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与慢
4.3 要速度,越简单越好
速度导致事情的简化。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19 世纪40 年代以前,人们需要请画师为自己画一幅像,以便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裔。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一样,都要在画师面前静静地坐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笨重的照相技术——银版照相,由于曝光时间需要近一个小时,因此不太适合描绘小孩、动物和其他移动的物体。然后出现了我们知道的照相技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形式几乎一直没有变化,直到数字技术取代普通的摄像技术。由于凡尔纳(Jules Verne)发明的暗房、红灯、化学冲洗和晾干的技术一直保留下来,这项技术基本没有多大改变。多年来,人们为了去照相馆拍照需要事先化妆;在市镇上,装饰用品商店出于战略考虑,往往紧挨着照相馆的大门;人们拍完照片之后,还要等候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相片。后来,艺术照开始普及,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时包括母亲),只要碰到合适的机会,就会拍上一张快照,胶卷曝光后几天之内就可以变成照片。二战之后,波拉一步照相机①问世,它能立即显示照片;其后,承诺一小时之内就可取相的联营企业正式成立。在书写时代,20 世纪90年代前期数字拍摄技术开始问世,并最终成为主流产品。从想法到实际影像所需的时间,从数周逐步减少到零。
时间,快与慢(挪威)托马斯•H•埃里克森 著周云水 何小荣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 29.80 978-7-5502-1516-0
如果孤立地看,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去担心这些变化。但是,加速与高度压缩几乎无处不在,而且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其中,仿效得比较好的是派森(Monty Python)的“竞赛”,其赢者是成功在一分钟内概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的人。袖珍杂志《读者文摘》擅长出版一些经过删减与压缩的文章,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领先于1922 年初次面世的时代。自1938 年以来,这本杂志总发行量达到了2800 万册,而且已经出版了系列图书。《读者文摘》一直忠于杂志的理念,对现有书籍进行彻底的压缩,从格里森姆①的著作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是按照此种方式处理。这些文学作品都被整合到快进的按钮中,为满足信息丰富而鲜有慢节奏的时代,它们不得不做出调整。一些作家甚至声称他们喜欢自己的作品被压缩,并且允许《读者文摘》在市场营销中使用他们的头像。
本书一反当下潮流,系统全面地剖析了加速发展方式引发的生存困境和社会畸变。作者提出,慢速时间保护复杂的思考和逻辑,同时为人们带来高质量的产品、创造的空间和心灵的乐趣,应当予以保护。作者颇具勇气地提出了一整套折中解决方案,呼吁个人、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一同合作,在活跃的快速时间与有机发展的慢速时间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共同维护一个宽容平和、兼收并蓄的空间。
4.7 速度是种传染病
速度具有传染性。媒体在这一点尤为明显。最快速的媒体,比如数字电视节目与互联网报纸,正在被印刷类媒体仿效。文章日益变短,其承载的信息更清楚,但分析却越来越少。电台里专门的新闻频道吹嘘每小时都会更新新闻,无线上网手机可以代表当代大众媒体的快速特征。这类设备的屏幕比普通手机大两倍,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连接。比如,人们能够用它查询股票交易行情、当晚的电影节目、头条新闻和电子邮件,还有不断更新的新闻摘要。过去,人们只有等到晚上,才能从电视上看到最新的消息。
这一类技术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并非不可能。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每个人可能都能拿出10秒的空闲时间,但能拥有整整一分钟闲暇时间的人并不多。因此,最快最紧凑的媒体就有竞争优势。信息革命的一般原则是,同样的事物需要在快慢之间进行“公平自由”的竞争,结果往往是快者获胜。问题是竞争过程中容易损失什么。若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背景及理解能力。事后产生的想法往往被称为可信性。因此,编辑一份可靠性高的日报并且始终吸引读者,的确是很难的事。但是,正如一位主营单幅海报的资深编辑在街头与我进行快速而零碎的谈话时所言:无线网络报纸的编辑,由于需要不断更新新闻,因此主要靠的是想象!发布新闻之前,编辑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字,因此需要不断修改。这种情形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问题。
拉莫内宣称,过去30年生产的信息家研究了挪威国会每年财政辩论的发展历程,并对1945至1995年间大选演讲的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45年竞选演讲的平均语速是每分钟584个音素。1980年,每分钟的音素量提高到了772个,而1995年的音素量则为863个。换句话说,与20世纪40年代相比,1995 年的演讲速度提高了近50%。
我们不妨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栋古老珍贵却遭受过轻微毁损的房子,住在里面的人决定粉刷一下洗手间。这人虽然穷一点,但还是想过得更幸福一些。按照联合国的财政预算赤字,他发现厨房实在破败需要修整。于是,他开始拆除旧的厨具设备,并不断地打电话给水管工与泥瓦匠,其过程令人甚为沮丧。几乎与此同时,他发现房屋的墙壁损坏得实在厉害,很有必要对卧室重新粉刷并更换地板。速度的传染性与此类似。相当于之前5000 年的信息总量。他举例说明了这一点:“《纽约时报》周末版包含的信息,就比18 世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毕生所学的知识还多。”
今日人们演奏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是否比200年前演奏得更快,我无法知晓。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仅仅在20世纪,其演奏速度就明显得到了提高。最近,政治科学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某区域的速度,对速度的渴望会蔓延到新的领域。机场快巴抵达公交站台的速度越快,等待每隔5分钟一趟的公交感觉的时间越久。正如计算机网络已经变快一样,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网络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实际上这往往只是很短的时间。即使是我们按下键盘,就能看到网页的内容,我们也不一定满意。期间所需的等待时间——几年前的10秒与今日的2秒,一样让人们无法接受。
这个原则具有一般有效性。坐飞机从奥斯陆到哥本哈根,需要40分钟的时间,此时若耽搁15分钟就会完全不同。若选择乘坐轮船,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峡需要整整一晚的时间,这样,早到或晚到15分钟就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是由于轮船的速度不利于精细的省时计划。其他的活动可以等待。换句话说,不管是人还是生活领域,快速的时间都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