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善玲
50岁的唐以平认为,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等值的,所以不论何时都要善待自己。但他忽略了一点,生命中每一天的生产力并非等值,年轻时就该为未来生产力缺口做准备,替自己挖好一口源源不绝的井。
从前有两座山,山间有条河,山头各有一座庙,庙中各有一和尚。每天东山与西山和尚都要到河边挑水喝。5年时间过去,有一天,西山和尚发现东山和尚没来挑水,心中感到困惑,猜想可能是太忙了;过了一个月还没看到东山和尚,他以为东山和尚病了,决定上山一探究竟。
上山后发现,东山和尚好端端地在泡茶、打太极拳,一问之下,才知道过去5年,东山和尚不论再忙,都会挤出一点时间,为自己打一口井。
这个故事对刚过50岁生日的台湾人唐以平(化名)来说,意味深长。
唐以平现为出版业高阶主管,拥有百万元(新台币,下同)年薪,在台北市天母附近有一栋价值千万元的房子,标准的中产阶级,看似生活无虞。但此刻,他内心却对未来10年感到彷徨恐惧,这种焦躁不安的状态,已持续了一年。
“之前,我太太在金融机构财务部门服务,薪水比我高,从家庭收入结构来看,我大概占4成、太太占6成。但2011年,因为某些工作及个人因素,她突然辞职,决定回归家庭。表面上我尊重她,但内心却隐隐然感到惶恐;尤其自己年届五十,对退休的财务压力有些急迫感,现在家里经济支柱少掉一大半,才让我有些觉悟。原来过去自恃赚钱不难,只懂享乐,现已尝到苦果。”唐以平语重心长地说。
挫败一:冲动购屋24小时就成交 脱手不赚反赔掉3成
年轻时,唐以平与太太打算当个丁克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由于两人都有很强的赚钱能力,年收入加起来超过300万元,在没有生育小孩计划下,花钱也没有顾忌。“20万元的沙发看喜欢就买,一台咖啡机要4万元,也买;还有上万元的设计款灯饰、雕刻,只要看对眼就带回家。”
这样享乐至上的消费观,在投资置产方面也显得随兴。“26岁,我在朋友介绍下投入股市,第一份工作勉强存下的40万元,因为随意听信、胡乱跟进而几乎赔光。31岁,我第一次购屋,地点在北市南港,只因为看中离岳母家近,24小时内就仓卒成交。住了三四年,觉得格局实在太差,赔钱卖出,含装修在内损失了80万元。”他说。
抱着“钱再赚就有”、“人生要那么多钱干么”的心态,唐以平花钱只在意当下感觉好不好,过去的投资、买屋亏损经验,对他而言是过眼烟云,从未认真思考错误是如何发生,及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次购屋,是买在新北市新店郊区。那时去参观朋友的房子,有很漂亮的景观,认为人生就当如此。买下这栋房子后,砸了200万元装修,把家里弄得很有品味。”唐以平叹息,这次住了7年,转手换屋时,含装修费用又赔了3成左右。
享乐至上的最高境界,就是当投资全部输光,还能开心地去海外旅游、大肆血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唐以平买的股票惨跌,“因为我那时对投资仍一知半解,只追逐市场上热门标的,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挫败二:投资失利初入股市追涨遭惨赔 抵押房子还融资
他自嘲,记得当时融资已经被追缴了两次,后面实在付不出钱来,只好把新店的房子拿去抵押贷款。清偿债务后还剩下30万元,就与朋友相约去纽约、波士顿旅行。
他哭笑不得地说:“那时候租了一辆车,后面载了满满的血拼战利品,4个人共买了20双鞋,我则在纽约现代博物馆买了一个5000元的垃圾桶。”仗着优于一般人的赚钱能力,唐以平始终认为钱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取悦自己。
可是,“人生不是单纯地在轨道上前进”。本不打算生小孩的唐以平,12年前因父亲一场病,让他突然领略生命传承的可贵,认为有小孩也很好。就在心情转化后不久,家中顺利添了一名新成员。随着儿子的出生,开销也日益增加。
“小孩出生后,家庭经济还过得去,对小孩的花费也不手软。”不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在交通、居住质量等因素考虑下,决定搬去天母。“有了前两次经验,我们也累积了一些购屋直觉,像是栋距要拉开、要邻近公园等。两天之内就以总价1175万元成交。”唐以平回忆,当时银行户头还有500万元,缴了首期款及装修后,存款归零。
尽管这栋房子目前已增值一倍,被唐以平视为“人生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次投资”。但为了付房贷,现在生活也有些提心吊胆。他坦言,过去与太太也有“一年存100万元”的计划,却没有确实执行;甚至以两人年收入超过300万元来看,储蓄金额应该要更高。2011年,太太毅然决然离开职场,家庭经济重担全落在他身上,才开始感叹以前为何不多存点钱。
挫败三:入不敷出年轻时没多存点钱 退休生活堪虑
摊开唐以平的家庭账本,房贷、保险、小孩教育费用、日常生活开销等,一个月支出超过10万元,现金流呈现负数,透支部分全仰赖老本。夫妻两人过去的存款,初估会在4年内用尽。
现在,唐以平担心老本用光后,自己的退休生活怎么办?
“我知道,为避免情况持续恶化,不是增加收入就是减少支出。所以我现在开始认真学习投资,不像年轻时那样随心所欲;但消费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我常狠不下心来拒绝。”
唐以平以一口井的故事,表达他50岁前的理财觉悟。“人很难看得远,清楚描绘未来20年生活的景象;缺乏动机,就不容易做好财务规划。”唐以平缓缓道出,40岁前,自己每个账户都花不完,从没想过小孩、退休及工作变化。“人生若能重来,我会选择早点学会投资理财;现在的我,知道必须更有纪律地学习投资、练好功夫,并向股市赢家请益成功心法。”
唐以平所做的一切,近期也开始看到成果,股票操作愈来愈得心应手。年过半百,他终于动手去挖那口井了。(摘自台湾《今周刊》)(编辑/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