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3-02-24 07:46张凤美范志娟刘树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灵敏度标志物

黄 娅,张凤美,范志娟,刘树业*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2.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HCC的发病率将持续升高到2030年。临床上约有2/3的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3]。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是很有价值的。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筛查HCC的血清标志物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然而,它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小肝癌的筛选并不理想。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作为 HCC高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至1984年Liebma报道[4]以来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但目前关于APT的应用仍较少。本文将探讨其联合AFP检测在HCC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就诊的部分肝病患者共82例,其中HCC48例,肝硬化34例,随机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HCC经病理组织学或CT/MRI确诊,肝硬化患者需通过临床特征、超声、CT等手段以排除HCC。HCC患者均未接受肝癌相关治疗如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肝脏外科切除等。所有研究对象近三个月均未服用华法林抗凝剂、维生素K等药物。采集清晨空腹血,分离血清,-80℃保存。

1.2 血清AFP和APT的测定

AFP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试剂为罗氏Cobas e601及配套试剂盒,临界值为15 ng/ml。APT的测定用ELISA法,按照试剂盒(Ei-sai Co.,Tokyo,Japan)说明书进行操作,临界值为40 m AU/m L。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灵敏度、特异度的比较用χ2检验,AFP与APT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ROC曲线评价AFP、APT诊断HCC的准确度。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各组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HCC组和肝硬化组的年龄分布无差异(P>0.05)。

表1 各组临床资料分布表

2.2 AFP和APT的测定结果

HCC患者中,AFP、APT的值分别为(563.1±466.0)ng/m L、(707.2±415.4)m AU/m L,肝硬化组AFP、APT 的值分别为(18.7±10.4)ng/m L、(25.4±8.7)m AU/m L,正常组 AFP、APT的值分别为(4.4±1.8)ng/m L 、(11.8±2.6)m AU/m L ,HCC患者AFP、APT的值均高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AFP、APT单独检测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2.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APT单独检测的特异度(91.1%)高于 AFP(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 HCC的灵敏度(89.6%)高于单独检测(P<0.05)。各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见表2。

表2 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诊断HCC时,APT的曲线下面积大于 AFP(P<0.01),分别为0.908(95%CI,0.845-0.971)、0.838(95%CI,0.751-0.925)。见图1.

图1 AFP、APT诊断HCC和肝硬化的ROC曲线

2.3 HCC中血清AFP、APT水平的关系

48例HCC中,AFP、APT同时升高的有25例(52.1%);8例(16.7%)APT 升高,但 AFP 水平低于临界值;10例(20.8%)AFP升高,但APT水平低于临界值。综合散点图和Spearman相关分析,AFP、APT分别独立升高,二者无相关性(rs=0.045,P>0.05)。见图2。

图2 AFP、APT之间的关系散点图

3 讨论

HCC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自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近年来肝癌的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5年生存率仍不到10%[5]。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 HCC生存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AFP是一种胚胎性相关蛋白,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的肿瘤标志物,但作为诊断HCC的首选指标,仍有35-45%的HCC患者AFP水平处于正常状态[6],而且,生殖系统、胃肠道等的一些恶性肿瘤中AFP也会有所升高。这就限制了AFP单独检测在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进一步提高对HCC诊断的准确度,本文探讨了AFP与APT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APT是肝脏合成的无凝血活性的异常凝血酶原,它的产生与肝细胞病变密切相关。然而,关于产生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APT的产生与肝癌细胞内的凝血酶原前体的羧基化异常和维生素K缺乏有关。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前体的谷氨酸氨基端在维生素K的参与下经羧化,产生包含10个γ-羧基谷氨酸端的正常凝血素,当肝细胞病变时,不成熟的缺乏羧基谷氨酸端的凝血素分泌入血从而被检测。因此,APT又被称为右旋-γ-羧 基 凝 血 酶 原 (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或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e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7]。

很多国外研究表明,APT诊断HCC有很高的特异性。Balkrishan S[8]等报道,APT单独和联合AFP检测诊断HCC的特异度分别为93%和94.7%,与本文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中,APT单独检测HCC的灵敏度为68.8%,稍低于Anna S.Lok[7]的报道(74%),这可能与本文研究例数相对较少有关。当AFP与APT联合检测时,灵敏度为89.6%,比AFP、APT单独检测时分别提高16.7%、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AFP与APT联合检测诊断HCC既弥补了AFP、APT单独检测时低灵敏度的缺陷,又保留了APT高特异性的优势。ROC曲线显示,AFP、APT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0.908(P<0.05)。由此可知,APT诊断HCC有较高的准确度。另外,从本文的散点图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在HCC中,AFP和APT并无相关性,分别独立升高,这可能与这两种标记物在细胞中不同的合成途径有关。由此可见,AFP和APT在HCC的诊断上具有互补性,即为评价二者联合检测在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有报道[8,9]称,通过监测血清APT水平的变化可以发现癌细胞是否有转移或治疗后是否有复发,而且发现治疗前血清APT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通常比治疗前血清APT低的患者差。所以,APT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区分良恶性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还可以作为临床评估HCC预后的有价值的预测因子。

因此本研究认为,AFP与APT联合检测提高了HC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区分HCC和肝硬化良好的血清学指标,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1]Kamangar F,Dores GM,Anderson WF.Patterns of 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and prevalence across five continents:defining priorities to reduce cancer dispariti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world[J].J Clin Oncol,2006,24:2137.

[2]Parkin DM.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in the year 2002 [J].Int J Cancer,2006,118:3030.

[3]张春燕.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筛选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1(1):72.

[4]Tatsuya F,Hidenori S,Kazuhide Y.Significance of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Produc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cta Med Okayama,2009,63(6):299.

[5]Anna S.Lok,Richard K.Sterling,James E.Everhart,et al.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and Alpha fetoprotein as Biomarker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10,138(2):493.

[6]Wang CS,Chih LL,Lee HC,et al.Usefulness of serum des-γcarboxy prothrombin in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39):6115.

[7]崔儒涛,王宝恩,丁惠国,等.异常凝血酶Ⅱ在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1):701.

[8]Balkrishan S,Radhika S,Yogesh KC,et al.Clinical utility of prothromb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in the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Indian population[J].Hepatol Int,2010,4:569.

[9]Tatsuya F,Hidenori S,Kazuhide Y.Significance of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Produc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cta Med Okayama,2009,63(6):299.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灵敏度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复合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及灵敏度分析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