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校青年教师择偶问题调查研究

2013-03-17 07:23赵东玉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单身伴侣学历

赵东玉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061)

青岛高校青年教师择偶问题调查研究

赵东玉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061)

本文主要针对青岛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择偶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抽样调查有关高校青年教师的婚恋观念、择偶标准、结交异性的方式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他们择偶的诸多因素。研究发现,除了中国传统滞后的婚恋观等是形成青年教师择偶困难的社会原因外,青年教师的性格和婚恋观中的功利思想等也造成他们择偶困难。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摒除功利化的思想;正确估价自己,合理定位爱情理想;理性调整择偶标准,给对方机会也给自己机会;增加情商和个人魅力,积极追求美满的爱情和婚姻。

单身教师;择偶标准;婚恋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单身教师特别是大龄女教师面临着择偶困难的问题。

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全校教师1462人,未婚教师190人,占13%,其中女教师占近50%。这些青年教师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属于社会上所称的“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职称),其择偶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解决对策,不仅关系到其本人的幸福,也关系到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调查方法

笔者参加的课题组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历时两年,在青岛市各高校包括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等六所院校的单身教师中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为: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然后由各校工会专职人员协助在本校单身教师中组织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问卷回收率为96.5%。被调查对象的情况见表1:

表1:被调查对象情况表

除了问卷调查法,课题组还通过实地访谈、组织联谊活动现场问答、网络调查、调研考察青岛市知名婚介机构等多种途径来验证调查结论,以期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参考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单身教师对婚姻家庭的看法

高校教师是高知识群体,对爱情、婚姻、家庭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调查发现,他们喜欢浪漫脱俗的爱情,认为爱情与婚姻是人生的重要部分。选择“与单身或独身相比还是结婚好的”占88.6%,选择“对婚姻无兴趣”的占11.4%,明确回答“不愿结婚”的只占7%。可见,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婚姻家庭有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但是,高校教师对婚姻家庭的这种期待和渴望与目前他们选择理想伴侣时存在的诸多困难形成强烈反差,这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关注。

(二)高校单身教师的自我评价

调查发现,多数高校单身教师有着正确的自我认知,在调查问卷中“自我评价”相关栏目,填写较多的词汇是:正直的人品、不自私、体贴、高学历、稳定体面的工作、良好的素养、幽默、有生活情趣等正面内容。但同时也发现少部分人有“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如出现了“出众的外貌、较高的薪水、优越的家庭、事业成功”等评价内容。

(三)高校单身教师的择偶标准

为调查单身教师的择偶标准,我们设计了人品、感情、学历、年龄、职业、工作能力、社会地位、外貌、经济条件、个人爱好等作为选项,让被调查人员根据自己认可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调查发现,女教师在择偶问题上既注重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同时,也非常注重男子的学历、职业、收入等外部条件(见表2)。

表2:女教师的择偶标准

在择偶标准中,“人品”是高校单身女教师的首选,占到90%;其次是“感情”占79.8%,“职业”占51.8%,“学历”占43.2%,“工作能力”占38.5%,“外貌”占31.9%,“经济条件”占30.7%,“年龄”占10%,“社会地位”占5.8%。

与之形成较大反差的是,单身男教师择偶时更注重感情因素。男教师把“外貌”、“人品”和“职业”排列较靠前,对伴侣的学历、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工作能力选择较靠后。这可以看出男女教师对伴侣的要求差别较大。

课题组针对学历、职业、年龄这三项择偶标准具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伴侣学历的要求,男教师和女教师的选择非常有趣:自身学历是博士的男教师对伴侣学历的要求是本科以上,并未要求对方一定是博士或硕士;而自身学历是博士的女教师对伴侣学历的要求是硕士以上。自身学历为硕士的女教师对伴侣学历的要求也是硕士以上。可见,女教师更加注重伴侣的学历,一般要求对方学历不低于自己。

2、对伴侣职业的要求,男女教师存在差异:男教师选择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医生和高校教师的比例较高(超过60%);而女教师选择高校教师的比例并不高(低于30%),且大部分女教师择偶不愿找自己的同行,排在前几位的择偶意向是医生、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同时,很多女教师未选择自主创业者,很多男教师未选择小学教师,体现出对伴侣职业选择的倾向性。

3、对伴侣年龄的要求:针对选项问题“你认为婚姻双方年龄差距多少岁合适?”男女教师的选择结果见表3。选择相差3-5岁的占45%,选择相差10岁以上的占0%。这表明大多数人愿意接受3-5岁的“年龄差”,而对10岁以上的年龄差,男女教师都极难接受。针对问题“你是否能够接受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的婚姻?”男教师的选择情况见表4:

表3:你可以接受的双方年龄差距

表4:男教师“能否接受女方比男方年龄大的婚姻”

表中数据体现出男教师对女大男小婚姻模式的宽容性接收。而大多数女教师不太认可这种“男小女大”的婚姻模式,不能接受者占75%,这或许和女教师更多关注情感的需求和婚姻的稳定、愿意选择更加成熟的男性有关。

(四)影响单身教师择偶的原因

针对选项问题“你认为导致你单身的原因是什么”,男女单身教师的选择结果体现不出性别差异,选项比较一致(见表5)。

表5:影响自身择偶的因素

认可“寻寻觅觅,缘分未到”的比例最高,占44%,可见,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在适婚年龄导致自己单身的原因是“缘分未到”,然而,究竟为何“缘分迟迟未到”,他们自身却未必清楚。

课题组调研发现,影响单身教师择偶困难进而形成严峻的社会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单身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性格原因及择偶条件过高等原因。

1、传统婚恋观在单身教师择偶问题中占据很大成分。长久以来,中国传统婚恋观中“男强女弱”的婚姻匹配模式普遍存在,反映在现实中为“择偶梯度理论”,就是将男女分为A、B、C、D几档,最为优秀的归为A档,再根据传统“男强女弱”的思想进行配对,这样,A男找B女,B男找C女,以此类推,这使得高学历、高素质的A女成了金字塔的塔尖,要找到优秀的男士与之匹配较为不易。再加上主观原因及性格原因,导致众多青年教师出现了择偶困难,特别是女教师形势更为严峻,成了社会上所谓的“剩女”。

2、青年教师的主观原因对择偶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多数单身教师主观上感觉自己条件较好,认为自己虽然到了“大龄”的阶段,但也仅仅是年龄大了点而已,自己无论是外貌、气质、才华、职业、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丝毫不比别人差,甚至明显优越于他人。这样的主观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他们的择偶标准过高,宁可“形单影只”,也绝不凑合或降低择偶标准、草率成婚。所以,才会有44%的人将未找到合适伴侣的原因归于“缘分未到”。

3、性格原因也影响着部分青年教师的择偶问题。调查发现,以下性格特点往往阻碍青年教师的择偶:一是高学历人士往往表现得高智商、低情商,显得不够可爱,不易讨异性喜欢。二是许多高学历人士天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异性交往,在面对爱情时容易显得内向、被动,不容易把握机会。三是高学历人士因为一贯的成功或孤傲给人留下骄傲或高不可攀的印象。四是高学历人士在学业和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会忽略生活上的舒适与浪漫。

4、外在原因在青年教师择偶问题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外在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交际圈过小,生活环境单一,选择面太窄,找到合适伴侣的机会少;家在外地,缺少亲友督促关怀;现在的热心红娘与过去相比越来越少;征婚广告或征婚活动陷阱过多,无法信任,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寻找合适异性。

(五)对结交异性的方式选择

针对“您最希望的结交异性的方式”这一选项(可多选),男女教师的选项较一致(见表6)。

表6:你认可的结交异性的方式(可多选)

调查发现“通过亲友同事的介绍”这种传统方式更受高校教师的青睐。选择通过亲友同事介绍的占79%;在认识的人中寻找的占58%;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许多人不信任婚介机构,或许是因为征婚广告或征婚活动陷阱过多,令人无法信任。这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电视相亲节目异常火爆的情形不太相符。

三、调查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青岛本地出生的青年教师在择偶问题上优越于外地出生的单身教师。参与我们调查的青年教师以外地出生的为多,许多人因多年求学家中经济条件一般,而在青岛地区很多人的择偶观念中经济条件比较重要,一般要求对方有房有车高收入等,因而有些人在择偶时不愿意选择这些外地出生尤其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一般的单身教师。而对青岛本地出生的单身教师来讲,择偶的条件相对要优越很多。

(二)单身女教师在择偶问题上要比单身男教师形势更加严峻。受社会婚姻匹配模式的影响,单身女教师在择偶问题上相对男教师更为困难,再加上现实中许多单身女教师表现得过于被动,思想观念过于保守,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在青岛科技大学工会妇委会组织的几次单身教师联谊活动中,总有少数单身女教师出于个人原因未能报名。主观上不能主动把握认识异性的良好机会,再加上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校女教师的择偶形势愈加严峻,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三)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交往圈子过于狭窄,生活节奏单一。高校任课教师一般只在上课时接触学生,课后由于不坐班,往往独自备课、做科研,相互之间交往少。再加上他们平时接触的大多是同事,而同事大多已婚,限制了他们与未婚异性认识或交往的机会。调查的六所高校这方面的情况类似,学校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四)高校单身教师特殊的心理特征应当引起关注。从心理特征方面分析,专家认为高校中的这些“剩男剩女”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另类心理,有些人总是与周围人对比,感觉自己大龄单身的生活状态比较另类,总感觉自己跟常人不一样。自卑心理,有的人经历过爱情的失败,存在着自卑心理;但是,这种自卑心又常常被他们的自尊心所掩盖,有时会故意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一副对自己的婚恋无所谓的姿态。封闭心理,错过了择偶的最佳年龄,许多大龄青年开始紧闭心扉,不再轻易向异性开启。加上朋友家人都很关心他们的婚姻大事,聚会时难免热心询问介绍,这让许多大龄青年感到尴尬,极力逃避这种场合,不再愿意与同学、同事或朋友来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本来就不多的择偶机会。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实证调查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青年教师要转变择偶观念。尽管社会上“男强女弱”的婚姻匹配模式影响深远,但这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美好婚姻的标准模式,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也可以是“女强男弱”的模式,只要双方对自己所扮演的家庭角色有清楚的认识,并愿意为对方、为爱情付出,那么同样可以得到幸福。

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摒除功利化的思想。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它是基于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男女双方互爱基础上的一种高尚的、优美的精神心理上的交融,只有那些真正掌握爱情真谛的人们才能对爱情做出正确的选择。高校教师在选择伴侣时,应更多注重对方的人品及双方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而不应过分注重对方的外貌、学历、职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外在条件。因为功利化的因素和世俗的物质条件与爱情和婚姻毫不相关,也不能保证双方获得幸福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

第三,正确估价自己,合理定位爱情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理想,比如有些男性想找贤妻良母型的爱人,有些女性想找事业型的爱人,有些想找懂生活、有责任感的爱人等,这些爱情理想,体现了每个人对爱情、婚姻的理解与期待。在构建自己的爱情理想之前,高校青年教师应正确估价自己,也就是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有个全面的认识,对自我形象、学识才华、工作职业、经济状况、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等进行分析和权衡,既不过高估价自己也不过低估价自己。取得对自己的理性认识后,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去设计与之大致相当的恋人,使自己的爱情理想建筑在现实基础上,这样更容易获得理想的爱情。

第四,理性调整择偶标准,给对方机会也给自己机会。每个人都期望找到德、才、貌、学、识等方面俱佳的如意佳偶,这无可厚非,但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高校单身教师应理性调整择偶标准,不应过分挑剔或苛求对方。具体来说,择偶标准应分清主次,主要看对方的德、才、学、识等条件,而对身材、长相、职务、职别、年龄、家庭状况及经济条件等不必苛求。国家级婚姻家庭指导师、资深心理咨询师李蕊女士曾指出:“幸福的婚姻与年龄、身高、职务、财富并无必然关系,要把择偶看成是情感与心灵的互动和陪伴,放下一味‘求高求全’的心理,就会给自身带来更多机会。”

第五,不断学习,增加情商和个人魅力。爱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男女双方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为了增强对异性的吸引力,应注意不断增加情商和个人魅力。个人魅力包括内在魅力和外在魅力两方面,就对异性的吸引力而言,气质、风度、言谈举止等这些内在魅力远胜于容貌、形体等这些外在魅力。所以,高校青年教师应加强自己内在方面的修养,通过良好的气质、不凡的风度、文雅的谈吐和优美的举止使自己更具个人魅力。同时,异性之间的吸引具有“相反相成”的特征(即异质互补),建议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强烈的事业进取心,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养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魅力和生活品味,让自己成为异性眼中的理想伴侣。

[1]李艳红,崔效辉.高知女性婚恋中的认知偏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叶友华.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5).

[3]陆建民.传统与现实的碰撞--高学历女性择偶难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3)

[4]雷雯.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基于武汉市大学生的个案调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4).

[5]朱冬亮.“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6]种道平.武汉高校青年教师择偶标准的变迁[J].社会,2004,(11).

[7]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责任编辑:闫丽君)

本文系2009年青岛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青岛地区高校单身教师择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XB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645

A

1008—6153(2013)01—0134—04

2012-12-23

赵东玉(1973-),男,法学硕士,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单身伴侣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单身久了会上瘾?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41岁,我单身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