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生评价模式研究

2013-03-18 20:27施小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护士中职职业

施小娟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 100070)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带有一定价值倾向,是一种可以引起一定导向性行为的手段。教育评价从功能上源自于一种管理手段的发展,但在活动目的上,是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行为。其核心价值体现为管理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教学评价的“问责”职能得到强化,表现为教学评价的管理价值的彰显和教育价值的弱化[1]。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其进行甄别和排序,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其首先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只有发挥其诊断、鼓励、促进作用,评价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本文就中职生评价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1 基于中职护生的培养目标确定评价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中的教育性和管理性始终围绕着促进就业这一核心目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一要看是否成为或有利于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二要看是否掌握了符合就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评价目标是加强和促进中职护生职业能力提升,以促进就业[3]。中职护理教育以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学制4年;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针对当前农村生源比例大幅度增加,我国护理行业实行资格证制度的现状,中职护生在校评价指标必须围绕就业和资格考试进行设立。

2 评价是基于培养目标的效度达成的衡量

中职护生在校学习的4年正是其向成人转化的关键时期,是其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非常大。因此,在4年学校教育的过程性评价中,每年的评价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不能从入学到毕业,用一种不变的模式去评价不断变化的学生。换言之,每年的评价指标应有所区别。有必要把大目标分拆成不同的子目标。一个个子目标的实现构成中职学校护生培养的大目标。大目标由国家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确定,子目标的准确定位恰恰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状况即为阶段性评价,其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中职护生的评价不能单以学习成绩为指标,而以现实生活中护士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为导向,渗透卫校的培养目标之中。护士素质由多种要素构成,主要包括职业动机、品质、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知识、技能,这些要素是护理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4],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3 子目标的设定

(1)一年级基础文化课学习和养成教育双目标。2012年12月,我们通过对护理专业3个在校年级(第四年在医院实习)1056名学生的调查发现:60.9%的学生初中学习成绩位于班级的中下等,41.1%的学生在初中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入学前在学习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调查显示,学生入学前存在很大的学习障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高达44.6%的学生入学后发现不喜欢护理专业,有71.4%的学生学习护理专业是父母和家人的选择。因此,面对这样的一年级学生,我们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教师苦口婆心地讲着空洞的大道理,不仅见效缓慢,而且耗费大量的教学资源。依据J.B.华生关于“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理论,这期间最适宜开展养成教育,是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事实上,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按照目前的基础文化课考核标准进行评价,其学习成绩往往也是不错的。

(2)二年级专业基础课学习和护士职业素养形成双目标。自二年级起,学生开始大量接触专业基础课,这期间的学习内容为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为此,要强化学习评价。同时,二年级时由于开始大量接触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医学有了切实的感性认识,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契机。这期间是护士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比如护士的行为标准、“慎独”、同情心责任心的培养与考量、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方面。多数学生对于病患有着本能的同情心,但缺乏持续性的思考。他们往往不会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护理是服务行业,未来的岁月要不断地与人打交道,人际沟通能力也是护士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3)三年级专业课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双目标。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基于前两年的成果,也是对前两年教育成果的补充与完善。学生以往课业学习中不能理解或不知所踪的问题,到了三年级开始运用基础学习成果时他们便可以找到问题的出处和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据调查,多数学生是在第三年才开始将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相联系,在第六学期见习后才对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岗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面对实习单位招聘面试时才意识到具备职业素养的重要。在这一年中,要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开设在这一年,因为对于一个未成年人,在不懂得什么是职业和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之前是无法进行有目的的规划的。

(4)四年级学生全部在医院临床实习,其评价主要为用人单位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校3年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该部分内容不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4 对学生的评价模式

4.1 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应由学生自己、班主任、同学、社会人员和学生家长组成。以往对学生评价,多为班主任的评价。而班主任更多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只把评价作为管理的手段而缺乏教育的目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状况,如果还是沿用初中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问题会呈现累加状态,表现为对专业学习的抵触。调查发现,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学生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有升高趋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中职护生,学生有可能和有必要经常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作出自我评价并采取应对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有必要适当引导和干预学生的自我评价。如果学生经历了见习、实习(包括实习前的医院面试),社会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触动更为真实有效。学生之间的评价容易被忽略,但可能更真实可信。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职业教育教学更贴近社会的需求[5]。

4.2 评价的内容

(1)一年级学生评价:目前,对一年级学生评价的主要问题是基础文化课评价占比过重,养成评价过于泛泛,没有起到必要的约束和警示作用。养成教育的评价内容主要是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文化课成绩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书面考试完成;养成评价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体系进行,而且应该与考试成绩占比各半。开放式评价既要有定量又要有定性指标。其开放性使学生更容易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当初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利于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又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2)二年级学生评价:评价指标分解为两部分:一为课业学习指标,通过课堂考试完成评价;二为职业素养形成指标。职业素养的评价内容及指标,应在学生刚刚进入二年级学习时公示出来,特别是护士的行为标准,如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劳动纪律、护士服装要求等,让每个学生及早有意识地关注这方面内容。确定某个主题后以班会或板报等形式广而告之,而且作为学生量化评价的重要依据。

(3)三年级学生评价:进入三年级后,要进行大量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此期的评价也要围绕国家的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展开。学生的课业评价比重应占到总评价的80%以上。

总之,中职护生的评价模式要朝着引领就业的方向去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齐永长,高国萍.新时期中专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42-43.

[4]李继平.21世纪护士能力培养、测评及职业发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0):477.

[5]杨沿.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促进工学结合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56.■

猜你喜欢
护士中职职业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