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改莲
(喀什师范学院中语系,新疆喀什 844008)
1、调查取点简介及调查取点的缘由1
喀什六中是喀什地区唯一一所民语系重点高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2005年与喀什市十二中合校。2009年2月喀什六中接收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全部普通教学班。喀什六中自1994年开办首届双语班以来,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喀什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选择喀什六中作为个案进行调查研究,源于喀什六中具有典型性样本特点,能够代表喀什地区双语教育的较高水平,对问题的提出具有代表意义。而且,喀什六中是一所有特色的双语教学学校。
特色之一,喀什六中是喀什地区唯一一所民汉合校的窗口及“双语”实验中学;特色之二,喀什六中设有塔县班,为从塔什库尔干县中学迁过来的塔吉克族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具有代表性;特色之三,喀什六中学生民族种类较多,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等十几个民族;特色之四,喀什六中提出了“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的双语教学思路,注重双语教育,推广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创新之处。
2、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量分布情况
为了摸清楚该校的双语教学效果和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问卷调查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于基础性问题的建立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次调查问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客观题围绕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展开,包括学生家长的职业、学生对汉语学习所持的态度等内容;主观题主要以学生对汉语教学的建议和需要改进的方法为内容,让学生对汉语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设计包含以下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双语教育的关注度;汉语教材难易度;汉语教材适宜度;少数民族学生日常听、说、读、写汉语情况;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等。
问卷分类面对七个类型班,分别是市普通班、市双语班、县普通班、县双语班、塔县普通班、塔县双语班、县市文科班。样本年级集中在一个层面,便于对比研究。所以选择居于中间的高二,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本次调查问卷分发如下:市普通班发放问卷38份,县普通班发放问卷47份,县双语班发放问卷41份,塔县普通班发放问卷39份,塔县双语班发放问卷45份,市双语班发放问卷35份。
为了比较,我们特意选择高三的一个班(县市文科班发放问卷42份),作为附加样本。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7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
3、调查点的基本家庭状况调查分析
数据显示,56%的家长比较关心孩子的汉语学习情况,1%的家长从不关心自己孩子的汉语学习情况。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从家长对汉语的辅导情况看,家长偶尔辅导孩子汉语学习的占45%,经常辅导的占33%,从不辅导的占13%,这与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56%家长虽然十分关心孩子的汉语学习情况,但是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汉语学习。
4、调查结果归纳统计整理
经过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便于分析的数据表格如下:
表一:汉语教材难易度统计
表二:汉语教材合适度统计
表三:汉语课外期刊利用情况统计
表四:汉语媒介利用情况统计
表五:汉语使用频率统计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喀什六中的双语教育在师资、管理、教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
以下就喀什六中双语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
教材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
根据表一、表二数据可以看出:问卷中55%样本认为现在所使用的汉语教材非常合适,只有3%的人认为不合适。而涉及到汉语教材的难易程度时,则有64%的人认为内容非常难,还有11%的人回答有点简单。从笔者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喀什六中不同的班级类型使用相同的教材,问卷体现出教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1、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生对当前汉语教学的建议中,提到最多的是希望学校为他们创造一些汉语口语和听力环境,希望教师多鼓励同学们学习汉语、平时与同学们多交流、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因材施教,而不是嘲笑学生汉语不好。有的学生还提出要是有维汉对照的课本更利于他们的理解,部分学生觉得参考资料不够,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希望多采用多媒体上课,还有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解释比较难的问题时用维语解释,更利于接受。
2、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
有43%的样本从来不看汉语课外书刊杂志,经常看的比例只占到样本的18%,这种情况对汉语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喀什六中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课外书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看汉语课外书刊杂志的兴趣和机会。
85%的样本认为看汉语节目或者听汉语广播对汉语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只有37%的样本经常看汉语节目或听汉语广播,59%的人偶尔看汉语节目或听汉语广播,这说明样本中的学生对汉语有一定的学习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上,往往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或者是受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看汉语节目听汉语广播。
3、汉语的使用率较低
由数据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汉语的频率很低,经常说的只占到13%,5%的样本从来不说,偶尔说的人高达82%。这组数据表明样本没能把所学的汉语知识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情况违背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起不到学习语言交际的作用。
在教室使用语言的情况来看,49%的选择了维语多汉语少的选项,这是因为样本所在的班级或者以维吾尔族同学为主或者以塔吉克族同学为主,学生之间的交流首选自己的母语,对学生来说,母语更容易表达自己交际的需求。在集市使用语言的情况与在教室使用语言的情况基本持平。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家庭聚会、婚礼、丧礼这些场所使用维语的学生占了60%。上述数据表明,学生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很少使用汉语。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资料,教师要定期检查。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知识与大家共享。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试讲双语课,让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教师要做好引导,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与点评,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罗杰斯在《论学习的原则》中指出,当学生负责地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时,就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①。
提高家长参与度与监督力。家长对双语教育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被认为是某种重要的自变量②。王远新曾指出,双语教育不仅与受教育者家庭的社会结构有关,而且与他们的家庭文化背景、所学语言代表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③。定期举行家长会面、定期与家长电话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境况,并根据学生特点找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方法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学习。教师要回访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与指导。
2、提高汉语的使用率
优化校园环境。语言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听说、读写、活动环境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定期举办双语演讲比赛、汉语歌曲比赛、汉语手抄报设计比赛、汉语小品比赛、课本剧、童话剧、汉语书籍阅读交流会、汉语知识辩论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发挥校园广播、校园标语、走廊、墙壁、校园板报的功能,尽量用汉语或者是维语和汉语,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双语的大环境。建立互相监督机制,在学校用汉语交流,提高汉语的使用率。
校方应与兄弟学校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汉语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活动,增强学生学汉语、用汉语的意识,多方面提高汉语的使用率。
3、选用合适的教材、利用教辅设备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应从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选用合适的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要加大对教学挂图、音像制品、与教学内容想匹配的教辅资料的利用度。教师要查找资料、制作直观生动活泼的课件,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技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4、改进教学方法
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双语教师,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双语教师的继续再教育工作,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养双语教学人才是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④。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技术,借助图片、影像、布景等,用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学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有科研能力,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进教学。
注 释:
①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0.
②科林·贝克,翁燕珩译.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中英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253.
③王远新.论双语与双文化[A].双语教学与研究[C].中英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5.
④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150.
[1]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董艳.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景颇族个案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王鉴,安富海.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J].学术探索,2011,(2).
[5]孟凡丽、巴占龙.新疆维吾尔族基础教育滞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0,(3).
[6]李丽华.南疆少数民族学汉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5,(4).
[7]图鲁甫·巴拉提.浅析“双语教育”理论概念的几个问题[J].民族翻译,2011,(2).
[8]张强.实施双语教学中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9,(1).
[9]张慧真.教育与族群认同——贵州石门坎苗族的个案研究(1900-1949)[M].民族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