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延锋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部署了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为此,报告提出了一个根本、一个核心、一个基础,对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思想理论建设,应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理论的提出、形成和确立,一个是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
从理论的提出、形成和确立这个层面看,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系统回答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和借鉴世界发展趋势及经验,提出、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辅导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所以,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关键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即第二个层面的工作——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当前,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和一知半解、浮躁浅显等现象。所以,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从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教育和自我主动学习两个方面下功夫,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毛泽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强调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这就提出了一个党内学习教育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③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所以,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纵观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延安整风,是在全党开展的一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收到了巨大成效,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提供了有力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整党整风教育运动,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教育活动,对加强党内学习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什么是党性?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所固有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就构成了其党性。党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的升华。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问题,早在1941年就作出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全党的“党性教育和党性学习,决不可轻视这个绝大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鲜明的党性原则,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八千多万党员,大多数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缺乏一定的党性锻炼。所以,十八大报告把党性教育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核心问题加以强调,并且首次将其与学习党的历史、认识党的历史结合起来,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关键是要认真学习、掌握党90多年的历史,正确地认识党的历史,科学地总结党的历史,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程,是一部内容丰富、蕴意深刻的爱国主义教材。……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它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鼓励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①江泽民:《观看建党八十周年图片展时的讲话》(200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2001年6月21日。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围绕着这个主题和主线,形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这就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举世瞩目,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是世所罕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过14年的流血牺牲、奋斗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上,党带领全国人民又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作为执政党,为了能尽快地使国家繁荣富强,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探索的进程中,党在全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但也发生了失误,遭受了挫折,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此同时,党中央又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慎重地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党在政治上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理论上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由此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发展道路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加强党性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了一整套非常好的传统和作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都先后对党的传统和作风进行了总结、提炼,并针对新的形势,提出新的要求。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党的七大将此作为党的三大作风。1949年,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1956年,党的八大在总结党成立25年、特别是执政7年的初步经验后,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努力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加强调查研究以反对主观主义的新要求。八大以后,由于党内“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全面恢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同时,着重解决改革开放进程中在作风建设上遇到的新课题。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大闭幕词中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等五个方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陈云等同志还严肃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再次明确指出“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24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对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提出了全面要求。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发扬和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2003年,胡锦涛就向全党提出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命题,并严肃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④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255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四个作风,并要求“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历史上形成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以后反复向全党强调这个问题,严肃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⑤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加强党性教育,就要用党的伟大精神教育和激励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孕育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如诞生于民主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都代表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实践努力。这些伟大的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优秀品质:坚定信念、百折不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依靠人民、忠诚为民,艰苦奋斗、勇挑重担,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这些伟大的精神也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从中获得教益、智慧和力量。
十八大报告要求:“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层次举措。因此,十八大报告将其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基础来强调。党自建立以来,一直重视和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毛泽东同志把“为共产主义奋斗到死”称为共产党员的“政治道德”。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要求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即将取得全国胜利、走上执政舞台的新形势,毛泽东同志又谆谆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邓小平同志首次把“德治”提高到治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阐述。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982年,邓小平亲自提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写进宪法。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伟大号召。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实际上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治理论。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阐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提出“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江泽民还多次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提高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胡锦涛同志重申“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以德治党、以德执政的优良传统。
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章程》历来要求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完全”、“彻底”、“全心全意”,这充分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色。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不仅是因为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政治组织,更主要的是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彰显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在革命时期,党把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为人民服务”;在执政时期,党把以人为本具体化为“执政为民”。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刑场上大义凛然的先烈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普通党员,那些在领导岗位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党员干部,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典范,他们使共产党成为人民心目中的道德化身。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还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道德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所以,道德历来是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古人提倡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党员领导干部是共产党这支先进队伍的中坚力量,所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关系着党的执政道德建设。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形势下,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交流、交锋、交融,一些不良思潮甚至是腐朽没落、封建迷信的思潮泛滥,使有些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受影响,做出了违背共产党执政道德的行为,玷污了“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当然,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被永远钉在了丧失道德的耻辱架上。对此,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引以为戒,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像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郑培民等优秀党员领导干部那样,坚持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因此,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夯实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三个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