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3-03-20 14:06刘宇会于善波孙钰迪佳木斯大学
商场现代化 2013年16期
关键词:管理型财会人才

■刘宇会 于善波 孙钰迪 佳木斯大学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财务和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财和金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商业规则,具有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还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会计人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也必将日益尖锐。因此,我们认为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核算型”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当前会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万人,其中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操作型”财会人员占多数,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资金管理、会计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的“专业管理型”财会人员较少,而以财会人员身份参与企业综合、全面管理的“综合管理型”财会人才更少。近年来,通过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发现,“专业管理型”和“综合管理型”等“管理型”财会人才需求呈增长趋势,已经占财会人员需求量的60%,中高级管理型财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而进行传统会计核算的操作型财会人员已经呈现饱和趋势,企业需求量也呈下降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程度的加剧,急需一大批专业管理型和综合管理型等各层次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充实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去,大学会计本科教育亟待开展“会计与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设计科学合理、适应会计行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对于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们认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是培养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储备的会计人员,更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会计环境、管理环境变革的创新性会计人才。会计教育不仅是奠定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更应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管理型”财会人才是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专门人才,具有未来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财会专家的潜力。“管理型”会计人才需从传统的“核算操作型”向“专业管理型”直至“综合管理型”转变。

“管理型”财会人才除应具备每一个高级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职业能力:①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具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及时把握时代和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②制度设计能力: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责任制度设计、预算编制、薪酬制度设计、股权结构设计;③战略执行能力:预算执行与控制能力、资本结构设计能力、股息政策选择能力;④价值创造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资源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考核的综合能力;⑤风险规避能力:随时捕捉危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⑥财会工作组织协调能力:财会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使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基础将更为宽厚扎实,专业视野将更加广阔,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中英文表达能力等优势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学生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培养,毕业后能迅速成长为企业管理团队中的财会专家,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整体优化“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1.实施“3+N”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在学程上实行三级梯度发展模式基础上的“3+N”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即在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三段梯度发展模式,实行一、二年级按“学科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实行专业方向“按需分流、方向选择”的基础上,并尝试“3+N”人才培养方案。“3+N”具体内涵:3(即3年按学院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本学院完成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部分选修课的学习)+N(指政府部门、各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证券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即用1年时间,根据上述单位的需求开设实作课,学生在实际单位完成课程的学习)。

2.构建“三层次、五模块”的课程框架体系。即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部分、理论性专业课程部分、实务性专业课程部分。基础课程包括基本技能与工具性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本专业基础课程、相邻学科基础课程;理论性专业课程包括本专业的核心主干理论课程;实务性专业课程主要指实务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模块化就是按照“按需分流、方向选择”的人才培养原则,全面落实“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方向)教育”,既确保基本规格要求,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把院级选修课分模块设置,除素质教育模块外,还设有专业拓展模块、技能强化模块、考试模块和考研强化模块,并且院级选修课实行各专业拉通式选课,尽可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宽口径及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交叉性,以供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以此实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为学生提供大知识平台的同时,给学生预留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市场需求做好准备。

3.形成“交叉融合、互相渗透”的课程网络。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构建起一体化的知识结构,打造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识别、分析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方案中,除设置《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类核心课程外,还要设置《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财务危机管理》、《风险管理》、《系统工程》、《资本运作管理》等课程,强化训练各种宏观、微观经济分析与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形成“交叉融合、互相渗透”的课程网络。

4.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三个实践环节:即“基础性认知与验证性实验、专业技能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倡导五个结合:即“基本技能培养与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操作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基地实习实训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创新”和“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八个主要的教学模块:即“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含手工和电子)、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投资、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含手工和电子)、财税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全过程。同时,增设创新学分,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每年举行的“希望杯”、“挑战杯”、“财会信息化”等竞赛,开展“竞赛教育”。“竞赛教育”在促使参赛学生围绕竞赛范围梳理、整合所学知识从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理论能力、创新能力。

四、“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1.开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开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大讨论,按“会计与管理结合”的思路对“会计课程体系”、“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内部控制课程体系”、“计算机会计课程体系”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重新更新教学大纲,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现“管理型”人才培养。

(2)开展案例教学。适当采集、编制现实经济生活中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紧密相连的、生动直观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来对企业的综合经济业务进行分析,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讨论,让学生投入到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使学生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兴趣出发,让学生了解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创建专业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讨论、咨询、解答、练习等,实行网络化的老师“教”、学生“学”以及电子考核与网上评教。让学生在网上相互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向老师请教的平台;建立网上题库,便于学生更好地消化书本知识;通过在网上不定期地及时更新发布有关章节习题,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进行网上答题,可以测试学习的平时成绩;通过在网站上传一些最新财经信息,让学生对本专业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知识的了解,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4)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企业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课,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沟通;同时我们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去调研和实习,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2.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通过外引、内培的人才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二是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在社会上承担或参与会计、审计实务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锻造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具备实际技能的双师型专业队伍。使相关教师,不仅能够胜任理论性教学,还能够承担各相关方面的横向课题,把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同时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让会计专业的同学能够实践到一些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使其在就业竞争中能够处于优势地位。

3.确立“形式多样、能力评估”的考核方式。加强考试评估改革,突出能力评估,以考风促进教风和学风转变。改革考试评估方式,加大学生课堂案例讨论、课程论文、实践调研成绩分量,减少死记硬背考题,将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内容引入每门课程的考题中,开展专业口试等考试方法改革,加强对学生深度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能力的考核评估,以考风促进教风和学风转变。

[1]张炎兴,赵秀芳,许庆高.管理型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财会月刊,2009(8)

[2]钟振强,宋丹兵.关于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0(4)

[3]周海鹰.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企业家天地,2009(5).

[4]聂洁.关于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3).

[5]官金华,常友玲,武涛.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会计人才需求与3+1培养模式探析[J].北方经济,2012(5)

[6]孟雪,林艺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猜你喜欢
管理型财会人才
人才云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战略管理型模式下的产业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魏德米勒ValueLine 非管理型交换机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