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贺煜
一座城市的面貌如人的容貌一样,决定了它会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一张脸可以识别一个人,而一座城,则造福一群人。
如今走进丰都县,宽阔整洁的街道、精致的居民小区、热闹的商场,美丽的农民新村……这一切,俨然述说着这座主城的卫星城是如何崛起—
丰都,以雄奇险峻的自然山水,神秘莫测的幽都传说而扬名天下。古老且凝重的文明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今的丰都已成为屹立于重庆版图之心、三峡库区之滨的移民新城和宜居美城。作为重庆主城的卫星城,丰都县立足“一城两片六组团”的城市发展布局,融合集镇与乡村的美丽,突出“规划、建设、管理”三大重点。经过精心雕琢,这座城的美丽容颜呼之欲出—
—美景就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诠释:平都大道,丹桂飘香;迎宾大道,黄葛正茂;产业大道,银杏笔挺;滨江大道,香樟满目;名山大道,雪松屹立。大道、雕塑、绿地、笑脸……串起这座城的点滴魅力。
山是城,城也是山,山上山下,城内城外,一步一景。
这是丰都。没错,今日的名山,处处都蕴含着千年的传奇,漫步在这清幽的山水草木间,一时恍若隔世。
无需多言,美景就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诠释:平都大道,丹桂飘香;迎宾大道,黄葛正茂;产业大道,银杏笔挺;滨江大道,香樟满目;名山大道,雪松屹立。大道、雕塑、绿地、笑脸……串起这座城的点滴魅力。
“城市是万花筒,既要整体打造,又要百花齐放。”丰都县县委书记罗建极说道。如人一般,骨骼撑起整个身体的大致形状。城市的建设,也要造一副“骨骼”。“一成两片六组团”—就是丰都县城市建设的骨架。
“一城”指的是丰都县城;“两片”指的是江南片和江北片;“六组团”指的是王家渡组团、龙河东组团、丁庄溪组团、名山组团、水天坪组团、镇江组团。丰都县正按照“东拓、西进、南扩、北优”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推进城区规模拓展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据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丰都新县城于1992年启动建设,截至去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1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6万,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城镇化率36.24%。
近年来,在城市原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基础上,大力推进王家渡、龙河东、水天坪和镇江等各组团开发建设,2007年以来,先后建成水天坪工业园5平方公里、镇江精细化工园2.5平方公里、湛普建材工业园1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得以快速扩张。
城市建设,需要多管齐下。
其一:织一张交通网络
曾经有丰都人自己这样调侃道:“丰都人享受的是主城渝中区的待遇,没有高速路。”
没有高速路,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走出去,丰都县都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此,丰都县先后建成迎宾大道、产业大道、水天坪、镇江组团等主次干道,相继启动长江二桥、龙河新桥、龙河二桥、丁庄物流货运码头等建设。2008年以来,新增城市道路43公里,形成一张全面的城市交通网络。
其二:市政设施任你享用
在丰都生活了50多年的退休女士付培琼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丰都的老县城,破旧、杂乱而拥挤,现在,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公园也越修越多。市民每天都可以到公园或广场散步、跳舞,呼吸新鲜空气。”
没错,丰都县的市政设施方面也卓有成效,先后完成宏声文化广场、移民广场、朝华公园广场等8个休闲广场改造工作,新建成八一广场、横四路东、西广场等。截至目前,丰都县城共有大小广场17个,广场面积11.54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朝华公园、宏声生态公园,新建滨江景区公园23万平方米。目前,城市拥有大小公园9个,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4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
其三:住房保障有“绝招”
在丰都老城生活了30年的陈建华,过去一家三口挤在一套只有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厕所,洗澡只能去公共浴室。在丰都住房建设的推进下,如今,他们全家搬进了滨江西路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并享有了周边齐全的生活配套……
住房保障逐步夯实,给这座城市里生活在狭窄空间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2008年以来,丰都县共开发建设各类商品住房200余万平方米。恒安江城、、仙家大厦、体育人家、北斗星辰等一批高品质楼盘和高档住宅小区,如久旱甘霖,解决人们最真实的需要。目前,龙河东龙城华府、世纪花城等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丰都县还启动了廉租房、公租房和移民安置房建设,截至目前,共建设廉租住房2000余套,建成移民安置房6万平方米,启动公租房建设3万平方米,这些惠民政策的房屋建设,让百姓用低价住进好房,恰是民生之举。
其四:服务锦上添花
设施设备齐全了,良好的服务自然不能少。
2008年以来,丰都县共建成自来水厂6个、污水处理厂4个、大型垃圾处理场2个。同时以重庆市3000万元社会事业专项资金项目为载体,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启动了中医院综合楼、精神病医院、三甲医院、适存中学等项目建设,建成职教中心并投入使用,建成县城体育馆、规划展览馆。无论是教育文化、还是生活民居,丰都县都在努力给百姓构建一个最适宜生存的环境。
其五:城市七分靠“养”
城市发展“三分靠建,七分靠养”。不错,维护城市形象,也是一件利千秋万代的民心工程。2007年以来,以城市升级改造为抓手,完成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55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城市景观灯饰115处、533套,配套安装居民小区路灯343套。其次,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大力实施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几年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00余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5%。平都大道先后荣获“重庆市市容整洁一条街”、“重庆市园林市街”和“重庆市十大最美街道”殊荣,2010年,丰都县成功创建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如今再走进丰都,随处可见公园绿地,植被葱茏,花团锦簇。
—以改造农村危旧房为核心,以农民新村为主要载体,以巴渝新居为基本风貌,“三位一体”模式,是丰都县农村风貌不断改善、提升居住品质的核心。
“瞧!那栋小楼就是我的新家了。”正在田里忙活的丰都县龙孔镇凤凰村村民何国华停下手中的活路,自豪地指着一栋青瓦白墙的楼房。
何国华手指的方向是一栋两楼一底的白色小楼,“头戴”漂亮的小青瓦,“身穿”白底褐腰线的时尚外套,还搭配着一条深灰色线青砖沟缝式的墙裙,极富川东民居特色。不只是何国华的新家,放眼望去,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在火辣辣的阳光照耀下,整个村庄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这是丰都县凤凰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的一角,在政府补贴1.3万元后,何国华只掏了2000多元就住进了漂亮而现代化的新房。
截至今年,丰都县共改造农村危房9055户,其中D级危房3012户,危旧房的改造设计,按照“一线路一风格、一片区一风貌”要求,采用统一风格标准,让农民的房屋看起来越发美丽。
另外,丰都县还依托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在危旧房改造中特别注重产业配套发展,重点培育林业、肉牛、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红心柚、烤烟、龙眼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在景区附近、城郊周边、森林资源富集的地区引导发展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森林生态游,以增强改造点承载吸纳能力,同时还能不断充实百姓的钱袋子。
危旧房改造,改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巴渝新居的建设,同样带给农民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过去挤在土坯危房中的高家镇建国村4组68岁的张启明一家,近日搬进了砖混结构的巴渝新居,一家人乐开了怀。据了解,张启明只筹了2000元,就住进了102平方米的一楼一底的新房。他激动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大、这么好的新房里,今后再也不会遭遇雨天屋漏了!”
事实上,像何国华和张启明这样由政府为他们实施旧房改造和新居建设的农户,在丰都还有很多。
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中,幢幢具有典型巴渝民居风格的“花园洋房”斗拱飞檐、黛瓦白墙,让人赏心悦目。
以改造农村危旧房为核心,以农民新村为主要载体,以巴渝新居为基本风貌,“三位一体”模式,是丰都县农村风貌不断改善、提升居住品质的核心。近年来,丰都以康居农房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交通主干道沿线和小城镇驻地村、农业产业化项目基地村、撤乡并镇旧址村等区域为建设重点,集中新建巴渝康居点和农民新村,对县内6条主要干道、长江两岸、4A级景区道路沿线500米可视范围内的农村危旧房实施改造,打造巴渝风景线。
无论是巴渝新居的建设,还是危旧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给农民生活提供便捷将作为丰都县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数据述说着过往的成就,而今年,丰都县显示出更强劲的爆发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一是高品质改造完成渝利铁路丰都段和丰都至涪陵、丰都至忠县、丰都至石柱高速公路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的危旧房改造。二是开工建设农民新村15个、拟建成12个。三是保证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个巴渝新居点,共新建巴渝新居2000户以上。四是3个市级中心镇全面完成“561”工程,其余乡镇基本完成“10个有”基础设施,推进15个现代化小城镇建设。
不只是硬件的改变,软件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去年,丰都县增加路灯、绿化、宽带和沼气四项内容,以“六通十有”为标准,目前,共建成吉兴佳苑、安康家园等集中改造示范点24个,新建村级广场26个、垃圾台30个,小型供水工程28个,简易污水处理设施30个,安装燃气820户,宽带2320户。同时,强力实施“一池六改”工程,不断将乡村绿化、亮化、净化、美化……
—打造硬件设施设备完善,软件力量充实的小城镇,是丰都县城建工作的一个大手笔。集镇的舒适度是所有人都在努力构建的一种良好状态。
城市的不断改建,乡村的软硬兼施,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场镇舒适度”,将作为丰都县的头号民生工程。
在丰都,不得不提到高家镇—新建的广场宽阔整洁,绿树成荫,商业演出和居民自发的集体舞为这里积聚了大量人气;800米的步行街主干道建筑外墙刚刚完成统一风貌改造,显得时尚大气;精品档、专卖店、超市鳞次栉比,经营者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场镇上的移民文化广场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晚上来这儿散步的、跳坝坝舞的、看电视节目的一下子多了起来,就是白天,也有不少男女老少爱来这儿聚聚,人气确实比原来旺了。”高家镇金刚路社区居民陈升友老人高兴地说。
高家镇就是丰都县打造“舒适集镇”的一个浓重的缩影。近年来,打造硬件设施设备完善,软件力量充实的小城镇,是丰都县城建工作的一个大手笔。集镇的舒适度是所有人都在努力构建的一种良好状态。
于今年丰都县的党代会之后,丰都县就将“舒适集镇”列为头号民生工程,目前,已经有80%的乡镇都完成了相应的规划,丰都县的市级中心镇建镇按照“五个一,六个有”进行,而其乡镇则按照“十个有”要求推进建设的脚步。休闲广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福利院、超市、客运站……谁说这些设施设备只能在城市才有,去丰都县的乡镇就能体会一样的服务。
丰都县的城镇建设贯彻两条路,一是硬件,道路畅通、水电气全齐、气势磅礴的文化活动中心……二是软件,医疗、教育、保障等,让百姓更安心。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文化内涵的载体,文化是一座城的精髓,无论硬件多华丽,缺了文化内涵的滋养,一切都显得很苍白。丰都县传承弘扬的文化内涵是“唯善呈和”、忠孝仁义、攻坚克难。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用市民的理念来改造农民的观念,从整体上实现和谐发展。
“城建独唱”向“城建领唱、大家合唱”模式的转变,让丰都县的城市建设更加给力。城市之建、乡村之变、集镇之逸,都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体现。
一张脸可以识别一个人,一座城造福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