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演变中探究人名的文化底蕴——读王建华的《人名文化新论》

2013-03-03 07:38杨剑龙
博览群书 2013年12期
关键词:视阈著者探究

○杨剑龙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17世纪,德国学者S·普芬多夫就认为: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是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20世纪,胡适认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人名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从文化的角度探究人名,成为王建华教授《人名文化新论》的独特视阈和重要贡献。著者筚路蓝缕独辟蹊径,在纵横捭阖的研究视阈、深入肯綮的问题探究、趣味盎然的语言表述中,在古今演变中探究人名的文化底蕴,拓展与深化了人名文化的研究,使该著成为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学术力著。

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结合,融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于一炉,使该著呈现出纵横捭阖的研究视阈。著者采取由表入里、从历史到当下的逻辑结构,在梳理了人名、语言、文化之间的关联后,分别探究人名文化类同性、人名的表层形态差异、人名的文化内涵差异、人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人名文化的心理透视、人名文化的社会烙印、人名文化的当代镜像、人名文化的反作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人名问题,在纵横捭阖中透视人名文化的形态、文化、心理、社会内涵,在古今演变中探究人名的文化底蕴。在梳理人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时,从上古一直梳理至现代;在分析人名文化的社会烙印时,从社会时代、生活地区、自然环境、生活经历、阶层身份等展开梳理。该著以对汉民族人名文化的研究为主,还涉及了俄罗斯、蒙古、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印度、柬埔寨、缅甸、澳大利亚、菲律宾、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在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人名田野调查材料甄别运用中,使该著成为一部广征博引视阈开阔的学术佳著。

学术研究必须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这才能有所发现独抒己见。王建华教授探究人名蕴含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等,呈现出深入肯綮的问题探究精神。在探究作为文化现象的人名时,他认为人名与文化共生、人名与文化共变、人名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人名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探究名、字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时,他指出:反映封建宗法伦理的等级观、讲究“为尊者讳”的礼教规范、人名用字具有礼教色彩。在探究重名的困扰时,他分析原因为:人口的增加、命名方式的雷同、单名的趋势等。在分析获得佳名的途径时,他认为:应该反映时代特色、寄托心理期待、遵从文化传统、体现地域差异、创新命名方式。如上这些问题的探究,著者都能够在诸多史料与案例的分析中,深入肯綮得出结论,在周密的分析中呈现出独到的见解。该著的第十章“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人名问题”,以问题为挈领,分别探究诸多问题:人名用字的问题、人名翻译的问题、人名的权益问题,谈到了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问题、特殊语符问题,谈到了人名翻译的汉族人名译为外语的问题、外国人名译为汉语的问题,谈到人名有哪些权益、人名的权益纠纷冒名的法律责任等,这些对于人名问题的广泛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呈现出该著在研究方法上的范本价值。

作为一部语言学的学术著作,著者常常会用正襟危坐的姿态谈论学术问题,往往会让读者敬而远之。王建华教授的《人名文化新论》却以趣味盎然的语言表述使读者在平易与生动中获得有关人名的知识和教益。著者常常以生动的历史故事进行阐述,使该著充满着趣味。在谈人名与崇拜、禁忌时,谈及埃及神话中太阳神被凡女制服的故事;在谈到政治强权对于人名的压制时,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禁止犹太人使用非犹太人的姓名。著者常常以奇异的民俗作为例证,使该著充满着情趣。在谈人名与社会发展时,说及摩梭人以动物的母系命名的现象;在谈到贱名时,谈到裕固族、藏族、傈僳族、锡伯族取卑贱、丑陋的小名。著者常常以文学作品进行举证,使该著充满着生趣。在谈到姓氏中的等级观念时,提到了《西厢记张珙与崔莺莺婚姻的磨难;在谈到名、字的文学内涵时,以屈原的《离骚》为例在谈到人名反映等级观时,提到《红楼梦》中贾氏家族的人名的辈分;谈到人名与阴阳五行时,以鲁迅《故乡》中闰土的名字为例;在谈到单名时,提到了《后汉书》《三国志》中的单名占90%;在谈到人名与平民身份时,以《水浒传》人的绰号为例。趣味盎然的语言表述中,使该著在知识性的阐述中,具有引人入胜的趣味性。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高校领导工作的学者,王建华教授仍然在学术园地里勤奋笔耕,他获得中国高校优秀成果奖等十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近十项。《人名文化新论》一著呈现出王建华教授在人名文化学研究的新开拓,成为从文化学角度研究人名学的经典性著作。

猜你喜欢
视阈著者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增字配号规则的探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