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平,王 辉,李 苗,王恩长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凤翔 7214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大部分脑梗死患者早期开放脑血流,仍然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我科自2008年9月以来采用依达拉奉及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现总结具体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病程最短12 h,最长48 h,平均22 h,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定,同时排除近期有全身出血倾向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和依达拉奉及奥扎格雷钠治疗组(治疗组) 6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3岁;治疗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9岁。两组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既往病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量约80 mg,在此基础上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连用14 d;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NaCl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
1.3 疗效判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可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六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1 总体疗效:治疗组及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Barthel指数可见:治疗组显效率48.6%,总有效率93.6%。而对照组分别为27%和78.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肝功转氨酶增高(65~86 U/L)2例,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增高(102~112μmol/L)2例,经对症、护肝、补液等处理后均很快恢复正常。
脑损害急性期的神经细胞死亡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自由基在脑缺血缺氧损伤,尤其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及诱发的“瀑布式”反应有关。依达拉奉具有能够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功能,能够发挥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迟神经细胞死亡,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程度得到明显减轻[1]。依达拉奉不仅分子量小,且具有亲脂基团,故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达60%,静脉注射可直达缺血半暗带,防止脑梗死的进展。在临床试验中亦可取得良好效果,是目前临床试验证明唯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2]。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前后,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NIHSS显著改善(P<0.01),Barthel明显改善(P<0.05),本研究还对依达拉奉组进行了安全分析,治疗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2例血肌酐轻度增高,均经对症、保肝、补液等处理后即缓解。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能有效拮抗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自由基损害,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从脑梗死发病的两个重要环节进行治疗,疗效肯定。
[1] 狄 晴,葛剑青,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1(3):184.
[2] 丁宏岩,董 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