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堂,万 翠,樊 玺
(1.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65;2.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611731)
在LTE系统中,针对无线信道时变和多径衰落对信号带来的传输错误,LTE系统采用了HARQ技术,其中涉及物理层和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在每个TTI(传输时间间隔)内,物理层会向空中接口发送一个或者两个TB(传输块)。如果该传输块没有被接收端正确解码,那么该传输块将会重传,同时接收端会将错误解码的TB保存。当接收端接收到该重传的TB,会将之前传输的TB和这次的TB合并,以增加解码的正确性。在采用IR(增量冗余)的HARQ机制中,重传的TB会包含一些初始TB中没有的冗余信息,然后进行软合并。当传输次数增加时,合并后的码字冗余信息逐渐增加,获得码字合并增益。
LTE系统提供两种双工方式:一种是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另一种是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在FDD模式中,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在频域上是独立的,并且HARQ RTT是固定的。然而在TDD中,上下行子帧在时域内是独立的,其中,TDD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10 ms的无线帧由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构成[1]。特殊子帧包含3个部分: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UpPTS(上行导频时隙),其中GP是用作上下行子帧转换的保护间隔。DwPTS可以发送下行数据,而GP和UpPTS则不能发送数据。TDD支持7种不同的上下行和特殊子帧的配置[1],见表1(D代表下行子帧,S代表特殊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特别是在下行HARQ过程中,由于在有的上下行子帧配置中,下行子帧会比上行子帧多,因此同一个上行子帧上会包含着几个下行HARQ的反馈信息。几个下行HARQ的反馈会以捆绑或复用的方式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上传输,这样TDD模式下HARQ RTT就会比FDD模式下的长。当网络侧发送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时,接收端如果解码错误,网络侧会为了避免重传数据的冲突而调整重发数据的时刻。这样,下行异步HARQ的重传可能发生在任意时刻,因此,并不能保证固定的RTT。
表1 上下行子帧配置
当重传发生时,HARQ RTT增加,则数据分组的传输延迟,如果最先收到负反馈的HARQ进程具有最高的重传优先级,则此时HARQ RTT将会得到最小化[2]。在上述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不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最小化重传时间的方法。
MAC层 控制着HARQ实 体 的运行[3],HARQ实体维 持着一定平行数量的HARQ进程,上层数据被组装成MAC PDU后,封装至HARQ进程中。下行HARQ过程的发送是通过上行反馈(ACK或NACK)、新数据指示(NDI)、下行资源分配和下行数据重传来完成的。下行HARQ示意如图2所示。
HARQ进程的状态可分为空闲状态、准备状态和传输状态,如图3所示,存储在HARQ实体里的TB被发至空闲状态的HARQ进程中,则该进程的状态转至准备状态;当TB被物理层发至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时,则该进程的状态转至传输状态;当该进程收到一个HARQ负反馈时,又会返回至准备状态,准备进行重传;如果收到正反馈,则状态转至空闲状态。
在上下行HARQ过程中,接收端收到HARQ反馈的时刻都是固定的。但另一方面,接收到HARQ负反馈时,进行重传的时间是不同的。对于上行同步HARQ来说,重传的时间是固定的;对于下行异步HARQ来说,为了增加调度的灵活性,重传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有可能发生在任意时刻,由网络侧调度。如图4所示,说明了在上下行配置为4时的重传过程。以进程2为例,当所有的进程都被占用时,如图4(a)所示,收到反馈的时刻是子帧2,重传时刻是子帧8;当部分进程被占用时,如图4(b)所示,重传时刻为子帧6,相比之下,时延减少了,相应地,子帧4的HARQ RTT也被减小。
在下行HARQ过程中,上层数据在MAC层被组装成MAC PDU,然后被保存在位于MAC层的HARQ进程中。之后,MAC PDU会通过HARQ进程发送至物理层。这里,一个MAC PDU对于物理层来说,是一个TB。物理层通过PDSCH在下行子帧n-l上发送TB至空中接口。接收端在接收到HARQ进程数据后,会通过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者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上行子帧n上发送HARQ反馈。其中,n和l的值见表2[4]。
由于不同上下行子帧配置下的上下行子帧的个数不同,导致在下行子帧多于上行子帧的情况下,几个下行子帧的反馈会被捆绑或复用到同一个上行子帧上,因此,在接收反馈后重传的时间将会高于FDD模式下的重传时间,HARQ RTT也会相应地增加。
表2 TDD下行相关索引集合L:{l0,l1,…,lM-1}
在接收到HARQ反馈之后,如果收到的是负反馈,则需要进行重传。对于重传时刻的确定,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所有的下行子帧都被HARQ进程占用时,重传时刻是固定的,此时的情况可以理解为同步HARQ,子帧n的重传时间可由表3中的k′确定;另一种是只有部分下行子帧被占用时,若当前子帧为n,那么之前接收对应的HARQ反馈的时刻为n-k。k′的值见表3,且kmin为网络侧处理上行数据时延,大小为4 ms[5]。
在子帧n上传输的进程的最小HARQ RTT可根据以下步骤获得。
(1)网络侧假定根据表3在子帧n-k上收到HARQ反馈。
(2)根据表2检测是否在子帧n-k-l上存在和子帧n-k的反馈相对应的PDSCH。当网络侧在检测时,l是按照递减的顺序进行的,这样就能保证最先收到HARQ反馈的进程优先得到重传。
(3)如果子帧n-k上没有收到HARQ反馈,则k值递减,并重复上述过程。
最终,HARQ进程号和相应的HARQ重传时刻可以根据当前子帧n得到确定。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侧需要同时考虑帧号和子帧号。
根据上述原则设计出的HARQ的方案如下。
(1)首先为每个HARQ进程设计参数:HARQ缓冲域标志hharq,反馈ffeedback,当前子帧ncursubframe。
每个HARQ进程有一个缓冲域,hharq为1时表示该进程被占用。ffeedback用于接收上次发送下行数据时的反馈。ncursubframe用于记录该进程发送数据时的下行子帧。
(2)如果子帧n收到HARQ反馈,首先扫描所有hharq为1的进程,如果ncursubframe=n-l,则将该进程的ffeedback设置为收到的ACK或NACK。
(3)对于ffeedback为ACK的进程,MAC层将该进程清空,即置hharq为0。对于ffeedback为NACK的进程,首先对这些进程按l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然后确定每个进程的重传时刻nnextsubframe,则每个进程的RTT为nnextsubframe-ncursubframe。
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以多个并行的HARQ进程为载体向下层传输,不同的数据速率会导致处于传输状态的HARQ进程数目的增加,但当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的HARQ进程都被占用,相应的下行子帧也被占用,此时的HARQ RTT是固定的。不同配置下,上下行子帧的不对称性导致HARQ RTT也有所区别。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表3 同步HARQ下的子帧n的重传等待时间
在LTE TDD系统中,首先分析了HARQ机制,并从上下行配置方面分析了同步HARQ和异步HARQ的HARQ RTT。数据的到达服从随机的泊松分布,并以一定速率被发往HARQ实体。不同HARQ利用率下的HARQ RTT如图5所示。
以配置5为例,当全部HARQ进程都被占用时,为同步HARQ,此时HARQ RTT为16.6 ms,而异步HARQ的RTT要小于同步HARQ。在异步HARQ过程中,当多数HARQ进程处于空闲状态时,将会减小收到反馈与重传之间的时间间隔,因此HARQ RTT也会减小。当数据的速率较大时,处于空闲状态的HARQ进程不存在,也就是说所有的进程都被占用,进程的重传时间是固定的,就演变成了同步HARQ过程,在HARQ RTT方面,二者不存在区别。
此外,当上下行配置为5时,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的个数比例达到最大;而配置为4和2时,比例减小,且配置为5时的HARQ RTT比配置为4和2时的大。原因如下,当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的比例较高时,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会传输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反馈,因此HARQ RTT会随着复用HARQ反馈的个数而增加。但配置为4和2时,二者的上下行子帧个数配比是相同的,但是因为配置4的上下行转换点为周期10 ms,因此其HARQ RTT要大于转换点周期为5 ms的配置2的HARQ RTT。此外,上下行配置为0时是例外的,其HARQ RTT是固定的,这是由协议规定的。因此,可根据应用不同的上下行配置来调节HARQ RTT,从而改善HARQ的性能,满足业务需求。例如,在下行业务量较大并且对时延要求不高时,可选择配置5,比如在访问网络下载视频的情况下;但如果在上下行配比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上下行切换点周期为5 ms的配置可减小下行时延。
本文针对LTE TDD系统下行异步HARQ过程中RTT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网络侧应用不同的上下行配置而最小化HARQ RTT的方法,并从HARQ RTT方面分析了同步HARQ和异步HARQ过程。设计出一种求得HARQ RTT的方案,仿真分析了不同配置和HARQ进程利用率对HARQ RTT的影响。本文将有助于对下行HARQ的研究和理解,并且可根据对比仿真图中的HARQ RTT,为网络侧进行不同业务时的上下行配置提供参考。
1 3GPP TS 36.211 V9.0.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s,2009
2 Dalhlman E,Parkvall S,Skold J,et al.3G Evolution: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2nd Ed.Academic Press,2008
3 3GPP TS 36.321 V9.1.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2009
4 3GPP TS 36.213 V9.0.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2009
5 Susitaival R,Meyer M.LTE coverage improvement by TTI bundling.Proceedings of VTC 2009-Spring,Spain,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