和解决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破坏环境掠夺资源的内在冲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下由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并没有实现人类利益的一体化,尽管他们宣称我们都同在一条大船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利益是一致的,要么一起畅游,要么一起沉没。但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和实质是新的全球殖民主义化,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掠夺东方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因为全球化规则是由美国控制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是按照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要求制定的,东方等发展中国家被迫执行的。是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他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强行推行到全世界的过程,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制度全球化的过程。目的是要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发展中国家从属于发达国家,社会主义从属于资本主义。这种全球化并不像全球化主导者所期许的那样,它并没有实现各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协调一致,并没有实现人类利益的大同。非但没有缓解和解决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而是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彻底缓解和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必须代之以新的、更加理想的全球化,即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将消灭国家和民族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差别,建立利益一致的真正和谐的人类共同体。人类的整体利益不仅包括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人类长远利益不仅包括当代人的利益,而且也包括千秋万代的利益。是以一种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观念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的。从人类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出发,认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国家与人类,人类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人类要世代延续永恒发展,不仅要平衡好人与人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否则,就难以规避相互倾轧和掠夺的悲剧发生。为限制那种把万里之外的资源掠夺来,自己用了不算,还把他存储起来的行为,为制止那种只珍惜自家树木而滥砍他人树木的强盗做法,就必须实现共产主义的全球化。正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设想的,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利益一致的统一世界。但是,汤因比同时又警告他的同胞,“西方人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自身文明的价值观和目标将会永远处于支配地位’,恰恰相反,‘人类的政治和精神统一将不会通过任何西方力量来完成。……因为西方技术已经制造出核武器,并且造成不可替代性资源的消耗、人类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口爆炸,所以这是人类避免自我毁灭的惟一选择。……未来的世界国家很可能出自于一个自愿的政治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一系列现存文明的文化因素都将继续保持本色。……一系列的文明或文化传统将不得不学会如何在一个政治体制下和平共处。因此,我们从大一统国家历史中所获得的最大教益之一就是,相互竞争的文化如何和平共处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3]129。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彻底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也不能只寄托于一种文化或文明。而是需要一种世界大一统的文明与文化,需要全球性的思考和全球性的行动,而不是地方性的思考与行动;使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文明放弃自己过去所坚守的传统和立场,由分歧对立走向融合,要构建一种融百家之长人类性的文化。也就是说未来的大一统国家和文化既保留各民族的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怀,是人类的大同世界,即是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因此,人类要彻底摆脱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必须由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分裂、对抗而走向统一与合作。分裂与对抗是由于存在不同利益集团,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必然导致冲突与对抗,让他们走向联合与合作就必须要平衡好他们之间利益关系。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前提下让他们完全放弃自己利益要求,那是违背人的自然本性的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国家或集团的联合,具体说来有两种,一是自觉自愿的,人们经过慎重的理性思考,自觉选择合作而放弃对抗是因为合作能够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即合作是“双赢博弈”,对抗是两败俱伤,只有合作是“双赢博弈”,人们才会心甘情愿地选择合作。哪怕这个“双赢博弈”是暂时的、微小的,他们也会如此。同时大多数人在面对利益抉择时总是把眼前的、微小的、可见的利益看得比那些长远的、重大的、不确定的利益更重要。因此,要使人们自觉自愿选择合作,必须使人们认识到合作能使他们合作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还要使他们意识到未来比当下更重要,全局比局部更重要,生存和生命是最宝贵的。因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全球性的思考和全球性的行动,而不能单兵作战。“回报是合作得以长期延续的基本条件,有回报的合作是比无条件合作有更好的道德基础。回报的策略不仅有利于自己,也帮助了别人,回报使双方从合作中获利”[7]。二是被迫的,即通过外在的法律或政策强制迫使个人之间、集团或国家之间走向合作。小范围的合作相对容易实现,政府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措施迫使个人之间或企业之间实现合作。也可以通过经济杠杆,使合作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使不合作者利益最小化,或者对不合作者通过各种惩罚措施使其自愿选择合作[8]。但是惩处力度必须使其如果不合作就会倾家荡产,让其无可选择,只能选择合作。超出一个国家范围的合作即国际之间的合作实现起来就比较艰难了,因为现在的国际组织像联合国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或者是形同虚设,或者被少数国家所垄断和操纵,根本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在缺乏强有力国际监管机构的前提下,对那些采取环境不合作政策国家和地区,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对他们加以惩戒。这样也就无法惩罚那些选择不合作的国家和集团,而且这种不合作是以最大限度损害其他国家或集团的利益,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简直就是一种强盗逻辑,对这种强盗逻辑我们也只能进行道德谴责,无法加以实际制裁。这样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恶化的问题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不能真正从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不实现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就不会根本解决。要解决我们当下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实的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无能为力的,相反却只能使全球的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因此,只有实现了共产主义的全球化,才能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共产主义的全球化实现了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利益的一体化,进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本质只有对社会(这里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来说才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本质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5]122而且,“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5]120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消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一致、和谐统一,进而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
[2]吴易风.谈当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根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3]李工有.丛林与法则[J].读书,2002(12).
[4]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23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美]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2000:16.
[7]钱箭星.人类的合作是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J].生态经济,2002(11):41-44.
[8]赵增彦.生态文明建设: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