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建“西部大庆”的探索与实践

2013-03-13 06:49祁凤鸾周昌印
现代企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油气田油田

□ 祁凤鸾 周昌印

始建1970年的长庆油田,针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气藏构造,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90年代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9年实现了3000万吨;2011年实现了4000万吨;2012年实现了4500万吨;2013年已经踏上了实现油气产量5000万吨的步子。长庆油田以技术创新撬开了低渗透油层之门,着力将油田建设成生态油气区,创造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管理升级的发展之路,由一个百万吨的小油田快速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田。

一、技术创新撬开低渗透油层之门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长庆油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特色技术,推广应用成熟技术,使新技术在超低渗油藏的开发中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长庆油田面对的是世界上罕见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被称为“磨刀石”。其有效开发面临着外人难以想象的挑战。用“毫达西”反映,数值越低,代表渗透率越低,国际上把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的油田划为低渗透油田。长庆油田70%的油气田渗透率却小于1毫达西,属于特低渗、超低渗范畴,是国际公认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长庆油田发展是在不断挑战低渗透极限过程中实现的:攻克3—1毫达西之间油气藏,油气产量攀上1000万吨;突破1毫达西界限,实现了2000万吨;解放了1—0.5毫达西之间的油气藏,实现了3000万吨。上产4000万吨、实现5000万吨,必须突破0.5毫达西以下致密性油气藏开发难题。

长庆油田公司自2009年起着力推进的以12项关键技术、7项配套技术和7项开发试验技术为主的“1277”科技创新工程,创新了“分类管理、责任到人、开放研究、完善体系”的科研课题组织方式,广泛与国内外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油气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加强基础理论、基础实验研究,提升研究水平;以超低渗透油藏和苏里格低渗气藏重大开发试验为重点,突破制约主营业务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率和效益。近年来共设立科研项目141项,共获得科技成果42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7项、股份公司技术创新奖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4项、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349项。取得国家专利253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新技术的应用使原油产量每年以100万吨以上规模增长,天然气产量每年以年产15亿至20亿立方米的幅度攀升。

二、以“标准化”加快油田建设速度

在大发展的背景下,长庆油田必定面临着由于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工作量成倍增加,生产建设协作环节增多,管理幅度迅速变大。要实现大规模高效开发,长庆油田就必须化繁为简,做到低成本和高效率,长庆油田的标准化体系就是基于这个角度考虑的。该标准化体系具体包括: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流程管理和标准作业程序。并提出了“业绩导向、充分授权、过程控制、分级负责”的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一是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在建设层面推行标准化建设,解决了规模化建产的问题。模块化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建设质量。规模化采购缩短了采供周期,降低了采购成本。每年发布一次标准化市场价格体系,制定标准结算流程,按期规范进行结算,加强了源头治理,保证了经济安全。二是在管理层面推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实现了公司所有业务活动的流程化、规范化,解决了业务交叉、界面不清的问题。开发和制定了目标类、业务发展类和资源与要素三大类22个分册,工作流程涵盖所有业务,厘定了所有管理岗位的责权和工作标准,实现了管理目标化,业务流程化,工作规范化。三是在操作层面推行标准作业程序,开发了13个专业8547项标准作业程序,强化了员工安全行为养成,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解决了基层安全习惯养成的问题。使广大员工安全操作、规避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标准化”统一了油气田开发工艺、流程,统一了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带动物资采购、预算实现了标准化,每年节约投资超过15亿元。“标准化”首先缩短了建设周期,降低了投资,还被延伸到各个管理、操作层面,实现了公司所有业务流程化、规范化。

三、数字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长庆油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石油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起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系统,以油气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指挥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高了管理效率。

数字化建设助推长庆油田企业组织架构发生转变,实现了扁平化管理。长庆油田按照数字化模式下的生产流程设计管理层级,从井、站——作业区——厂——公司四个层面,经历了流程检测、分析优化到流程再造,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人工巡井是3天1次,现在采用电子巡井实时在线监测、2秒一刷新,效率提高12万倍;通过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数字化抽油机,优化简化地面流程,提高井场建设速度,有效控制建设投资,促进了油田低成本发展。由于“数字化”的介入,使百万吨规模生产能力全过程管理需要3000多人,而现在只需1000余人。管理构架的一举变革,把成本和用工双双降了下来。油井实现自动化开关井,开关井时间缩短到几十秒……数字化管理掀起了长庆油田企业管理的一次革命,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一大创新成果。

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目前,数字化前端把过去需要“人海战术”和“劳力堆积”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数字化这只“妙手”,在油气田生产前端实现了自动投球、电子巡井、电子执勤、系统预警报警、生产流程智能诊断、系统自检、站点智能控制、功图计量、数字化撬装增压集成等功能。中端建成以生产运行、应急预警和安全环保为核心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使管理决策者在千里之外如在现场,数字化成为油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后端以数字化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移动办公以及多学科、一体化协同研究的优势初步显现,生产效率和开发效益显著提高。数字化管理提升了安全预警水平,降低了安全风险。

四、巧走市场路,引进生产力

按照发展规划,作为国家能源重要的战略接替区,长庆油田从2008年开始,每年需要投资350亿元、钻井超过8000口油、气井,建设700万吨规模油气生产能力,才足够支撑油气产量以每年500万吨的幅度增长,达到2013年提前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目标。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仅凭长庆油田7万名员工之力来完成显然不现实。

长庆油田以“市场化”破解发展难题,创造性开放市场,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集中数倍于自身的优势资源,组织起大规模的油气会战。在市场化运作中,长庆油田着力构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平等竞争的市场格局,长庆油田与川庆钻探、长城钻探、西部钻探等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油气田建设的基本骨干力量,让中国石油系统的优质资源、管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积极引进社会上有利于油气田快速高效开发的优质资源,高效组织大规模油气会战。“市场化”从地面建设延伸到试油、压裂等高端技术工程领域,运用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在长庆油田内部没有新购一部钻机、没有增加职工队伍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有800余部钻机、500多套试油(气)机组和300余支地面建设队伍,30多万参战人员汇聚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着我国规模最大的油气产能建设。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油田专业化运作水平,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原来棘手的队伍配置、技术引进等一系列制约油气田有效开发的瓶颈问题便迎刃而解,不但缩短了油气田的建设周期,而且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市场化在竞争机制拉动下,钻井、试油、地面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明显下降,将单井综合钻井成本从1300万元降到800万元,单井建设成本降低50% 。目前,长庆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市场化率达到70.1%,通过市场化运作,长庆油田每年可节省10多亿元投资。

五、着力建设生态油气区

长庆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大部分油气区处在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长庆油田把建设生态油田、绿色油田放在重要位置。自2001年以来,油田共投资了40多亿元实施油气区生态工程和援建地方民生工程,做到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部署、同施工、同验收和同考核。

长庆油田油气区域内有绿色的草原、秀美的山川和密集的人群,有近千万名群众常年与油区共享一片蓝天。当油气田生产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长庆油田首先给环境保护让路。近两年,为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长庆油田对油气田设计好的图纸重新进行井站选址和改变管道走向达100多次。目前,长庆油田已建成采出水处理设施150套和废气处理设施40套,开发使用油田伴生气发电或安装轻烃回收装置,使零散场站75%以上的伴生气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分区域建成含油污泥焚烧装置10套,并在陕北和陇东油田建成2个含油污泥处理厂和1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实现环境保护从天空到地面、从地上到地下、从液态到固态的深层延伸。在红色圣地延安,长庆油田为扶持延安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2006年,长庆油田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延安王窑水库一级保护区域内的102口油水井实施永久性封堵,改迁13座集输站点、26条集输油管线,对王窑水库周边场站进行了彻底治理和改造,杜绝了水源周边的环境风险。并投入150多万元建成王窑水库环保视频监控系统。在长庆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可以看到,4套视频监控装置将水库周围及上游50千米范围内的一草一木全部“搬进”计算机,实施24小时监控。油田虽然为此直接增加开支10多亿元,但保证了延安30万人的饮水安全。长庆油田还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开发与环保同步的原则,兴建了王窑、侯市、杏河等5个环保示范区;建成了“中国石油长庆林”和“长庆采一生态林”,成为企地和谐共建“绿色延安”的标志性工程。各项支援地方绿化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企地关系的良性发展,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目前,从很多细节中都能找到低碳环保的亮点:苏里格气田用太阳能、风能发电;油井伴生气由过去燃烧排放,变成了液化汽和电能;推广丛式井组开发模式,10年节约土地25万亩;对油气区公路、厂点、井站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布局,赋予工业美学内涵,与生态环境自然协调。数万口油、气井,上千座油气站、库,镶嵌在青山沟壑间,构成了高原大漠的美丽风景,成为创建全国“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典范。

六、创和谐典范,凝聚发展动力

长庆油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各地政府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企地关系,修水库、筑公路、建电厂、建希望小学、培育万亩碳汇林、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了“共建、共荣、共赢、共享”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在陕西大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以“气化陕西”为代表的八大工程有序推进,启动陕西石油商业储备库项目、安塞天然气供气调峰等工程,成为全省“保增长”的骨干企业。在延安,油田公司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启动杏河-高桥区域天然气开发以及LNG建设。同时,首创了市政府为长庆油田召开钻前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并出台“下发指标、跟踪落实、年终考核”的工作规定,在延安各界引起强烈震动,并有力推进了与榆林市协商机制的建立。在甘肃,长庆油田作为“工业强省”的排头兵,每年上缴的税费占庆阳财政收入的70%以上。企地双方共同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其中总投资4950万元的庆城县城区供水一期供水工程已顺利竣工,并网入城,正式通水。在全国首创了地方政府支持国企发展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力支持长庆油田发展,树立了企地和谐、共谋发展的新典范。目前,陇东地区已被甘肃省树立为企地和谐共建的“标杆油区”。中央、省部领导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宁夏,长庆油田在吴忠、固原一带,油田在快速发展中,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扶贫救困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内蒙古,长庆天然气催生的天然气发电、化工等工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开发苏里格气田的过程中,突出抓好水土资源和沙漠植被保护,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的广泛赞誉。

长庆油田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独特的油田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激活放大,转化为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增量优势,加速和推进深度合作,为所在油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企地和谐发展的典范,获得了油区所在地政府和人民的一致称赞。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发展中形成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地企关系,长庆油田与所在地政府和人民收获了企地经济社会发展、企地关系和谐的果实。

在2013年工作会上长庆油田公司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油上产、气翻番,攀登新高峰,实现新发展,再做新贡献”。我们坚信:长庆油田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用强健有力的步伐诠释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深刻内涵,不但将再造一个大庆,而且,一个技术领先、管理现代、绿色和谐、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油气田还将书写出一卷现代化工业科学发展的范本。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油气田油田
油气田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及其管理模式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大数据统计在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