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净,邓丽婷
(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传统优势产业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前一阶段经过高速增长保留下来的一系列的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一定时期、某一范围内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体[1]。传统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决策。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历史较长,产业结构完善,在很多行业都扮演着奠基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在贯彻执行国家战略决策方面也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各省市纷纷响应,制定推出了相应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并大力付诸实施。这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并为之后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利用科技创新优势,调整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原本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趋于合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夯实我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3)有利于稳定社会,促进民生。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同时,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保障了民生的发展,为保障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实现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等。之后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也都以重工业、基础工业为主。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很多传统优势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57年生产钢535 万t,原煤1.3 亿t,粮食1.95 亿t。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2]。政策的支撑,国家财力、人力、物力的倾斜奠定了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一系列的成绩也见证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成长。
1978年到20世纪末,传统优势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一阶段同时也是传统产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改革开放拉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从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僵化体制,开始转向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随着对外开放范围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在此期间,汽车、钢铁、石油和化学工业、食品、装备制造、纺织和建筑材料等重点产业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
加入WTO 之后,中国传统优势产业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阶段,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市场。发达国家劳动力密集产业因为利润率低、劳动力成本高而大批向国外转移,而中国的同类产业,特别是消费品产业和普通机械、工具、电力器材产业,因为没有很大的外来竞争,以及国际市场对其产品的稳定需求,不仅没有遭遇高科技和资本密集部门已经面临的那种困难,而且利用更多的国际市场机会加快发展,充分体现我国在劳动力和资源上的比较优势。
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整体上仍然处于分散、规模小、效益差的状态,虽然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但是传统产业在做强方面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大而不强,在关键技术、核心能力上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传统产业的增速放缓。同时,能源的消耗浪费、用工成本上升、环境保护等问题也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走入瓶颈期。总体来看,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上存在以下问题:
(1)工业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大多数是以中小微企业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虽然这些企业数量庞大,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并不大,产业发展缺乏重大项目带动,不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多数传统产业没有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缺乏纵向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以分工和合作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效应不高。
(2)产业链条有待优化。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之外,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3]。这六大环节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最多盈余的环节。但是在目前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由我国企业控制的,我国企业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力的制造环节,例如服装加工、日用品制造、电子产品代工等,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国家的手中。
(3)自主创新能力弱。传统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研发能力不强,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偏少。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日益规范以及市场竞争的有序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生产技术主要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利用率偏低,引进的技术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创新能力提升缓慢,自主制造能力依旧不足[4]。
(4)品牌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我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很少,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尚不完善。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1年度“世界品牌500 强”排行榜中,中国只有21个品牌入选,100 强之内中国只占了4个,分别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和国家电网[5],4个品牌全部是非制造企业。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品牌的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还不够强,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5)管理落后。总体来说,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大型企业普遍存在机构繁冗、部门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作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问题更加复杂,有的企业生搬硬套所谓国际先进管理模式而忽略自身实际情况,有的企业因家族经营而无法推行制度化管理,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形成管理意识,更谈不上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形成自己的管理团队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没有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6)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以资源浪费为例,中国80%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2/3 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大量的土壤板结。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m3,减少森林蓄积200 万m3,导致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急剧降低。以环境污染为例,中国1/3 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 已成为劣五类水,3 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 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 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6]。
针对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顺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以及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广泛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的健全发展,实现产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示范效应、经济效益显著增强的战略目标。
转型升级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关键举措。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1)针对可以标准化的产品,通过制定产业联盟标准,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政府为主导,引导企业以产品标准化来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在市场互通、专业化协作下,大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并大力开发销售渠道,形成某一类或某几类产品的生产专营区,促使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相应地带动其他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江西的景德镇陶瓷、贵州茅台镇等,都是这种做法的典范。
(2)大力推进模式创新。新兴产业讲究技术创新,而传统产业则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制获得生机,也叫做模式创新。模式创新就是将原来放错地方的人、财、物、资源重新配置,将原来低效率的配制变成高效率的配制,从而创造巨大的价值。例如蔬菜种植,过去农民一年只能种植2 ~3 次,通过模式创新,改进大棚,经营渠道农业、品牌农业以后,现在一年能耕种十余次。把原来的组织模式、资源模式重新配制,获得高于原来数倍的收益,这种机会在传统行业里面有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传统行业的机会反而大于高科技产业。
(3)对于具有典型规模化经营效应的行业,由中小企业结成网络式组织,完善经营体系和经营项目,提高竞争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行业总部基地和专业流通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7]。淘宝就是很好的例子,凭借成本低廉、品种齐全的优势,淘宝成为亚洲第一大网络零售商圈。淘宝整合了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供销渠道畅通,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商品直达用户,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2011年淘宝营业额达到4000 亿元,2012年营业额突破1 万亿元。
只有掌控整条产业链,才能控制定价权,并通过高效整合,大幅压缩产业链,使产品成本降低,毛利率大幅提高,产品才会便宜并具有竞争力,并最终形成一条依托传统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产业辐射,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一体化”辐射循环发展模式。高效率的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快速响应的流程。
要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政府、企业与大型央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和标准联盟,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创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突破制约传统产业升级的重点关键技术,鼓励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持传统产业运用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力,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大力度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培育传统优势产业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发展。应设立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建立适度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商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贴息、补助、税收减免等方式,扶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低碳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鼓励和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要想吸引顾客,除了加大创新力度之外,品牌的塑造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产品不只是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性、社会性需求,这种需求的实体化就是品牌。品牌的号召力有时比产品质量本身更具市场价值,例如可口可乐、王老吉等,都是通过品牌吸引消费者,而不是产品的差异化。因此,品牌的塑造也是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政府要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在品牌培育、塑造中的引导作用,营造品牌生存和发展的良性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对“老字号”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植民族品牌、新生品牌,鼓励它们走市场化、国际化道路。同时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争取高端市场,也要注重大众产品的开发。这样不仅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要,也能在高端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对于机构冗杂的大型企业,应精简部门和人员,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能力,提升整体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在于找准市场定位和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主的素质决定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此,企业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观念、能力方面下功夫,增强企业管理意识,建立系统的管理思想。其次,要建立具有指导性、长远性、全局性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据此建立完备的企业管理体系,使得管理成为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工具,这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要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对人才的培养要始终贯穿于企业业务开发的各个环节。最后,要注意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论规模大小,都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只不过很多企业都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实际上,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增加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因素,它会提升员工的团结协作水平,让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有长远的规划,并且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创新。
传统优势产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产业体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潜力。虽然现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但只要理清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贯彻实施,传统优势产业依然能担当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角色,引领社会经济走上新台阶。
[1]王秋香.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1-3.
[2]第一个五年计划[EB/OL].[2013-01-07].http://baike.baidu.com/view/838817.htm.
[3]郎咸平.谁在拯救中国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50-158.
[4]任 净,车贵堂.影响辽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6):35-37.
[5]薛 蓓.2011年世界品牌500 强排行榜揭晓 中国内地共有21个品牌入选[EB/OL].(2011-12-24)[2013-01-07].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6701842.html.
[6]郎咸平.中国不是制造大国[J].经济管理者,2008(10):44-47.
[7]吴庆智,赵莉华.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经济论坛,201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