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网络时代挑战,加快电子版科技期刊发展

2013-03-19 03:39吴彬王小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电子版纸质科技期刊

吴彬,王小同

(温州医学院 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科技在改善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正在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期刊作为新兴科学技术传播的一个平台,也应该随着人们获取知识的要求和方式的改变而与时俱进,由传统的纸质版到以CD-ROM形式出版的电子版以及网络版,这些都为推动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1 国内外电子版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

1994年Rose发现有39种网络版科技期刊,到了1996年Harter等人发现网络版科技期刊的数量比1994增长了数倍,1997年被美国《Directory of Electronic Journals,Newsletters and Academic Dis-cussion Lists》收录进去的网络版学术期刊已达1002种,至2000年被该目录收入的网络版科技期刊达到5871种。2004年,将近三分之二的科技期刊纸质版与电子版同步发行[1]。据2004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统计,被其收录的工程、生物和医学类期刊中,由商业出版公司出版的占绝大多数,约为74.4%,剩余的由科技社团和大学与科研机构出版,分别只占16.0%和9.7%。世界前四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Wiley-Blackwell,Taylor and Francis)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联合会出版社、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和美国化学会出版社等知名科技社团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分别创办了各自的网络平台,功能包括期刊稿件采编、文章在线发布、全文数据库等,这些出版社共出版高质量国际科技期刊约6000种,其中大部分以在线预出版形式向读者发布[2]。

以电子版医学类期刊为例,2003年抽样调查国内外医学类科技期刊目录发现,拥有电子(网络)版的医学类期刊比例为18%。国内医学期刊创办独立网站的比例为8.66%(药学相关类的占医学期刊总数的1.59%,占拥有独立网站的医学期刊总数的18.37%),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医学类期刊本身并不自建网站。国内医学期刊和国外医学期刊电子(网络)版占有率分别为8.66%、18.00%,经过统计学分析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004年国内第一本医学类电子版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诞生,到2009年12月为止,中华医学会拥有了22种电子版科技期刊,其专业包括神经科、妇科、儿科、呼吸科、骨科等,并且其他临床学科还在不断补充当中,尤其是《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所收录[4]。电子版期刊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科研新经验立体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给读者提供耳目一新地获取信息的方式,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总体而言,我国电子版期刊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 电子版科技期刊的优点

2.1 加快出版周期,提升影响力 纸质版期刊在清样之后,需要在有相应资质的印刷厂制作菲林,制作完成后还需责任编辑进行校对,然后再试印并校阅彩图的效果,这几道工序完成后方才大批量印刷上市,这期间的过程受限于印刷厂的经营管理模式和设备技术条件,无疑延长了出版周期。而电子期刊则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上按出版工作的各种规范及工序对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及审读,达到发稿标准后,通过网络或光盘直接与读者见面,例如plos系列遗传学杂志均实行网络化出版,只要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就会及时地发布在网络上,几乎每3天就有新的文章面世;这样的“即食”和高效率出版模式深深地吸引了许多科研读者的眼球和优质稿源,其旗下plos biology和plos medicine两款电子杂志影响因子均在11以上,深受科研工作者的追捧。也正是从纸质版改革为电子版后,该杂志的文章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攀升,并在改版后第二年使得杂志社财政状况扭亏为盈,促进了杂志社的壮大。现在《Nature》、《Science》、《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许多科技期刊在出版纸质版的当天即可在网络上浏览并下载到其最新的论文[5]。

2.2 节约印刷成本 由于印刷材料和制作费用的节节攀高,特别是彩图印制费用不断增加,这样就造成了纸质版科技期刊比较高的制作费用,以及产品库存积压的问题。高制作成本和低发行量是制约出版单位发展的重要瓶颈,直接影响到期刊的生存环境。一些电子期刊也同时发行纸质版,但由于电子版获取更便捷,使得纸质版需求量明显下降,这样便节省了出版单位的印刷投资。电子版期刊彩图的费用仅为纸质版的1/10[6]。这样即节省了材料,如胶片、印版基材、油墨、纸张等的消耗,使得“无纸化出版”和“绿色出版”的理念得以实现,也大大减轻了出版单位的经济负担。

2.3 提供直观的动态信息平台 传统的纸质期刊一般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来描绘事物信息,对于静态的信息尚可以交代清楚;但是对于动态的信息,如新外科手术操作方法、共济失调性运动疾病症状、体格检查阳性体征等等,仅仅靠文字和图片难以描述清其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毗连关系等等;而电子版期刊则能综合运用图像、动画、声音这些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解决此类难题,使得这类动态信息得以充分地呈现,将各个学科的特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可以创造以具体事实、凭具体证据说话的学术氛围[6]。有些电子版期刊,甚至开辟疑难病会诊视频专栏,这样让读者更直观地学习并参与病例分析和讨论。有研究表明,人脑对图像的记忆度优于文字,若一个人刚看过一组图像和一组文字时,随即测量他对两者的印象,基本上无明显差别;但在结束30 s以后再测量,人对图像的记忆优势就开始显现,并且当图像表达的是具体而又抽象的内容时其优势效应更加突出[8]。

2.4 获取途径更加便捷 在网络化发达的当代社会,互联网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随之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调查“在既有纸本期刊又有电子期刊的情况下读者更倾向于使用哪种载体的文献”,其结果显示阅读电子文献占据了绝对的优势,94.02%的教师和86.49%的研究生倾向于使用电子文献,而只有5.98%的教师和13.12%的研究生愿意阅读纸本期刊;而另一项调查显示40%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网络版用户已经很少或不读该杂志的印刷版了,可见使用电子版全文是读者的首选方式[9]。这可能是由于电子版期刊获取方便、易用、检索迅速、节省时间。网络化时代为学术期刊的出版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

3 对办好电子版期刊的思考

3.1 重视电子版科技期刊的发展 建设科研强国大国,需要有著名的期刊品牌。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还难以跻身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行列,这是由许多历史原因以及特殊的国内外环境所造成的。国外电子科技期刊的发展历史也就20来年,目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这就为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抓住历史机遇、迎头赶上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但如果想要以此为契机,创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科技期刊品牌,还需要编辑人员的重视和作者与读者的支持,更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扶持。

3.2 政策扶持 首先,要给予电子版期刊与纸质版期刊相等的“待遇”。目前我国电子期刊的发展正处在新兴阶段,有些期刊创刊年限还比较短,在很多科研院所还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有些省市职称评定、评奖、课题申报只认可纸质版而忽视电子版类优秀期刊[10]。只重视纸质导读本轻视电子版的政策,对于电子版征集稿源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其进入恶性循环的地步。所以建议,在科研评审、晋升职称、奖项评定等方面应给予已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的电子版期刊与纸质版相同的认可度,科研论文不管在电子版发表还是在纸质版发表,都应具有同等的“待遇”。其次,需要经费和人力上的支持。我国许多杂志和期刊都隶属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其日常维持经费主要靠主管部门的财政拨款,相关部门的重视及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社的发展状况。电子期刊中一些功能技术如动画制作、动态视频制作、网络建设和维护都需要有专门的计算机人员来完成,所以电子版杂志编辑部不但需要有相应学科和学历背景的编辑人员,还需要配备网络计算机人才,才能互补整合地把电子版的特点发挥出来,这些都需要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重视。第三,开源节流、广开渠道。相对纸质版而言,电子版没有相应的可以刊登广告的载体,这直接影响到编辑部的财政收入和日常维持经费。许多期刊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发行、互相配合,既扩大了其影响力又可以在纸质版上刊登广告;还有一些期刊在自建网络平台上,划分出专门的广告界面区或者提供相应的广告链接,这些举措都是可以借鉴的。

3.3 技术支持 首先,需要编委和专家的支持。电子期刊中很多是新创办的,想要取得高品质的突破,就必须要依靠其强大的编委队伍,必须争取邀请到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参与到编委会的审稿和杂志的组稿中来;主动加强与各位编委的联系,关注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将杂志的办刊方向和各专家的研究领域相结合,积极向他们约稿,尽量多争取优质的稿源。在科技期刊中,专家的审稿周期直接决定着每篇论文出版周期的长短,所以加快期刊的出版周期也就意味着审稿周期必须要加快,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强度,这些都需要编委们的大力支持与辛勤奉献。其次,需要加强编辑部网络化办公及网站建设。国内898种被中国科协所收录的科技期刊中,使用远程网络化采编系统的只占不到25%,而且许多期刊的网站存在着内容迟迟不更新、链接无效、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名存实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网络化出版处于迟滞的状态。其中也只有不到15%的科技期刊网站可以浏览并下载全文,并且自建网站在线发布的文章许多没有DOI号[3]。加强网络建设需要相应的设备投入和专业网络维护人才的配备,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但要人力而且还要财力,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才能够做到。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曾经有学者预言:“新时代的科技期刊将是纸质版与电子版同步发行,相辅相成的”。期刊出版社应该积极运用新科技提升自己的品牌质量和在科研工作者中的影响力,通过方便易获取的途径给读者提供最新的科研动态,这也是期刊“为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之一。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在国际上还处于中下游,科技期刊电子化的潮流,也许是我国科技期刊提升自我在国际期刊方阵中的地位,跻身国际优质科技期刊行列和创建“中国制造”名牌科技期刊的一次契机。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这个简便快捷的平台向世界展示我国丰富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可以避开爱思维尔等国际出版巨头对我国纸质版科技期刊海外发行的垄断壁垒,使得出版社在海外出版发行上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建立一个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优质品牌科技期刊任重道远,我们要敢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黄凯文. 电子版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4(3):75-77.

[2]Morris S. Mapping the journal publishing landscape:how much do we know?[J]. Learned publishing, 2007, 20:299-310.

[3]徐榕, 陆章铿. 国内外医学期刊电子(网络)版对比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4, 17(5):301-302.

[4]沈敏, 鲁玉红. 加强质量意识, 丰富品牌内涵—2009年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学习研讨会纪要[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9, 3(4):502-504.

[5]程维红, 任胜利, 王应宽, 等. 国外科技期刊的在线出版—基于对国际性出版商和知名科技社团网络平台的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 19(6):948-953.

[6]栾伟伟. 科技期刊的版位设计与印刷成本的关系[J]. 编辑学报, 2007, 19(5): 366-368.

[7]鲁玉红, 王云亭, 吴贯军, 等. 医学电子期刊的多媒体优势及其发展前景—以原创数字化期刊《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 20(5):875-878.

[8]张邦卫. 图像增殖: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数字化时代审美文化的范式转型[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0(2):92-96.

[9]王媛. 基于读者调查的电子版学术文献阅读情况分析[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9(4):27-31.

[10]石磊, 杨洋, 徐伟娟, 等. 谈中华医学会电子版杂志当前遇到的瓶颈问题[J]. 价值工程, 2010, 29(5):211-212.

猜你喜欢
电子版纸质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科技期刊的分类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