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玺 何冬华
众所周知,一般人谈“艾”色变;而他,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在中缅边境一个远近闻名的“艾滋村”驻守了1200个日日夜夜;他,也因禁毒防艾,成绩斐然,被调至另一个边防派出所任副所长;三年后,魂牵梦绕,他割舍不下这里的“亲人”,主动请辞“所长”职务,悄然回到离别了三年的法帕村。
他叫孟黎明,35岁,是云南边防总队芒市边防大队的一名驻村民警。一米七的个子,平头,黝黑的脸上不乏乐观、镇定。此前,他是潞西边防大队一名中尉警官,2005年3月进驻法帕村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因禁毒防艾成绩突出,2007年4月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007年5月被选举为法帕村名誉村长并兼党支部副书记。
“问题越严重,越需要堡垒”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相信在习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家园会建设得更美好。”近日,法帕村民听了民警村官孟黎明对十八大精神解读后拍手称赞。
“听说是十八大的惠农政策,每到一个寨子,村民都很欢迎。”十八大以来,孟黎明连宣讲十几场十八大“家庭式讲座”,村民非常踊跃。
“俺儿来了,快快,来坐!”85岁的雷奶奶在屋檐下,紧紧抱住小孟久久不愿松开。
此情此景让在场的人非常感慨,7年前,毗邻“金三角”中缅边境的法帕村还不是这个景象。那时,这个小小的村子仅在册吸毒人员就有114名,艾滋病毒感染者最多时达45人,贩毒、偷盗、抢劫等案件频发。“抓的人多,帮的人少。”正在村民们悲观之际,孟黎明等人走进了这个村子,一切也随之发生改变。
“过去我们傣族在语序中没有“锁”这个词,偷盗现象很少,村民家夜不闭户,直至后来吸毒人员多了以后,见什么偷什么,家家户户才开始安锁防盗。”法帕村建国以来第一个妇女党员线咩岩相保说。
自从2005年芒市边防大队孟黎明等驻村工作队来之后,白天他们积极参与到禁毒防艾和新农村建设中,晚上还走村入户宣传发动群众戒毒。“原来寨子的路不好走,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队就和村干部一起筹措资金,把寨子的路都修好了,我们村民都非常感激他们。”线咩岩相保由衷地称赞。
“一个党员一面旗。”芒市边防大队政委王强介绍,自驻村以来,孟黎明就带头与村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抓禁毒防艾、搞生产。
“抓人的多,帮人的少。”由于长期受毒患的影响,法帕村村民产生抵触情绪,以前,村民见到村干部就躲,躲不过就找个借口溜走。
起初,雷奶奶等人对孟黎明等人也不理解、不信任。无奈之下,孟黎明就反复去家访,一次走访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白天,他与雷奶奶一起到田间地头干活。晚上到雷奶奶家拉家常,听雷奶奶诉说毒害。为拉近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距离,孟黎明还虚心向雷奶奶学习民族语言。最后,他索性打起背包,从村委会搬到雷奶奶家中住,直到最终把雷奶奶的“心结”彻底打开。
“毒品可把我们一家害惨了!我老伴儿8年前就去世了,两个儿子都沾上毒品,一个还染上艾滋病,两个儿子死后,儿媳妇也走了,大女儿至今也下落不明。”谈起过去,雷奶奶老泪长流,她心中有太多的苦无人倾诉。
“雷奶奶的孙女小项因贫困上不起学;雷奶奶的邻居、孤儿小卢及孤寡老人麻月无人照顾;雷奶奶远亲小肖因吸毒家破人亡”……在孟黎明的十多本笔记本上,记录了类似这样许多令人揪心的细节。
“毒品和艾滋病问题越严重,越需要坚强的战斗堡垒。”这句话不仅写在本上,也深深刻在了孟黎明的心里。
从入驻该村第10天起,小孟就主动承担起对雷奶奶和一名失学艾滋遗孤的救助工作。他每月凑齐100元帮助重返孩子校园,并挤出工作之余的时间为孩子补习功课。
“就在我想一死了之的时候,是小孟像亲人一样帮我把快垮塌的厨房重新搭建起来,还在大路边帮忙搭了个木房让我准备开小商店,帮我残疾的儿子在街边摆起了早点摊和烧烤摊,每天能有几十元的收入,这才让我找回活的希望!”雷奶奶动情地说。
经过孟黎明等人一年的多努力,法帕村全村26名孤寡老人都被纳为低保对象,6名艾滋孤儿相继走进校园。逐渐地,村民对孟黎明的态度有所改变,从以前的“闭门羹”到“开门迎”。
“请组织把好警官留下来吧!法帕村需要他!我们需要他!”随后,因任务需要,领导决定把孟黎明调回他处工作。雷奶奶等村民得知后,几百名男女老少纷纷堵在路口,不让小孟离开。领导考虑再三,决定让孟黎明继续留在村社工作。
2009年12月,因工作成绩突出,孟黎明还是走了,他被调往另一个派出所任副所长。三个月后,法帕村召开现场会,驻地干部群众又把他请回来介绍经验。见到小孟村民们高兴极了,拉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放开,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景孟黎明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
“感谢子弟兵,永远跟党走!”
“感谢子弟兵,永远跟党走!”如今,芒市边防大队政委王强每次到特困户雷咩过哏家走访时,老人都会紧紧拉住他的手、含着热泪不停地说。
年近50岁的村民肖小明也是经由孟黎明劝说后戒毒的受益者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肖小明风光之极,他拥有近10万元的家产,是村里村外出名的万元户、“小能人”。可是,在染上毒瘾后,他不仅花光积蓄,卖了田地,还多次被送去强制戒毒,却收效甚微。
孟黎明多次到他家,和他交心,痛诉毒品危害,帮忙联系工厂以他擅长的手艺贴补家用,把对他的帮教当作一场“攻坚”战,激发起他重新做人的勇气。
“明后年,我一定建一幢全村最好的新房,要不怎么对得起孟支书呢?”多年了被毒品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肖小明终于痛下决心,一定要戒断毒瘾,把从前的好日子找回来!
如今,肖小明已成功戒毒5年,曾经一无所有的家中再次添置了电视、电风扇等新家电与新家具。谈及今后的打算,肖小明说,只要有孟警官在,我们都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逐渐好起来。
有5年吸毒史、2次强制戒毒经历的女孩儿小过,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厨师,吃过她做的饭菜的人都赞不绝口。可是,自从染上毒瘾后,村里的相亲见了她就躲避,哪家有红白喜事也不再请她帮忙,从此,她变得十分孤僻,整天躲在家中。
在孟黎明多次的耐心帮教下,小过成功地戒断毒瘾。随后,孟黎明还推荐她到一家工厂当炊事员。现在,脸上已恢复往日红润的小过不但没有复吸,还找到了一位体贴的男友,这个漂亮的女孩从此得到了“新生”。
在孟黎明的努力下,法帕村的重大案件、贩毒案、吸毒案发案率明显减少,戒断巩固率持续上升,全村新增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患者大幅下降,全村6个村民小组为“无毒村”,1所中学、5所小学全部为“无毒校园”,23名戒毒成功的村民实现再就业,创造了边疆德宏禁毒防艾的一个奇迹!
“人心思稳,人心思富”
“看看这新房子,这一切还要感谢边防大队领导和工作队的小孟、小唐,是他们帮我丈夫成功戒断毒瘾后才有的新家。”但凡有客人来,波罕的妻子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来者。
“毒魔”消除后,下一步目标就是引导村民尽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人心思稳,人心思富”这已成为孟黎明和村民们的共识。
“是小孟带头请市规划部门帮助153户群众改造畜、禽圈舍,创办养猪场,进行集中养殖;带头与电信公司协调,为94户群众安装座机电话;与州、市农科部门联系,在法帕村举办实用农业技术培训,让360余名村民参加培训。”村支书项二对孟黎明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此前,法帕村村民人畜共饮一井水、一河水,水质差,大人小孩常闹肚子。最后,在孟黎明的奔走呼吁下,边防大队多方筹措1.5万元让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农艺师老王刚给村民上完稻虫害防治培训课,便被邻村村民请到田间现场答疑,刚为这块玉米地看完病,又被请到西瓜地号脉。”项二至今仍记忆犹新,通过孟黎明的联系,农艺师走进了法帕村,在各处农间田埂上,上演了一幕幕农民“抢”专家的镜头。
而后,孟黎明和村委会又鼓励村民种植香料烟,一年下来,每亩增收1347元。他还通过与潞西市奶水牛公司联系,在法帕村成立奶水牛协会。现在,全村72户养牛,饲养每头奶牛农户的年收入可达8000余元。
7年来,在孟黎明的模范带领下,芒市边防大队驻法帕工作队共帮扶300余名困难群众,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帮助群众办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084户,共计8015余人,养老保险3580人,低保276人,为117户群众争取地震危房改造,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十六大以来的实惠。
现在,法帕村已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无毒新农村”。如今,德宏州在中缅边境一线推广了395个“法帕模式”,类似的村庄,全省已建成3915个。
“我就是割舍不下这里的人,像雷奶奶、小肖,割舍不下这里的乡土、乡情,到外地工作后,他们还常常与我联系,跟我说知心话,时间一长,我始终挂念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孟黎明说,“今年3月,我就请辞回来了,和他们在一起,共同建设家园,我感觉内心舒适而坦然。”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群众的需要才是我的追求和荣誉。”这是孟黎明日记中的一段感言。孟黎明无疑是快乐的,他的快乐来自于默默的付出,来自法帕群众对他的认可和不舍。他多年如一日,默默奔走在法帕的田间小路,就像磁石一样紧贴大地,又挺立如山,为党分忧,为民解愁,温暖大山上的一草一木,在祖国的南大门架起了干群与警民之间的连心桥!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六十二)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