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 个旧 661000)
1.1 一般资料:2012年在我院择期手术住院的患儿23例,ASAⅠ~Ⅱ级,男12例,女11例,年龄9个月至10岁,体重8~35kg,手术包括:腹股沟斜疝、手足外伤、包皮切除、隐睾、鞘膜积液、阑尾切除等,术前胸透、常规心电图、血常规、血压、心率、呼吸、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三组患儿的性别、体重、年龄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患儿均于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和鲁米那钠5mg/kg。入室后安置监测装置,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七氟烷组患儿通过面罩吸入6%七氟烷,氧流量控制在8L/min,待意识模糊后扣紧面罩加压吸入七氟烷,完全入睡后维持浓度在1%~5%,氧流量控制在3L/min,并开放静脉路。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静脉持续输注氯胺酮0.5mg/kg·h至手术结束;氯胺酮组静脉注射2mg/kg氯胺酮,手术过程中持续静脉输注1~0.5mg/kg·h氯胺酮维持麻醉状态。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自主呼吸,持续吸氧,流量控制在2.0~4.0L/min。同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频率、无创血压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待手术结束后停止所有麻醉药物的使用,等待患儿清醒后送至病房。
1.3 指标观察:(1)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2)观察患儿手术后苏醒及清醒时间。苏醒时间指麻醉给药结束后至患儿出现体动或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指麻醉给药结束后对语音有反应时的时间。(3)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1.4 统计处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以#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单纯药物麻醉处理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血流动力学较平稳,详见表1。
2.2 苏醒、清醒时间比较:氯胺酮组患儿苏醒、清醒时间与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七氟烷组相比较明显延长(P<0.05)。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与七氟烷组相比较有所延迟,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七氟烷与氯胺酮组(P<0.05),详见表2。
患儿短小手术麻醉传统的多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处理,氯胺酮具有镇痛效果确实、起效快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精神躁动不安、恶心呕吐发生率高等不良反应。对小儿全身麻醉具有一定的风险。本研究也显示单纯氯胺酮使用因为剂量相对较大,不良反应也较为多见。
表1 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七氟烷不具有镇痛作用,但是具有诱导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呼吸道刺激小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常用于小儿的麻醉。本研究发现小剂量七氟烷复合氯胺酮组苏醒时间明显比氯胺酮组缩短,不良反应等比单纯治疗的两组明显减少。综上所述,七氟烷复合氯胺酮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于红,张志健.小儿短小手术的全麻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3):371-372
[2]吴江燕.七氟烷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21-122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