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

2013-03-20 14:06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16期
关键词:外包金融服务金融

■冯 畅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在存在深度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金融服务外包也不例外。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主要基于两个需要:一是基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转移风险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二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居于参与合作金融全球化分工的需要,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本国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其部分非核心事务(如金融软件开发、信用卡业务、票据整理等)委托给外部机构或者个人进行处理。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明确定义为“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来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事务,而不论该第三方当事人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一个附属企业,或为公司集团外的某一当事人。”

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1.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1992年,中国银行成立了博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996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了本行的软件开发中心,都是专门为本行提供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收入以22%左右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市场以每年19%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7%左右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增长速度)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金融IT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74.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3%;预计2011~2014年,中国金融IT服务外包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91%。

2.接受程度不同,行业发展不均匀。目前,国内的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服务外包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银行业上,银行服务外包接受程度较高的是信用卡业务,但还是存在整合度低且规模较小等方面的不足,比如在我国16家拥有发行信用卡功能的银行中,只有6家采用了外包,且外包服务商处理的信用卡不足总发卡量的3%;除信用卡外,其他服务外包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保险业上,保险服务外包接受程度较高,深入到新契约录入、定损、理赔、保全等业务环节。在证券业上,虽然服务外包业务较少,但随着国内综合化金融之路成为一大发展趋势,证劵业服务外包内容的广度、深度也将会得到拓展。

3.业务相对简单,市场份额不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所承接的业务包括数据加工、单据审核、IT服务等重复性较强的基本后台处理业务。由于内容较简单,导致整体市场份额偏低,只占金融业利润的0.5%,而美国在2008年就达到了7.4%。2012年,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只有150亿元,仅占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份额(1.2万亿美元)的0.2%。

二、影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某种产业能否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城市基础设施等)、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同业竞争四个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四大关键因素外还存在两个外在影响因素:机遇和政府。其中政府通过对某个关键要素施加影响,从而影响竞争优势的整个过程。本文将根据该理论,探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影响因素。

1.生产要素。在基础设施方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规模、通讯系统和交通运输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削弱了服务外包的时空限制,大大拓展了服务产品的地域范围。

在人力资本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但人才结构比较失衡。其中,拥有超过200万日语、韩语方面的人才,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麦肯锡调查发现,在劳动力服务质量或者差距允许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发包商通过离岸服务外包选择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可获得65%至70%的成本节约。同时,因为金融服务外包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硬件和诸如人才模式、理念等软件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具有相应的行业背景、专业技能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高级外包人才相对匮乏。

在技术方面,云计算、移动商务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和推动了金融业资源的整合与外包服务的创新。外包服务供应商可以在云计算的平台上,细化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

2.需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利用金融达到对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金融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可以按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把未来的资源应用到当今的经济转型中。当前,混业经营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已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业务内容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将会层出不穷,我国金融外包产业将会迎来一次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依据《2012-2015年中国金融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我国的金融外包服务正从以后台集中外包为特征向以前台营销业务外包为特征过渡,业务机会增多,发展潜力巨大。

3.关联和辅助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金融服务外包业息息相关,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技术支撑。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预计到2015年,业务收入将会突破4万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致力于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业务支撑工具和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应用领域提供放心、安全和可靠的解决方案。软件开发与测试等方面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以及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纵深发展。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在市场方面,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由于所处市场的特殊性,进入障碍大、成本高,竞争还不够充分;在交易主体上,我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与发包方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浅层次的短期合作,主要以承接低端业务、提供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服务外包为主;同时发包方基于公司秘密的需要和对中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准存在疑虑,倾向于将一些操作性、层级较低的业务外包给供应商。因此,合作双方尚未建立起较高层次的战略性、联盟性合作模式。

5.机遇。经济全球化、区域合作化以及贸易一体化,使得全球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加速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早在上世纪末,印度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本土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承接国。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有向成本更低的中国进行迁移的趋势,这给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未来全球金融秩序的调整也给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预计未来10年内,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强大,以及“金砖五国”的发展壮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金融秩序的诉求不断增强,全球金融业将面临较大的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6.政府。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服务外包的发展,先后确定了广州、深圳等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从电信、金融、税收等方面出台了30多项政策,大力支持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如2009年3月,工信部下发了《关于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通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从网络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等方面为外包企业和园区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保障;2009年9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好20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2010年7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规定从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对注册地在21个示范城市内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三、培育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竞争优势的策略选择

1.加强金融服务外包方面人才的培育。根据不同的人才需求层次,灵活选择人才培养方式。一是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引进具有海外相关金融服务外包公司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引进在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公司具有多年相关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二是创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方面的中端人才,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方面的合作;及时根据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动态,调整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三是完善职业资格认证模式,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和必要的岗前培训,培养大量诸如数据录入、校对等基层外包人才。

2.拓展金融服务外包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金融机构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应该加强风险防范。综合考虑自身的业务水平、信息安全、接包方的信誉风险因素,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外包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比例,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业务创新。只有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在风险控制以及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国内的服务外包市场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

国外市场需求:可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加大在国际合作、市场开拓、产业宣传和政策咨询方面的工作;通过建立国家级的金融服务外包权威性论坛,搭建执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平台,定期与海外的客户进行交流,树立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的良好形象。

3.加快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我国应当继续借鉴国外先进服务外包基地发展经验,建设办公楼宇、通讯设施、生活休闲、健身娱乐和交通等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国际化金融服务外包园区。以金融服务外包为特色,现代商贸为支撑,总部办公、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协同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所属的高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机构入驻产业园,完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达到规模效应。

4.积极培育竞争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本土金融外包服务提供商。在与国际金融服务发包商合作的过程中,应利用优惠条件,通过合资或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全球领先的外包服务企业将其部分外包服务业务转移至中国;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积极“走出去”,根据区位优势理论制定细分市场的发展战略,加大企业发展理念、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市场上学会“与狼共舞”的本领,不断发展壮大。

5.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需积极发挥服务功能的作用,出台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例如针对目前外包企业规模小、融资难等现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两品一流”(经营者人品好,诚实守信;产品有发展前景、适销对路;对企业现金流在银行留存率高)的本土中小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同时在税收方面,免征一定的增值税;积极制定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服务外包运作过程中的监管,加大对违约方的惩罚力度,净化金融服务外包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养一批熟悉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人才,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增强外包参与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而更好的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1]李庭辉.加快我国金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J].借鉴与思考,2011

[2]梁佑良.规范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考[J].观察思考,2013

[3]东方财富网,中国金融外包如何逆境突围.2012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5,20121024256015954.htm l

[4]王吉永.中国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1

[5]姚恒纪、叶斌等.中国金融服务外包概况及战略选择[J].现代金融,2012

[6]王江,齐晓玲.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竞争力分析[J].企业管理,2010

猜你喜欢
外包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P2P金融解读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