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
【摘要】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各个领域内也初步建立,信息共享的范围随之不断扩大。但是从总体趋势来看,目前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仍旧不太完善,这在Web环境下的信用信息系统构建上表现的最为明显,由于系统未能充分发挥出作用,从而使得信用信息共享的实现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构建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共享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点,本文就Web环境下的信用信息系统共建共享机制进行浅谈。
【关键词】信用信息;系统共建;共享机制
一、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征信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在征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信用信息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而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则是信用机构为社会提供信用管理服务的制度保障。这是因为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缺乏的前提下,征信机构便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用信息,这就造成了不能为金融机构等组织提供有利用价值的信用信息。同时授信者也很难全面了解到申请者的实际信用状况,这样便无法进行授信决策,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大受影响。此外,授信机构由于无法共享企业及个人在信用方面的不良记录,从而无法要求这些授信申请者支付更高的利息,也很难达到惩戒失信者的目的。而在Web环境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它能够使征信机构第一时间内获得想要的信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价值体现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存在较大的区别,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共享性,只有通过共享才能使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大部分的信用信息都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部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用交易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信用交易的顺利实现,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依靠交易者来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但是由于信息的征集需要较高的成本,并且征集效率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征信随之出现,他们主要负责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这给信用交易的各方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益处,对社会信用规模的扩大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就是为了给市场交易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这是体系存在的价值和根本。
(三)解决信用信息垄断问题的必然选择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全部都掌握在各个相关部门手中,加之我国在信用信息立法方面的不完善,从而使得一些在信用信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部门或行业,开始利用自身的信用信息资源来获取利益,如采取收费的方式提供信用信息、开设信用信息咨询服务等等,这样一来加重了信用信息垄断的蔓延。由于无法获得相应的信用数据,使得很多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为此,构建信用信息系统,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已经势在必行。
二、Web环境下信用信息系统共建共享机制建立的有效途径
(一)信用信息系统的构建
想要确保在Web环境下能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信用信息系统的构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机制,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
1.收集信用信息。构建信用信息系统所需要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个人信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又包括基础信用信息、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信息等;个人信用信息则主要包括人文资料、就业资料、资产资料、信贷机构查询记录等等。在收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信用信息的权威性和完成性,这样才能使信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但就我国当前的情况而言,企业与个人的信用信息基本都分散掌握在社会各个部门的手中,同时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未普及,从而使得大多数部门的数据都是不对外开放的,这直接导致了信用信息收集工作的难度剧增,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构建。为此,想要实现信用信息系统的共建,国家应进一步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并积极应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技术,为信息的存取营造出一个便利的环境,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尽快出台与信息数据开放相关的政策、法规,借此来促进数据信息的开放、整合、采集、使用,这有助于信用信息系统的构建。
2.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由于信用信息的来源较广,从而使得数据量相对加大,这对数据库的构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数据库除了应当具备强大的存储、管理等功能之外,相应的软件还应具备知识挖掘技术,这有助于更好地为信用交易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信息。
(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实现
可借助信用信息系统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具体方法如下:建立一个共享服务子系统,其中包括信息目录查询模块、信息发送服务模块以及深层信息服务模块。
1.信息目录查询模块。该模块的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检索提供一定范围,进而提高信息检索准确率和速度。
2.信息发送服务模块。该模块的后台是中心数据库,前台是用户界面。由于信用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为进一步确保查询者决策的准确性,该模块可以自行为用户提供基于聊天室的信息定时推送服务。
3.深层信息服务模块。该模块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及时发现所需的信息,并进行相应分析,进而生成可用价值较高的决策信息。
结论:总而言之,在Web的环境下,信用信息系统共建共 享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使该机制在构建过程中受到一定阻碍,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明确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略对该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信用信息系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价值和作用,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规则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耀谋,李力.公共信用信息开放与共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征信,2010(2).
[2]张丽红.如何破解信用信息共享难—完善我国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若干思考[J].南方金融,2009(6).
[3]孙景,沈菊菊,吴晶晶.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设计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4)
[4]张荣刚,梁琦.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与征信体系构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