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俊 刘乙丁
建设以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为主的平安城市项目是实现南宁市乃至整个自治区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不仅是“平安南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智慧南宁”的重要载体,虽然南宁市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视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状况仍有待提升,智慧南宁建设为此带来了契机。
南宁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古称邕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改革开放后,南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加快推进南宁市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管理的各种矛盾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由于城市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就业与容纳能力的限制,贫富差异的加剧、警力严重不足等因素给南宁城市治安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坚持走“科技强警”之路,已成为当前形势下南宁市城市治安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设以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为主的平安城市项目是实现南宁市乃至整个自治区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不仅是“平安南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智慧南宁”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在预防、发现、控制、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人防、物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还能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环境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为建设“清洁城市、清洁乡村”提供便捷化的措施,对于提升南宁市城市可视化管理水平和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部署,大力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50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60万个监控摄像头建设。目前,全市城区已建设视频监控摄像头共8000多个,覆盖率初具规模,市、区/县二级公安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已基本建成,视频监控技术在我市社会管理和公安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作为全球领先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康威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与相关部门一道推动智慧南宁建设步伐。
虽然南宁市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视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除了起步晚之外,还存在六个“不”的薄弱环节,即不平衡、不协调、不规范、不实用、资源配置不合理,与自治区首府城市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镜头总量较少、覆盖密度低:全市当前安装在街区、道路等公共场所的视频镜头共8000多路,且图像质量差,与同等规模的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上海、北京等地都已超过数十万个,差距更大。
共享程度不高:已建视频监控摄像机都由各个单位、部门自行管理,系统各自封闭运行,互不联通,不能调用信息资源。
技术标准不一:全市视频监控前端摄像机品牌较多,点位布置不规范,各种后台处理软件、通信服务器、路由器的标准规格不同,没有统筹安排,没有统一。
维护管理不好:很多视频监控摄像机、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备已经长期使用,且缺乏维护,故障点多。
功能应用单一:目前已建视频监控系统通常作为城市安全管理用,应用层次低,导致系统发挥作用极为有限。
合力打造城市可视化防控包围圈
街面防控
街面是违法犯罪分子作案出入的必经之地,为进一步做好“街面防控”工作,应在街面防控上实现“见警力、见警车、见警灯、见监控、见报警标识”。通过建设治安监控系统、高清治安卡口系统、移动车载取证系统、移动单兵作战系统,采取人员盯守防范、定点防范、GPS定位防范、视频图像跟踪防范等措施,织密防范网络,实现技防和人防的结合,严控街面阵地。
道路防控
建设全市道路防控三层电子监控包围圈,通过部署高清卡口监控系统、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或综合卡式电警系统,全面记录通行车辆信息,做到“车辆留牌号、违章能查出、犯罪能取证、轨迹能刻画”。
● 第一道包围圈为位于城区外围的主要出入口
● 第二道包围圈为位于城区外环路和市内主次干道交叉口
● 第三道包围圈为城区的主要路段及路口
社区防控
居民住宅区的出入口是安防重点区域,人员、车辆进出频繁,通过在全市重点住宅小区出入口通道建设出入口控制系统、卡口抓拍系统、人脸抓拍系统,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痕”,同时对社区内重点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监控,以实现社区的安全管理。
阵地防控
网吧、旅店等场所是犯罪分子经常会出入的场所,通过系统与网吧、旅店二代身份证信息采集系统的对接,实现图片信息采集与身份信息获取。阵地防控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通过全面采集录入“人、地、物、时间”等信息,着力构建无缝隙、全覆盖、全时空的现代化阵地防控体系。
卡点防控
火车站、汽车站、机场、港口等重点监控区域出入口部位设“关卡”,通过部署人脸抓拍识别系统,以“卡的牢、控的住、缉得获”为总目标,充分发挥各卡点防控堵截的功能。将人防与技防充分融合,形成严密的合围封锁线,使违法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建成统一的视频信息共享平台
平安城市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所有图像资源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保证联网视频传输的质量,提供一个视频信息资源的统一监控检索系统,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在加强社会管理,提升警务效率、组织群防群治、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作用。
实现各类视频信息整合和管理:整合各类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图像资源,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具备信息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实现视频资源统一调度:在实现视频图像信息整合的基础上,经平台统一授权控制,通过客户端可远程访问授权范围的视频图像信息,可对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视频图像信息进行调度;
深度挖掘实战应用功能:以公安业务需求为导向,依托系统之间的有效关联和对接以及系统平台的业务开发能力,为各单位、各部门、各警种提供视频应用支撑;
实现视频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充分利用视频图像资源以及政府和公共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视频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相关部门,如城管、卫生、环保、消防等提供城市实时图像,切实提高城市的可视化管理水平。
完善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
建设南宁市公安局、区县公安分局、派出所三级视频传输专网,高标准建设、高带宽传输,实现高清晰图像传输,视频传输专网独立运行于公安信息通信网,专门用于支撑视频图像监控服务和汇接各层级的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信息网安全连通。视频专网的主要业务分为:视频监控业务、运维管理业务、信息安全业务、应用支撑业务。
建立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是防控、应急和社会管理的核心视频图像库,是城市视频与报警的数据中心。分级建立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对各行业单位、各部门、各警种关注的视频图像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存储,通过视频图像信息与公安所关注的警情、案件进行有效关联,方便公安进行情报分析研判。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采取动态管理方式,以确保入库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整合公安机关内外部视频图像资源
实现公安机关内部视频图像信息的整合,依托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整合力度,有效整合包括公安自建的治安监控系统、道路监控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卡口系统及卡口式电子警察系统等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通过建设社会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公共网络上传输的视频图像信息,将重点、要害单位等自建视频监控系统中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信息接入公安机关。
保证视频图像信息的安全接入
充分保证视频图像信息的接入安全,根据需接入的视频图像信息或摄像机的属性进行分类,设定对应的安全接入级别和安全措施,保证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的运行安全。
本项目作为“智慧南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从公安实战应用和可视化城市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提升南宁市城市信息化水平,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城市容貌管理,创造和维护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南宁市城市管理水平。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