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妮娟,董仲生,李德荣,普光保,刘建平,刘菊香,李 明,管红伟,张建虎
(1.西双版纳州兽医站,云南 景洪 666100; 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小哨 650212)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草山、草地面积59.5万hm2。近年来,因过度放牧、鼠害、病虫害和有毒有害杂草入侵,天然草山、草地退化严重。目前,可利用草山、草地面积不足13.3万hm2;同时,天然草地存在产量低、品质和适口性差的缺陷及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
臂形草属牧草(Brachiariaspp.),又名旗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良的放牧型、刈割型和水土保持型牧草[1-2],具有耐旱、耐涝、高产、耐牧的特性,可抑制杂草生长,且营养丰富[1]。为改良草山草坡,遏制草地退化,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和水土保持能力,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经过对以往相关工作的总结[3-11],引进4个臂形草属品种进行种植试验,以探讨臂形草属牧草在西双版纳州生产的可行性,为其在天然草地的大面积利用提供支持。
1.1试验地概况
1.2试验材料 杂交臂形草1号(B.brizanthaMulato 1)、杂交臂形草2号(B.brizanthaMulato 2)、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B.decumbenscv.Reyan No.3)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brizanthacv.Reyan No.6),4个品种均由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提供。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面积4 m×5 m,随机排列;每品种设3个重复,其中两个小区用于测定生物量和干草产量,1个小区用于生物学特性观察。
1.3.2试验实施及管理 试验期为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
试验点1,景洪市嘎洒镇曼洒村,于2005年3月26日播种;试验点2,景洪市嘎洒镇曼达村,于2006年4月19日播种;试验点3,云南自主择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生产基地,于2007年4月17日播种。3个试验点的自然概况见表1。
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采取塘播方式,株、行距50 cm×50 cm,每塘5~10粒种子。长出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塘留1株壮苗;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育苗移植,株、行距50 cm×50 cm,每塘1株苗。
试验地于播种前施农家肥15 000~22 500 kg·hm-2,翻耕15~20 cm;每次刈割后,松土、除草,追施尿素75~150 kg·hm-2。
表1 3个试验点的自然概况Table 1 The natural conditions in three experimental sites
1.3.3试验数据采集及处理
物候期观测:记录播种日期、出苗期、孕穗期、抽穗期、初花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每个试验区选取20塘进行观察,以出苗期为例,记录每塘第1棵苗和最后1棵苗后出苗时间,其余物候期类似,所观测值的平均值即为每个物候期的时间范围。
株高:根部(土壤表面)至伸展叶片的最大高度,每个小区重复测定10株,取平均值。
分蘖数:播种后第60天,每个小区定点随机测10株,取平均值。
草层高度:自然状态下,草层自然状态距地面的垂直高度,每个小区测5个点,取平均值。
茎叶比:随机抽取各生育期的1 kg鲜草草样,测其茎叶比,取平均值。
病虫害及草害:随时观察虫害和病害情况;在出苗和移栽后观察杂草侵害程度。
干草产量:2005年刈割5次,2006年刈割6次, 2007年刈割6次。每次刈割后测定每品种鲜草产量,取1 kg鲜草,测定风干质量,折算干草产量。
草料营养成分测定:分别在孕穗期、开花期刈割,每品种随机取1个重复样,送思茅市兽药饲料所检测。检测方法:干物质,GB/T 6435-2006;粗蛋白,GB/T 6432-1994;钙,GB/T6436-2002;磷,GB/T 6437-2002;粗灰分,GB/T 6438-1992;粗纤维,GB/T 6434-2006;粗脂肪,GB/T 6433-2006。
所测数据均用SPSS 11.5进行处理。
2.1物候期 杂交臂形草2号平均第3天出苗,第8天结束,出苗最早;杂交臂形草1号平均第4天出苗,第9天结束,比杂交臂形草2号晚1 d。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均在第6天出苗,第12天结束,出苗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比杂交臂形草2号晚3和4 d。
杂交臂形草1号和杂交臂形草2号比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孕穗期、抽穗期晚30~40 d。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分别在播种后107和109 d进入初花期,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分别在播种后86和91 d进入初花期。4种牧草的成熟期和枯黄期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表2)。试验期内均未出现全部枯黄现象。
2.2生长发育监测结果 2005年7月18日,试验点1监测4种牧草播种后90 d的生长发育结果。
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的物候株高分别为335和342 cm,二者比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分别高98、94和105、101 cm(表3)。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的物候草层高分别为176和182 cm,比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分别高41、38和47、44 cm。
表2 不同臂形草品种物候期观察结果Table 2 The phenophase of different Brachiaria varieties d
表3 试验点1四种臂形草品种生长发育监测结果Table 3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of four Brachiaria varieties in site 1
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株高最高,为135 cm,比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分别高24,27和23 cm。
4种草的草层高度分别为86、92、93和90 cm,差异不明显。
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在播种后90 d时的分蘖数分别为106、136、180和146,杂交臂形草1号的分蘖数最少,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分蘖数最多,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5),且分别与杂交臂形草2号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差异显著(P<0.05)。杂交臂形草2号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杂交臂形草2号、杂交臂形草1号的茎叶比均小于1,分别为0.88、0.92。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茎叶比为1.85,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为2.33,均大于1。
2.3干草产量 2005年,4种牧草的干草年产量均超过18 000 kg·hm-2,其中以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的产量最高为18 468 kg·hm-2,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006和2007年,4种牧草干草年产量在35 770 kg·hm-2以上,但2007年比2006年略有下降(表4)。
2.4营养成分 4种臂形草牧草品种在西双版纳3年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表5),干物质含量在孕穗期均低于盛花期,而粗蛋白含量却相反,孕穗期高于开花期,钙、磷、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在孕穗期、开花期的差异不明显。
表4 试验点1四种臂形草3年干草产量Table 4 Average hay yields of four Brachiaria varieties in site 1 kg·hm-2
表5 3年营养成分检测结果Table 5 Test results of nutrients during three years %
3年中,干物质、粗纤维含量逐年增加,粗蛋白含量逐年递减;2008年与2006年比较,4种牧草的干物质含量平均上升7.5%,粗蛋白含量平均下降5.0%,粗纤维含量平均升高6.3%。表明,4种牧草随着利用年限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含量等营养价值变化明显。
2.6抗性 在3年3点的试验中,4种臂形草品种均表现了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均未发现大面积的病虫害。在幼苗期仅出现过少量地老虎、地老鼠,成草有少量蚂蚁、霉菌病。4种臂形草在550、560和846 m的不同海拔,沙性土壤和黏土中均生长良好,适应性强,且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旱性、稳产性。特别是2010年云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和2011年持续干旱过程中,4种臂形草旱季虽生长减缓,但进入雨季后,出现补偿性生长,全年产量基本稳定。
通过在西双版纳州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臂形草品种均表现出优越的生产性能,分蘖数多,产量高,年干草产量超过36 000 kg·hm-2,是当地天然牧草产量的15~20倍,经连续3年的观测,生产性能稳定,适应性强;4种臂形草的营养价值均较高,干物质含量均在20%以上,不同时期粗蛋白含量为4.20%~9.40%。
杂交臂形草1号、杂交臂形草2号在一般情况下均能开花,但不结实,不能自然繁殖;俯仰,不扩散生长,易刈割,不会对当地物种构成危害。且二者播种后出苗迅速,孕穗期、开花期均较迟,播种后107 d左右进入开花期,可以刈割青草的周期较长;茎叶比均小于1,柔嫩,适口性好。这与李志丹等[12]的结果一致。
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的优势是在孕穗期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5.40%~9.40%;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9.20%~39.10%,营养品质较好,茎叶比均小于1。两种臂形草根系十分发达,须根多,整个生育期未出现枯黄,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及草地防火,可作生态型牧草加以利用。
4种臂形草在西双版纳均表现出分蘖数多,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抗旱、抗病、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刈割的特性;且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容易种植,可加以推广利用。相对而言,杂交臂形草1号、2号比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出苗早,孕穗期晚,抽穗期晚,营养生长期长,便于刈割应用;茎叶比小,适口性更好,消化利用效率更高,建议重点推广应用。
致谢:云南省景洪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协助完成试验地土壤肥料的检测,特此致谢。
[1] 白昌军,刘国道.臂形草属牧草产草量及饲用价值研究[J].草地学报,2001,9(2):110-116.
[2] 曾日秋,林永生,洪建基,等.4个臂形草品种在闽南地区的生育特性及其相对饲用价值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8):107-111.
[3] 刘国道,白昌军.臂形草属牧草品种比较试验[J].草业科学,1999,16(1):22-24.
[4] 陈兴乾,黄世洋.杂交臂形草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63-64.
[5] 黄世洋,刘仁善,罗荣太,等.广西南部地区四种臂形草的品比试验[J].广西畜牧兽医,2010,26(2):71-74.
[6] 陈志权,白昌军,刘国道,等.臂形草属牧草海南西部区域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08,28(4):38-40.
[7] 李志丹,高桂娟,白昌军.6种臂形草属牧草品种比较试验[J].热带作物学报,2009(8):1186-1189.
[8] 何华玄,白昌军,韦家少,等.海南省西南半干旱地区臂形草引种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05,25(3):4-6.
[9] 杨连珍,白昌军,刘国道.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J].热带作物学报,2004,25(2):81-86.
[10] 匡崇义.热带亚热带优良牧草——伏生臂形草[J].中国草地,1991(3):79-80.
[11] 罗丽娟,刘国道.四种热带优良牧草[J].植物杂志,1997(2):13-14.
[12] 李志丹,白昌军,王文强,等.刈割周期、施肥量对5种臂形草属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热带科学,2006,26(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