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的本质与工程创新管理

2013-03-22 13:51郑文范
关键词:要素环境工程

郑文范,张 蕾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工程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大量存在于工程活动中。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一个关键就是要看在工程创新这个主战场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和进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工程本质并进而开展工程创新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分析工程的本质和特点入手,进一步探讨工程创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工程创新管理的规律。

一、工程的本质及特点

1.工程的本质

工程早已成了大众词汇。人们不仅说“三峡工程”、“探月工程”,还说“希望工程”、“985工程”等。从通过集成或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这一特点出发,可以将工程定义为:工程是为了创建人工自然,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或对技术施加集成性的活动,是构建一个新的人工存在物的集成过程、集成方式和集成模式的统一。

2.工程的集成性特点

由上述分析可知,工程的基本特点是集成性,其具体特点表现如下:

(1) 工程知识的综合性与整合性

在人类的整个知识宝库中,工程知识是数量最庞大、内容丰富的一类知识。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所以工程集成性的第一个层次就是通过综合和整合对各类知识进行集成。工程首先要综合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技术发明、技术诀窍,其次工程还必须综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再次还必须综合相关的已有经验。更重要的是,这种综合并不是上述各类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并转化为与当下工程现实境域相符合的、可行的、可操作的知识,使其成为指导该工程实践的实用性的工程知识。

(2) 工程技术体系的互补性和主导性

一项新的技术发明产生后,能否在生产中加以应用,并与已有的技术联系起来构成新的技术体系,除发明自身具有实用性外,还需要通过工程的集成作用形成工程技术体系,因此工程活动集成性的第二个层次是技术要素层次的集成。工程作为技术的集成则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统一性。工程是技术及其相互关联中产生的整体,因此,不论是相对于工程存在的环境还是相对于技术关联的系统,工程都以技术统一体出现。

第二,协同性。工程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复合而成,不同技术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性[1]81。

第三,互补性。工程技术体系互补性是指在工程技术体系内部,各类技术之间存在着互补机制,其中某种形态的技术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或牵动其他形态技术的变化,并以此保证技术结构的整体协调[2]157。

(3) 工程与产业的转化性及生成性

从哲学的视角考察产业,产业的生成来源于人工物向制造物的转化。产业的功能是实现人工物的普遍性,把技术人工物转变成了制造物,并由此决定产业具有规模性、盈利性、结构性、标准性等特点。工程与产业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当考察具体的人工物的集成和建造特征时,人们就将这种活动理解为工程活动,而同类工程投产后就转化为产业活动。 由于工程活动是产业活动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工程活动集成性表现的第三个层次就是为工程活动下一步转化为产业活动实现进行集成,从而为产业活动提供施加普遍性的条件,使产业具备规模性、盈利性、转化性、结构性等特征。具体表现为:

工程活动使产业具有规模性,也就是在工程建设所形成的各种基础设施和设备能够可重复、规模化应用于产业活动;工程活动使产业具有盈利性,也就是通过工程活动使产业实现产出大于投入,能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工程活动使产业具有结构性,也就是通过工程活动使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工程活动使产业具有标准性,也就是指通过工程活动使产品获得了统一标准,使技术形式存在的人工物不断转化为产业形式存在的制造物[3]。

(4) 工程与环境关系的协调性及沟通性

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所以工程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进行,因此工程活动集成性的第四个层次是和工程活动有关的环境要素的集成,表现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性及沟通性。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自然环境而言,工程活动的集成性表现为协调性。这是因为任何工程活动总是嵌入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的,工程中的各种要素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而不确定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工程整体往往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任何工程都存在风险。为了消除或降低风险性,工程活动必须与相关自然环境通过集成进行协调。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其中级目标是在工程创新中努力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美好环境;其最低目标是通过对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对创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

就社会环境而言,工程活动表现出它的公众性特点。当一个工程项目问世之时一般都会引发社会公众对工程质量和工程效果的关心和评论,公众关心工程项目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影响,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果等等。为了解决公众关心问题,需要进行沟通和协商。为此需要广泛地宣传普及工程知识,推动社会公众全面理解工程,积极争取社会公众对工程的参与、监督和支持,这些充分反映工程活动沟通性的特点。

二、工程创新探析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5]。

广义的科技创新观认为,创新驱动包括科学创新驱动、技术创新驱动、工程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和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界的辩证运动,所谓自然界的辩证运动不仅是天然自然的运动,它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产业自然的转化、产业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等。科学创新驱动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在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过程中发现规律性,形成认识物问题;技术创新驱动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在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过程中施加目的性,形成技术人工物问题;工程创新驱动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在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过程中施加集成性,形成工程人工物问题;产业创新驱动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在人工自然向产业自然的转化中施加普遍性,形成制造物问题;制度创新驱动的目的是解决如何在产业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中施加关系性,形成社会物问题。工程创新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大量存在于工程活动中。在创新驱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个关键就是要看在工程创新驱动这个主战场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和进展。工程创新驱动的研究有赖于对工程本质特别是对工程集成性特点的认识。在对工程本质特别是对工程集成性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程创新本质并进而开展工程创新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创新的内涵

由于工程最本质的特点是集成性,所以工程创新集中表现为集成创新的特点。因此,工程创新指的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创新空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与建构,对技术和非技术等异质性要素进行集成,如知识系统集成方式、技术要素的集成方式、产业生成要素的集成方式、环境协调和沟通要素的集成方式等进行创新,创造新的工程人工物的创新过程。

2.知识系统集成创新

首先是要通过创新使普适性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适应工程特点的工程知识。工程知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在工程知识的构成中,除了科学知识之外,当然还必须有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以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境形成的特殊的情境性知识[2]170。在进行工程创新时,当工程活动遇到科学认识的困境,而现有的科学知识又无法满足需要时,工程活动往往又会导致基础科学的研究。这样一来,一方面会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则相应建构出解决工程困境的新的工程知识[6]。科学的探索发现与工程的集成建造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创造性活动,两者处于互为条件、双向互动的辩证过程之中。

对工程集成建造规律的研究推动着工程科学的发展,也呼唤着哲学思维的介入。针对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需要自觉用唯物辩证的基本规律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科学方法训练工程思维,逐步建立完善的工程哲学范畴是当代哲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崭新历史使命[1]78。

3.技术要素的集成创新

“工程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密切联系,工程创新特别表现为技术集成创新,表现如下:

首先是技术和工程层次关系的变化。技术和工程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由于工程与技术之间具有集成与层次的关系,此时此地是工程的事物或活动,在彼时彼地却是某种技术。工程集成创新的结果导致原来多项技术的集成结果——工程——不断被整体化为新的技术,而新技术集成的工程也越来越蕴涵了更加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是技术和工程的对应关系的变化。在技术和工程的对应关系中,就某项特定工程而言,可以应用的技术可能有多种,不同技术方案的对比取舍、优化组合以及实施后的性能价格比都是工程创新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

再次是适合工程需要的技术发明的出现。在工程活动中有特殊的技术发明和创造,这些技术发明和创造是工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工程的总体目的服务,工程创新不仅要集成已成熟的技术,而且还要集成在工程活动过程中发明的适合工程需要的技术[1]81。

4.产业生成要素的集成创新

工程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某种类型的工程活动表现为相应的产业形态,工程创新活动集成性的特点表现在产业活动上,就是在产业投产后,工程设施能够为产业活动提供施加普遍性的条件,使产业具备规模性、盈利性、转化性、结构性等特征,从而使产业转化性要素得以集成,其作用机理如下:

工程创新使产业获得规模性集成是指或是通过工程创新活动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或是由于通过工程创新出现了新开工建设的项目等,其建设过程和投产运行过程往往是扩大一种产业规模的必要条件。工程创新使产业获得盈利性集成是指通过工程创新活动为相应产业的经济效果和盈利性目标实现提供了可能。工程创新使产业获得结构性集成是指通过工程创新活动可以改变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工程创新使产业获得标准性集成是指通过工程创新活动能够使产品获得统一标准,使技术形式存在的人工物能够不断转化为产业形式存在的制造物。

5.环境协调关系的集成创新

由于工程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进行,因此在和环境工程上,工程创新必须做好环境协调关系的集成创新,为此首先需要处理好工程活动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的工程目的,既充分利用已有工程知识,又大胆合理地进行适合当时当地环境的创新。其次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关系。在工程创新中要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与工程资源,加强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再次要推进工程创新中的共同参与,让公众理解工程,在工程中吸收公众智慧,并接受公众评判和监督。

三、工程创新管理

1.工程创新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根据管理的这一定义,再结合工程创新是通过集成创新进行造物活动的特点,可以认为工程创新管理就是通过对工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使工程创新集成性得以施加以达到工程目标的过程。

2.工程创新计划管理

工程创新计划管理是工程创新管理的首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工程活动中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出组织的目标,并规定出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将其转化为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的管理过程。

(1) 通过工程预测和设计实现各门知识的系统性集成

做好工程创新计划管理的前提是做好工程预测,任何现代工程预测都要应用一定的科学知识,在工程预测知识的构成中,除了科学知识之外,当然还必须有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以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境形成的特殊的情境性知识。因此通过工程创新计划管理,特别是工程预测能够促进知识的系统性的集成。

工程设计是工程创新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知识的范畴方面看,工程设计中包括了对多种类型的知识的获取、加工、处理、集成、转化、交流、融合和传递,能够使“可编码的”甚至是“程序性”的知识和“隐性”的、“不可编码”的知识有效整合,因此通过工程设计也能使各门知识有效集成。

(2) 通过工程规划实现技术要素的集成

工程规划是工程创新计划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工程规划活动首先是技术的分析,特别是评估目前的技术资源和分析这些技术资源的供应关系与经济效益,因而通过工程规划能够有效实现技术要素的集成。

(3) 通过计划管理实现环境协调性的集成

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工程创新计划管理能够对用户需求有一个相当准确而深刻的了解,特别能够明确其他的一些对工程设计的约束和要求,在工程的建造和使用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及相关规定等,因而能够有力促使环境协调性的集成。

3.工程创新控制管理

工程创新控制管理是工程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了确保工程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组织计划能够得以实现,进而保证工程活动顺利进行的管理活动。工程创新控制管理能够有力地保障工程创新集成性的实现。

(1) 通过控制促进技术要素的集成创新

在工程创新控制管理中,通过预防性控制,能够避免在技术集成中出现错误;通过更正性控制,能够使行为或实施进度达到预先确立或所希望的水平;通过时间控制,能够把项目中的每个分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促进了技术要素的集成创新。

(2) 通过控制促进产业生成要素的集成创新

首先,通过预算控制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产业计划,为促进产业生成性要素的集成创新提供了规模基础。其次,通过偏差控制能够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为促进产业转化性要素的集成提供了时间基础。再次,通过工程的经济价值评价,使工程投资方向与国家产业政策相一致,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和建设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为促进产业转化性要素的集成提供了结构基础。

(3) 通过控制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创新

工程创新控制管理能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主要是因为工程创新控制管理还可以使社会的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利用,并将生态成本补偿的思想贯穿到工程建设活动中,从而推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程建设,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创新。此外,工程创新控制管理能够促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观,善于运用适当的方式和技能解决环境场域性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使普通公众由猜疑工程、拒斥工程走向理解工程,乃至将工程目标内化为自身的价值需求,保证工程活动的顺利进行。

4.工程创新组织管理

工程创新组织管理是工程创新管理的重要保障,是指在工程活动中在认真分析和周密把握好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对各种工程要素及关系进行的有序的考虑和安排,进而保证工程活动顺利进行的管理活动。

(1) 通过采取事业部制促进技术要素的集成创新

在工程创新组织管理中,采取事业部制有利于最高领导层集中力量做好技术要素的集成的战略性的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各事业部负责人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技术要素的集成。

(2) 通过监理和权变管理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创新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工程创新组织管理,能够建立相应的监理组织管理系统,确保监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严把监理队伍录入关,保证工程监理达到目标。此外还能够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相关人员的从业行为,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创新。通过工程组织创新还有利于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权变创新管理,有利于解决环境场域性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同样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创新。

5.工程创新决策管理

工程创新决策管理是工程创新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指在社会制度、环境、条件、任务、目标等不同情况下,工程决策的主体针对问题确定工程目的及目标,收集和处理有关信息,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

(1) 运用跟踪和反馈原则促进技术要素的集成创新

在工程创新决策管理中,要研究确定决策目标的技术环境,注意技术条件利用;要充分应用个人经验、知识和创新精神;要运用跟踪和反馈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审,对选择的方案要进行修订补充,使其更加完善。这些都保证了工程决策促进技术要素的集成。

(2) 根据量本利分析促进产业生成性要素的集成创新

在工程创新决策管理中,要根据对产销量、成本、利润三者综合关系的分析,尽可能地使决策目标定量化,并据此作为实施决策中的检验标准,以此为产业活动提供施加普遍性的条件,从而使产业生成性要素得以集成创新。

(3) 通过工程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工程活动要素的集成创新

在工程创新决策管理中要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使工程决策的价值目标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基础上,预测每个方案的效果,最后作出有利于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程决策,以此能够有力地促进环境协调性的集成创新。

[1] 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陈凡.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郑文范,赵旭.辽宁工业产业丰厚度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4):79-83.

[4] 殷瑞钰,李伯聪,汪应洛,等.工程演化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90.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王众托.系统工程引论[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3.

猜你喜欢
要素环境工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子午工程
也谈做人的要素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