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岭南置郡考

2013-03-19 07:45马金霞
关键词:南越秦始皇岭南

马金霞

(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秦始皇攻取南越,设置岭南三郡,是继秦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古代史上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开启了中央政府经略岭南的序幕,为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版图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传世文献中秦代史料的匮乏,有关秦平南越的始末人们一直不甚了了,乃至学界对于岭南战争的开始时间,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的地理位置等议题,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被引入中国,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秦汉史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断涌现的出土文献和考古新材料,为我们继续探讨秦代岭南史地问题提供了可能。

一、秦平岭南考

(一)秦平岭南的战争准备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二十五年),秦始皇令王翦“南征百越之君”[1]2341,同年“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1]234。是役虽然降伏越君,平定了江南地区,但并没有完全消灭越人的军事力量,浙闽一带有东瓯和闽越,广东、广西分布着南越和西瓯。由于当时统一六国的战争尚未完成,秦军没有挥师南进继续追击越人余部,而是暂时采取了防御策略,沿五岭一线布防,与越人隔岭相持[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在统一六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和他的朝臣们开始为平岭南进行战备部署。根据史料记载,在发动对岭南战争之前,秦政府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准备工作。

1.修治驰道。作战离不开战争物资的运输,输送战争物资又离不开道路的修治,所以军事交通历来是军队作战的首要条件。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全国修筑驰道,开始了岭南战役的战争准备。《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二十七年,……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的记载。《史记集解》引《汉书·贾山传》为之解说:“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1]241-242楚地南与岭南交界,“南极吴楚”,表明这其中包含了通向岭南的驰道。

2.调配运输军需物资。军事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军用物资的调配,做到省时、省力、保障及时,成为军事后勤的一个突出问题。2002年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向我们展示了秦军后勤保障体系的运作方式。

里耶秦简J1 正面记载:

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叚(假)卒史榖属尉令曰:“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责(债)。急事不可留,乃兴及 (徭)。”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当传者多。节(即)传之,必先悉行乘城卒、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田时殹(也),不欲兴黔首。[3]

这支简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二月十五日,洞庭郡郡守下达给郡县官吏的公文文书。文中提及洞庭郡要为内史和巴郡、南郡、苍梧生产军需物资,运输时需要大量人力,因此郡守援引法令,检查劳役是否影响田时农事。从简文我们可以看到,秦中央政府为了保障军需物资的筹措、运输、供应的快速高效,在与岭南交界的南部边郡地区建立了以洞庭郡为中心的军事后勤保障体系,由洞庭郡地方政府负责调配人力向内史、巴郡、南郡、苍梧郡输送军械物品。

3.秦始皇出巡镇抚南边。从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曾先后五次出巡郡县,其中前219年的第二次巡游直接与征服岭南有关。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禅梁父。…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1]242-248

秦始皇的巡游路线,经梁启超考证为:“由长安经华县,出潼关历洛阳开封,以达济宁。由济宁至泰安,由泰安至诸城,直穷海滨。由海州经徐州,至临淮南渡。复由凤阳西趋,经信阳至襄阳,折而东南,浮江至汉阳、岳州,以达湘阴、长沙。其归途则经沙市、江陵、襄阳,入紫荆,道商县返长安。”[4]岳州、湘阴、长沙约当于岭南毗邻的秦洞庭、苍梧郡内[5],秦始皇巡视南部边疆,显然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含有视察边防为出兵岭南做军事准备之意。

(二)岭南战争的起始时间

根据《史记》,秦平岭南战争最终结束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 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1]253然而,关于这场战争的开始时间,由于史、汉没有明文记录,历来存在很多争议,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二十五年),见于清人仇巨川的《羊城古钞》[6];二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以法人鄂卢梭的《秦代初平南越考》为代表[7];三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越南古代史》[8]206《南越国史》的作者都主张此说[9]24;四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见于《古南越国史》[10]6;五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吕思勉《秦汉史》据《史记》认为秦始攻南越的时间就在秦始皇三十三年[11]11;六是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三十年),2011年曹旅宁在简帛网发表了《从出土简牍考证秦始攻南越之年代》,认为秦始攻南越应该在秦始皇三十年[12]。

以上六种观点,笔者以为都不是特别准确,他们在判断战争起始时间时均没有将秦代的历法正朔考虑进去。《淮南子·人间训》说秦始皇 “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弛弩”[13]。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统一南越置岭南三郡,以此上推三年为秦始皇三十年,参照秦代正朔和汉武帝攻打南越的经过,尉屠睢率军入越很可能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年年初。岭南地处亚热带,春夏炎热暑湿多雨,毒虫瘴疠令北人闻之色变,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吕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将兵击南越,时值酷暑,士卒多染疾疫,兵不能逾岭,卒致无功而返。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以十万大军复攻南越,汉军吸取了先前的教训,秋季集结行军,冬季入越作战,遂破番禺平岭南。可见,中原有事于岭南,利秋冬,不利春夏,因此,秦平南越的战争应是发动于秋冬时节。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六年,……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1]23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正朔,以夏历十月为岁首,朝贺皆自十月始,秦始皇三十年年初正是公元前218年的岁末寒冬,再结合《淮南子·人间训》和荆州博物馆藏新出汉简中“秦始皇三十年苍梧尉徒唯攻陆梁地”的记载[14],(“苍梧尉徒唯”又见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即《人间训》中率军进攻岭南的尉屠睢),则秦征南越很可能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年年初(前218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三十年,无事”,当是太史公的漏记。

(三)平岭南的战争经过

《史记》和《汉书》对秦平岭南战争经过的叙事非常简略,相比来说较《史记》早成书约三十年的《淮南子》在记述上更为详尽,使我们可以从中窥知梗概:

《淮南子·人间训》:“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备之。”[13]

高尔基说:“文学从来不是司汤达或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的事业,它永远是时代、国家、阶级的事业。”[4]7 沱河在中原腹地,是淮河一个支流,全长240多公里。在河流纵横交错的大平原上,它就像一根细细的血管,虽不如黄河那样汹涌奔流,却也为两岸人民提供了生存便利。在农耕文明为主的时代,纵然都是农村,但大平原上的生活生产条件,要比老少边地区好得多。穷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特征。物质的匮乏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艰辛,而精神生活的丰富,却造就了人们乐观向上、不畏艰辛的可贵品质。

“西呕”即“西瓯”。秦五军所驻之处,镡城之岭约当汉镡成县南界,在今湖南洪江;九疑之塞在汉零陵郡南部,为今湖南宁远;番禺之都即今广州;南野之界指东汉南野县的大庾岭,在今江西南康;余干之水即江西信江。五军“结余干之水”者,所向为东越;“守南野之界”、“处番禺 之都”者,所向为南越;“塞镡城之岭”、“守九疑之塞”者,所向为西瓯。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遣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南攻百越。一路由今江西省东向,攻取东越,置闽中郡。另两路取南越,一路循今南昌,经大庾岭入广东北部,一路循今长沙,经骑田岭抵番禺;其余两路进入广西,一由镡城之岭入今兴安县,一出九疑之塞入今贺县[14]335。进入福建、广东的三路军队进展比较顺利,很快取得了胜利。在广西的秦军则因为河道纵横,军粮运输不便,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派监禄开凿了连接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粮道畅通之后,秦军深入西瓯,与越人战,杀死了西瓯君译吁宋,被击散的西瓯族人“逃入深山林丛,秦军不可得攻。留车屯守空地,旷日引久,士卒劳倦,越出击之”[15]2783。于是西瓯大破秦师,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伤亡惨重,主帅尉屠睢也被越人杀死。“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1]2958。前214年,为形势所迫的秦军暂停了对西瓯的军事行动,改由尉佗率领部队戍守已经平定的南越地区,巩固战果。秦始皇发动的岭南战争消灭了东瓯、闽越、南越的军事力量,占领了包括今天浙东、福建、广东、广西中东部在内的广大区域,史上首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开启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新篇章。

二、岭南三郡考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在新平定的岭南地区推行郡县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谪徙民,与越人杂处。关于岭南三郡的位置和范围前人多有讨论,其中有一致性的见解,也有争论不明之处,下面拟对南海、桂林、象郡的地望进行再探讨。

(一)南海郡

学界对南海郡的郡界基本上没有什么疑义,认为秦汉两代相差不大。《汉书·地理志》:“南海郡,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处。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县六: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16]1628秦南海郡所管辖的地区,主要在今广东省境内,其四至,东临南海,最西抵今广西贺县,与秦桂林郡东界犬牙相错,北自今韶关、南雄、乐昌、与秦苍梧郡、九江郡和闽中郡接壤,南滨南海[11]12。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市),可考置县者有:番禺、龙川、揭阳、博罗、南海[17]436-437。

(二)象郡

岭南三郡中争议最大的是象郡。其位置范围,古今学者颇多岐见,概括起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一是“秦象郡即汉日南郡”。“日南说”是象郡诸说中最为传统的一种,肇始于班固的《汉书》。《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16]1630《汉书》之后的古代典籍如《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水经注》、《史记集解》、《汉书地理稽疑》、《经史问答》、《廿二史考异》、《潜研堂集》等多因循班固的观点,认为汉日南郡就是秦代的象郡。以至现代,“日南说”仍有很 多 拥 护 者,陈 修 和[18]、林 剑 鸣[15]365、吕 思勉[11]12、覃 圣 敏[19]、洪 建 新[20]、钱 宗 范[21]、张 荣芳[9]34等先生均持此说。

二是“秦象郡包括现在的越南中北部至两广南境”。认为“秦象郡包括现在的越南中北部至两广南境”,此说源自杜佑的《通典》。《通典》卷一八四于象郡下注云:“今招义、南潘、普宁、陵水、南昌、定川、宁越、安南、武峨、龙水、忻城、九真、福禄、文阳、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乐 、海康、温水、汤泉郡皆是。”[2]杜佑划定的象郡范围,除含有汉日南郡外,还包括九真、交趾、合浦三郡及郁林郡的一部分,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区及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通典》对唐宋以降的学者影响很大,《读史方舆纪要》、《岭外代答》、《嬴秦郡县图》等书即据之为说。1923年,法国汉学家鄂卢梭发表了《秦代初平南越考》[7],大量征引中国古籍,辑录了七类三十四条史料,是维护《通典》杜说最有力的一篇文章。鄂氏之后与他观点相似的学者,还有余天炽[22]和赵卫华[23]。

在这三种说法当中,笔者以为以马伯乐为代表“广西贵州说”是比较恰当合理的。

马伯乐《秦汉象郡考》的立论论据主要有三点。其一,《山海经·海内东经》篇末沅水条:“沅水出象郡镡城西,东注江,入下雋西,合洞庭中。”郁水条:“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沅水今昔名 ,是为注入洞庭湖之一水,发源于贵州,从中部流经东北。郁水发源于云南、贵州交界处,流至广州入海。则《山海经》以秦象郡为广西西部与贵州南部。其二,又考象郡之治所在广西之内。臣瓒注《汉书·高帝纪》引《茂陵书》:“象郡治临尘,去长安万七千五百里。”按临尘在今南宁府西部。其三,《汉书·昭帝纪》:“元凤五年……罢象郡,分属郁林、牂牁。”郁林约当今广西之东南部,而牂牁为贵州西部,则其证明《山海经》、《茂陵书》之说为是,而《前汉书》之说为非。

对于马伯乐所引史料,鄂卢梭在《秦代初平南越考》中逐条驳斥[7],然鄂氏的文字考证草率、论辩武断,推论多凭假定和臆想,难以自圆其说,周振鹤先生已撰专文批驳[28],读者可自检阅,这里不再赘述。

马氏的观点可信,除了文献资料的支持外还有考古学方面的支撑。就考古发现来看,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并未发现明确属于秦朝的文物,而当地的东山文化尚处于繁荣时期。因此,秦代就已经在今越南北部中部设置郡县的观点,目前尚得不到考古学的证明[32]。

(三)桂林郡

桂林郡的地理位置,以前学者多因袭《汉书·地理志》的说法,认为秦桂林郡就是西汉的郁林郡。《汉书·地理志》:“郁林郡,故秦桂林郡,属尉佗。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县十二: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6]1628按《地理志》所述,秦桂林郡治所布山(今广西贵县),该郡所管辖的地区,主要在今广西境内,其四至,东起今广西肇庆,与秦南海郡西界犬牙相接,西抵今广西田东右江以北,北自今广西兴安县以南,南临南海。

但是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析岭南三郡为南海、郁林、象郡、苍梧、合浦五郡,所以汉郁林郡势必要比秦桂林郡小。而依照《汉书·昭帝纪》“元凤五年……罢象郡,分属郁林、牂牁”一条[16]231,武帝初置的郁林郡盖仅有《汉志》郁林东部,说《汉志》中的郁林郡就是秦桂林郡实在无法令人信服。

前文我们已论证了秦南海郡和象郡的地理位置,桂林郡依文献应在南海和象郡之间,据此逆推,秦桂林郡约当汉苍梧郡全部与郁林、合浦两郡东半部[33]633。其可考之县有:布山、四会、朱庐、劳邑[17]438-439。

综上所述: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开始为平岭南作战争准备,首先是修筑了运输物资的驰道,继而建立了以洞庭郡为中心的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又亲自巡视南疆考察边防。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秦军于前218年(秦始皇三十年)出兵岭南,经过三年的鏖战,秦军占领了今广东全境和广西大部分地区,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在新平定的岭南地区推行郡县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其中,南海郡和汉南海郡相差不大,主要在今广东境内;桂林郡约当汉苍梧郡全部和郁林、合浦两郡东半部,在今广西域内;象郡相当汉郁林郡西部、牂牁郡东部与武陵郡南缘之和,即今广西西部、贵州东南部和湖南一隅。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杜 佑.通典:卷184[O].清武英殿刻本.

[3]李学勤.初读里耶简牍[J].文物,2003(1):73-81.

[4]梁启超.战国载记:饮冰室专集之四十六[M].上海:中华书局,1936:55.

[5]周振鹤.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3-67.

[6]仇巨川.羊城古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305.

[7]鄂卢梭.秦代初平南越考: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九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8:1-119.

[8]陶维英.越南古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9]张荣芳,黄淼章.南越国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10]余天炽,覃圣敏,蓝日勇,等.古南越国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11]吕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

[12]曹旅宁.从出土简牍考证秦始攻南越之年代[EB/OL].(2011-08-18)[2013-01-12]http:∥ www.bsm.org.cn/.

[13]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617.

[14]守 彬.秦苍梧郡考:出土文献研究第7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85.

[15]林剑鸣.秦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6]班 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8]陈修和.越南古史及其民族文化之研究[M].昆明: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3:40.

[19]覃圣敏.秦代象郡考[M]∥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第3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78-186.

[20]洪建新.秦代北向户考[J].学术论坛,1982(1):68-71.

[21]钱宗范.秦汉象郡位置新释[J].广西社会科学,1999(2):85-87.

[22]余天炽.秦象郡南界的辨正[J].印支研究,1982(3):19-23.

[23]赵卫华.秦代象郡新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84.

[24]马伯乐.秦汉象郡考: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四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48-53.

[25]敬 轩.本世纪来关于秦汉古象郡的争论[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4):10.

[26]谭其骧.长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21.

[27]蒙文通.越史丛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8-62.

[28]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81-203.

[29]王妙发.关于秦代象郡地望问题的讨论[M]∥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267-278.

[30]白耀天.象郡辩略[J].广西民族研究,1994(2):31-42.

[31]万竟君.秦汉象郡问题的再讨论[J].东南亚纵横,1995(4):1-5.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20-1021.

[33]马非百.秦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633.

猜你喜欢
南越秦始皇岭南
忆岭南
雨岭南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石刻文字杂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忆师
不辞长作岭南人
赵佗时期南越与西汉的博弈分析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