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运宝
资金问题总能牵动各方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今年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下,“钱荒”成为各方的普遍反应。
一纸电文,飞驰全国。
7月26日,国务院下发特急明电,要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随即一场“审计风暴”全面展开。
这是最近3年来,审计署第3次把脉地方政府性债务。就在此前,安徽省政府已经先行一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实际上,不管是全国的整体审计是还地方上的自我规范,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展开。
资金问题总能牵动各方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今年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下,“钱荒”成为各方的普遍反应。在经济下行与转型倒逼的双重压力中,地方的“钱荒”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图景?
“区域经济的动力源在哪里?地区经济靠内资还是外资?长远发展是靠创新驱动还是靠要素驱动?现在顺德、南海还能拿出多少土地来买卖?”在佛山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佛山市长刘悦伦“四问佛山经济”。
实际上不仅仅是佛山,这几乎是每个地方都会遇到的困惑。从上半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尤其以“土地财政”表现最为明显。相比公共财政以及税收收入的增幅,土地收入占大头的地方政府性基金增速可谓涨势凶猛。
以杭州市为例,上半年,杭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是595.7亿元,同比增长535%。上海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最高,达到76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广州、南京。
从杭州扩展到全国的城市来看,在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和“钱荒”背景下,卖地收入成为各地政府最现实和快捷的“财源”。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前十名城市的土地出让金46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745亿元增长263%,这个增速数据是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涨幅的15倍。
从全国来看,2013年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合同价款是1.7万亿元。总量虽然很大,但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总帐来看,“钱荒”已是地方政府的共识。其中除了每年的行政性开支、民生工程开支外,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显示,土地出让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还债来源。
2011年时,对全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12个省、307个市、1131个县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债务资金量占37.96%。另据审计署在2013年6月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有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本级有55%的债务承诺以土地收入偿还。
债务增长的同时,2013年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仍然在放缓,预算收入不稳定,这种“一增一减”的变化中,一些地方政府陷入“拆东墙补西墙”、“举新债还旧债”恶性循环中。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审计署对五级政府性债务展开集中审计,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如果允许政府破产,中国至少有16个地区已经走到悬崖边。”自从2013年6月,审计署发布对36个地方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公告以来,这句话就频繁见诸媒体。
根据审计署的24号公告,截至2012年底,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堪忧:有9个省会城市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219.57%;13个省会城市偿债率超过20%,最高的达67.69%;5个省会城市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最高的达38%。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不管是服务于国务院的调控决策,还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都需要“心中有数”,而债务审计,就是吃“定心丸”。
“国务院希望把这个数字搞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债务规模有多大,会不会出问题,都令高层担心。作为政府性债务的长期担保人,中央政府的一大任务就是将公认为已经有失控危险的地方性债务重新套上缰绳。该限制的要限制,该还款的要还款,不然真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实际上,彻底清查地方政府性债务,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功效。首先是摸清底数,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此举体现出中央政府为未来经济政策所作的准备。”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遇到的财政金融风险有多大?是什么程度?有多少潜在的或是已经表现出来的问题?现在的难点就是信息不全面,统计数据不是很可靠。因此,各方都在期待此次审计能够真正摸清底数。
其次,是国家对地方政府形成一种压力,可以倒逼地方政府反思长期以来形成的扩张式增长方式,促使地方政府尽快走向转型升级的道路。
王小广认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新一届政府当然希望市场更多地起作用,但政府要有所‘为’,也要知道如何‘为’。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而且不了解过去方式所带来的问题,肯定是不行的。”
由此可见,打造经济升级版,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佛山市长刘悦伦在判断经济动力源时说:“靠投机取巧获得的短暂高速增长不牢靠,佛山是靠实体经济增长发展的,是靠艰辛的汗水付出得来的,辛苦挣钱比较踏实。”
佛山只是当下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