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摆脱“劣质化”

2013-03-06 09:00陆勇强
读者·原创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桑塔纳购买力劣质

文 _ 陆勇强

我想摆脱“劣质化”

文 _ 陆勇强

我对“好质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时候穿过、用过的上海产的“的确良”衬衫、卡其布中山装、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收音机……整整过了30年,箱底的衬衫、中山装仍旧挺括,自行车还可以骑,收音机能收听。

什么叫“经久耐用”?这些产品就是。

前几年,我开一辆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二手桑塔纳,当时里程是50余万公里,它又陪伴我几乎跑遍整个华东地区,从来没有趴过窝,又开了将近20万公里。直到杭州限制黄标车(高污染排放车辆)进城区,我才恋恋不舍地将它淘汰掉。

这真是一辆“神车”。质量好,经得起时间的验证。

我现在开合资品牌的中级车,但仍然怀念那辆桑纳塔的皮实、省油和好质量。但我那辆车子的4S店里的一位技术主管却不认同,他说当年一辆桑塔纳需要十五六万元,驾乘者不是领导就是厂长、经理,当时平均月工资才两三百元的普通市民根本买不起。我将信将疑,回家找那辆桑塔纳的车辆登记资料,发现税后价需要16余万元。1991年的16万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我的天,当年这笔钱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如果按照货币贬值程度来换算,当年购一辆桑塔纳,几乎等同于现在购一辆进口的奔驰、宝马,当然可以得到让人放心的好质量。

我就被这位技术主管说服了。因为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母亲养一头猪可以卖七八十元,有一年被父亲拿了去,到杭州买了台收音机,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现在一头猪至少可以卖到1200元以上,1200元的收音机,那质量肯定是顶呱呱的。

如此说来,大家对于“产品劣质化”的印象就是一个悖论了。或者说,产品的质量,30年前和30年后基本没有变化,“市场价值”决定“市场价格”的客观规律也没有被破坏,市场上的好产品仍然大量存在,只不过你要像二三十年前那样拿出足够多的钱去购买。

譬如当年我家买第一辆自行车花费了150元,那是父亲半年劳作的积蓄;第一台西湖牌黑白电视机需要478元,是两个姐姐在针织厂打工半年的收入……但我这么一想,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老百姓想用上质量好的产品需要像几十年前那样拿出大部分的钱,那么这30年,我们这个社会不就等于没有发展吗?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无意间晒出了一张图,结果图中的床单爆红网络,这种质量上乘的棉质床单上世纪行销全国,广受好评。这张图带来了一种感慨的情绪,认为这个社会出现了“制造劣质化”现象。

事实上,在科技日新月异、制造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市场上并不缺乏优质的产品,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自然有更多的选择。但问题在于,我们的收入从数字上看是涨上去了,但实际购买力却不强。打个比方,30年前的100元可以从杭州乘火车到北京,现在的100元只能坐到苏州。这就是实际购买力的残酷所在。

而如果你想用100元乘车到北京,你就无法选择火车,只能选择自行车或者步行,这样的出行自然没有乐趣和品质可言。这就是“劣质化”的根源,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只有当居民口袋中的钱具有超强的购买力,居民有足够的能力选择更好的产品时,那些伪劣产品才会淡出市场,商人们也才愿意制造质量好的产品。而你现在想用150元钱购买一辆30年前那样经久耐用的永久牌自行车,你让厂商怎么活?厂商要活下去,只能给你一辆塑料材质的儿童玩具车。

欲望、需求是驱动市场最本源的力量,科技、制造技术的确可以降低成本,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让人们享受价廉物美,但这属于宏观战略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要让一个国家摆脱“制造劣质化”,成为“制造强国”,最好能从实际购买力方面想想办法,不要简单地涨工资,而是让实际购买力提上去。当我们的钱让我们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拒绝低价的劣质产品,选择优质产品时,“劣质化”终将失去市场,“制造强国”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猜你喜欢
桑塔纳购买力劣质
从中长期视角看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武汉书, 毁掉了多少中国人的阅读
桑塔纳2000的前世今生
劣质面粉颜色差
如何鉴别海参品质
年轻化助力 再续经典传奇
桑塔纳品牌销量突破500万辆
谁是你的消费导师?
新捷达/新桑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