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俊,丁倩倩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
创新是一个全球的趋势,几乎所有OECD国家在最近几年都把创新作为优势之源。“创新”这一概念最初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2007)(J.A.Schumpeter,1939)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系统的概念,他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挖掘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技术创新对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1]。
服装业是广东省传统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纺织服装业突飞猛进,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然而,广东省虽凭借地缘、政策和物流等优势,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头羊和世界知名的产业基地;但近年来,受到了国内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的追赶和国外市场的挑战,出口总额和出口率的优势都稍有减弱。如表1所示,近10年全国各主要省市服装出口总额统计,可以看出广东省服装出口的相对竞争优势正在逐步的减弱。广东服装产业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目前已经走到了转型的拐点,数量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成为重新塑造服装产业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一批有理想、有远见的服装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单加工、做作坊主,开始从贴牌加工向树立品牌转型,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整体竞争力,力图将传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表1 2007~2011年全国各主要省市服装出口总额情况亿美元
图1 2007~2011年全国各主要省市服装出口额情况分析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东省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具有规模宏大、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无论生产规模还是技术上在我国都具有领先优势。广东省拥有全国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拥有涵盖面辅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场在内的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广东服装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三成,广州流花地区服装市场、虎门服装市场早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服装集散地,广州服装批发业多年稳居全国之冠。近年来,广东服装在强化生产、技术、市场的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懂得生产、管理、经营的企业家和优秀设计师,造就了一支颇具竞争力的服装文化队伍,成为了广东服装业的新亮点,推动着广东服装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广东省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
广东的地域条件优越,毗邻世界知名的“时装之都”香港,对国际服装潮流反应快捷,成为国际流行时尚向内地扩散的“转换站”和“信息源”。另外,多年来,广东服装产业通过为国内外服装企业特别是香港和欧美等制衣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企业做OEM,在生产、设计、营销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此同时,广东服装产业在对服装流行资讯的反应上也远远高于国内同行,甚至超过了国外同行。
现阶段,广东省的服装企业多为贴牌加工型的私营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因此企业创新的激励和自我动机更强一些,不同于大企业的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广东服装企业更具有创造或者抓住整个行业的潜力和雄心。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层次少,组织机构扁平化,研究人员和生产销售人员联系紧密,便于日常操作;同时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信息传递层次少,决策程序灵活,领导者的意图能够充分体现,有利于迅速适应市场,以发挥自身长处。在技术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没有繁杂的关系和冗杂的机构设置,相对来说创新体制和机制更加灵活,更容易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3]。
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不同产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周期不同;服装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创新速度相对较快。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一般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个人的创新意识能迅速变为具体的实施计划,从而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投入市场的速度,使之在创新效率和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而利用中小企业自身设备的小型轻便、技术改造容易的特点,创新速度快的优势,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使其快速地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使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速度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创新周期减小,创新速度加快,提高市场占有率[4]。
服装行业是流行产业,是创意产业。面对激烈竞争,如果没有强大的创意实力,将很难发挥出所依托产业本身的优势。然而,广东服装业是传统、劳动密集中小型的产业,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设计人才,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强,产品缺乏个性、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产业、产品结构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5]。在新产品设计时,缺乏设计投入,不注重细节,外观没有特色,服装面料缺少新品种,故而,没有领导时尚和潮流的能力,市场竞争只是单纯的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
技术要创新,观念必须先创新,观念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已成为制约广东省服装产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瓶颈。广东省服装企业一般都是原来从事“三来一补”家庭作坊生产或服装批发业务的,在积累原始资本和经验后,自主创业,以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赚取利润。多数企业带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从事加工制造环节,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订单,利润虽然低,但收益稳定。受本企业资金等能力的限制,再加上怕自行建立品牌与营销渠道的高风险率与高失败率,不敢或认为没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或自行开拓营销渠道。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的有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东省服装产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的组织制度制约了广东省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保守思想,使得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了相对稳定、相对清闲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所和事业单位,而中小企业的科研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相当小[6]。这使得许多服装企业很难得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企业研究人员匮乏,使得创新缺乏推动力量。尤其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高学历的人才十分匮乏,专业人才不足;笔者通过对百余服装企业技术人才缺口状况的统计,发现有24.36%的企业人才缺口很严重,另外43.87%的服装企业技术人才缺口较严重,如图2所示。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把认知领域的科技成果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然而广东省服装企业不仅创新能力低下,而且转化能力低下,由于产学研结合的难度大,致使整个服装行业的脱节,很多技术创新的成果无法转化成为实际的生产流程。技术、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广东纺织服装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化的极大障碍,成为发展广东纺织服装的软肋[7]。
图2 服装企业技术人才缺口状况统计
服装行业历来都具有“流行性”和“季节性”的鲜明特点;在如今快时尚的思潮下,消费者对服装款式、风格的选择更加多元多变;服装畅销周期大大缩短,流行趋势瞬息万变。服装技术创新过程中,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相当匾乏,而且普遍认为,“服装产业无专利”;服装就是时尚,时尚就是要让人去模仿;服装款式变化快,流行周期短,在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抄板、盗版现象;由于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较多,然而技术创新的可复制性强,使得很多企业认为进行技术创新是没有必要的。
目前,广东省已基本上实现了以纺织服装专业镇为主体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的策略,为广东省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据统计,广东省现已建立了20多个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形成了以“服装产业促进中心”、“服装技术创新中心”为中心,结合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机构、设计工作室的,集“政-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创新机制。几年来共为广东省服装产业推广技术成果2 000余项,推动了广东服装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旨在通过引进、研究和开发服装业高新应用技术,吸收国际先进的品牌理念、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建立一个融技术、设备、培训、示范与推广为一体的行业公共技术平台[8]。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产品研发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及物流体系五大支柱,目标就是要为本地及全省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服务。图3为广东省服装行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模式。有了创新中心的统率作用,广东服装企业的发展将有一个强劲的助推器,从而大力促进广东服装飞速发展。
图3 广东省服装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模式
技术创新是一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广东省服装企业仍存在着利润少、银行贷款困难、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就少,所以企业本身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开发的良性循环。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广东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服装产业予以扶植。各地政府不仅在税收政策和简化办事程序上予以支持,还在出口退税和补贴等方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各地市也发布了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规定和鼓励措施。在外部环境的政策制度方面,技术创新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服装行业的引进趋势是附加值高、品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这些都为广东省服装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为广东省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广东很多服装企业老板一味的追求订单带来的利润,以低价制胜、以多量取胜;多数企业在产品销售利润中企业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品牌这一庞大利润却几乎都被国外企业拿走;广东服装虽然在面料、款式以及制作工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主要以加工国外品牌而生存。面对当前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的巨大冲击,广东服装业已难以为继。这些企业缺乏创造品牌的意识,面临着“产业强、品牌弱”的尴尬局面,虽然广东省服装企业力图通过“无牌-贴牌-创牌-名牌”过程问鼎纺织服装竞争,但是名牌产品的稀缺仍然是服装业“软肋”。广东省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品牌建设仍比较落后[9]。如表2所示,广东省的品牌跟中国东部省份有较大差距。
表2 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强省行业百强数量比较
加入WTO以后,国际上的大量品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服装中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广东省服装在中低档服装加工生产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而与这些大企业相比,无论在产品的品牌、规模、质量,技术先进程度上,都处于不利地位。服装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受市场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大;因其生产规模小,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一般远远低于大企业;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低附加值的。我国服装业内企业普遍“散、小、弱”,以加工型为主,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目前,各国服装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劳动力成本比较转向拥有原创性服装品牌的较量。然而,广东省服装企业现在正处于“散、小、弱”、以贴牌加工为主、品牌竞争力弱的状态,相对一些国内外大公司大品牌,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10]。
国内方面,在国内服装业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广东服装业整体的中低档市场定位已经成了广东省向品牌发展和国际化走向的限制,近几年无论是生产总值、出口总量还是增长速度,浙江省都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广东省,如表3、4所示,近五年广东省与浙江省服装生产总值、出口总量、增长速度的比较。在品牌建设方面,广东全国知名品牌落后于浙江和江苏。
表3 2007~2011年浙江省服装生产总值、出口总量、增长速度统计表
表4 2007~2011年广东省服装生产总值、出口总量、增长速度统计表
国际方面,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设计或生产高质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或采取虚拟企业运营全球知名品牌、控制市场渠道的方式攫取高额垄断租金。东南亚的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国则以更低的劳动力价格、欧美出口无配额限制、最惠国待遇和税收优惠等优势参与竞争。在资源全球化流动配置背景下,纺织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全球价值链也随着劳动力价格、资源条件等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但广东纺织服装产业未能紧跟形势变化,在加工外贸优势不断被弱化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区域竞争力,出现了“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现象。制约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面对国内外竞争格局的改变,使广东服装业在新一轮的挑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0年百舸争流,广东服装产业所打下的世界一流生产制造基础,为稳妥应对新一轮的品牌较量和创新竞争提供了坚实依托。广东省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逐步适应国际竞争秩序、参与国际竞争的艰难过程;从中低端进入世界服装产业链的广东服装产业,迎来了向高端进发的机遇期与考验期。希望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广东服装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纺织品生产转向技术资金密集型方向,使广东省纺织品贸易转向高档次、优质化、高附加值商品方向,使传统的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高层次的质量、技术和品牌的竞争。
[1]刘生刚,陈遊芳.日本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创新的启示[J].山东纺织经济,2008(5):24-27.
[2]王坤良.对发展广东纺织服装业的思考[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6(2):19-23.
[3]朱恒民.成长期中小企业SWOT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4):219.
[4]郭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SWOT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3):20-22.
[5]陈金怡,何新闻.广东纺织服装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11):42-44.
[6]孟银桃.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124-125.
[7]王娟.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价值工程,2011(17):128-129.
[8]徐淑琴.广东服装产业(下):从有牌到名牌[J].广东科技,2010(7):53-56.
[9]胡冬生,余秀江.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应对危机的战略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9(9):43-47.
[10]严建云.福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J].当代经济,2008(1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