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 百色 533100)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指孕前无出现血小板的情况,而在怀孕之后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无显著出血症状与体征,是各种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当中预后较好的疾病。发生率约为6%[1]。国内学者对GT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为今后学者和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妊娠期血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损耗增加、胎盘循环增加了对血小板的收集、利用有一定关系。如陈雪梅等认为该病发生的原因为随着妊娠发展,孕妇的血容量上升,血小板的消耗增多有关。幸运的是,学者认为是一过性自限性的生理过程[1-3]。因此当情况不严重时无需特殊处理,对于母婴的危害也不十分严重。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人体血小板的减少现象,都可能引起人体伤口出血现象或者当出血时难以止血,因此临床当中还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2-3]。
一般而言,GT的诊断标准如下:①妊娠前没出现过血小板减少情况,常在如妊娠中晚期出现,血小板计数<100×109/L;②抗血小板抗体呈现隐性,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正常,免疫全套检测、狼疮全套检测、骨髓象聚合细胞数目与形态都正常;③血小板减少情况在分娩后恢复正常;④胎儿与新生儿血小板正常,也无出血现象;⑤临床少见无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表现。
贾姣源曾报告过1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原因可能由于标本不合格或标本含有EDTA抗体,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应该增加血常规复查和注意采血过程是否顺利,确保诊断准确[4]。
周乐等经过对2 655名健康孕妇调查发现,95%的孕妇血小板计数大于80×109/L,而若目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是小于100×109/L进行诊断,则会有22.29%孕妇被诊断为GT,因此该诊断标准有被重新检讨的必要[5]。
孕妇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众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6]。ITP可出现皮肤、内脏和黏膜间的广泛出血,脾轻度重大,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并成熟发生障碍,PAIg阳性率为85%左右。通过血小板减少出现的时间和减少程度等可与GT进行区分。妊高征患者可能由于血管出现痉挛性收缩,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合成减少,而血栓素合成酶的合成又同时在那个多,从而使血小板的聚集增加,最终导致血小板的减少。
此外,妊娠合并溶血、抗磷脂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等疾病都可以导致妊娠妇女出现血小板减少状况,而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大多可有效与GT进行区别。因此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述[7]。
蚁静君等对103例出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分类,发现GT占61.2%、ITP占15.5%,PIH为13.6%,其他原因则为9.7%。可见GT在血小板减少的孕妇中所占比例更大,鉴别时可作为参考。
隋珍对超过6300例孕妇进行的调查发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22.0%,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的3.9%。调查同时发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程度与产后出血率也有相关,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8]。
但李如霞则得出了不同结论,调查发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与正常孕妇的分娩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新生儿也无出现颅内出血[9]。比较两组研究,差异的原因可能由于样本量的不同、采取观察指标的不同(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平均出血量)或者由于后者研究中所采取的观察组孕妇血小板减少情况较轻,平均产前血小板为(74.1±14.4)×109/L,这些都可能影响研究的可信度。
刘英的关注点则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分娩的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她对93例孕妇进行调查,旨在找出保证妇女和胎儿安全的方法。结果发现,剖宫产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3%,顺产孕妇产后发生率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2周后全部孕妇和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10]。
5.1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西医治疗:一般来说,由于大多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不导致孕妇出血情况与新生儿血小板的减少,因此若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情况下,不主张采取药物治疗,而是采取动态观察孕妇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等[11]。
当病情较为严重(血小板计数<20×109/L、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计数<50×109/L或需要终止妊娠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陈雪梅和陈新元均主张,治疗方案应该在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加入输注血小板、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9-12]。唐萍指出,当孕妇急诊入院无法准备新鲜血小板时,可采用巴曲酶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血小板治疗在术中出血、切口愈合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预防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围手术期出血[13]。
5.2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在于热毒入血,迫血妄行;热毒伤肝,肝不藏血,血溢脉外而出血。所以,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核心便是修复被破坏的血小板,止住皮肤和内脏出血,继而以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相辅相支,达到“破而后立,败而后成”的治愈目的。用药膳治疗的方法对本病的治疗会有一定的疗效,例如具有补血美容作用的:猪皮红枣羹、枣泥薄撑和大枣糯米粥等[14-15]。
5.3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分娩方式:临床认为,当孕妇的血小板计数>50×109/L并且无临床指征时可采用阴道分娩,但应主义避免急产和滞产,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并彻底止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即应该采取剖宫产,但当血小板计数<50×109L但不出现临床指征时,该采用何种分娩方式仍然有争议[16]。
综上所述,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未确切;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孕妇的主要影响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新生儿的影响则较轻;治疗和分娩方式都相应不同。因此该症的研究尚有众多可发掘之处,值得今后研究者的继续研究。
[1] 张凌岩,李 英.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J].山东医药,2005,45(16):74.
[2] 唐加明,陈安薇,陈敦金,等.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J].广东医学,2009,30(10):1501.
[3] 陈雪梅,梁国华.1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4):397.
[4] 贾姣源,崔红花,徐 文,等.妊娠期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9):1184.
[5] 周 乐,刘兴会,和国琳,等.健康孕妇孕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8,29(1):28.
[6] 蚁静君,陈惜遂,刘元生,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6,27(7):998.
[7] 何静媛,邵 勇.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9):530.
[8] 隋 珍,邵彩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143.
[9] 陈新元.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8,30(5):665.
[10] 刘 英.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两种分娩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40.
[11] 谭玉冰,邓凤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J].现代医院,2008,8(7):46.
[12] 陈雪梅,梁国华,张建瑜,等.1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4):397.
[13] 唐 萍,陈义松.巴曲酶在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围手术期的应用[J].医药导报,2003,22(10):698.
[14] 田 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意义的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08,5(2):443.
[15] 刘艳庚,张丽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8(17):122.
[16] 张 红.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