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花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医疗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1]。医院是非盈利性组织,目前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模式。医院内部控制的缺陷导致了恶性经济犯罪屡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6月出台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文件规定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对此也有相关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医院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医院的内部控制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院内部控制作些探讨。
1.1 管理者认识不足 岗位设置不合理 医院管理者大多是从事医疗卫生业务出身,管理知识欠缺,对岗位设置存在一定误解:认为进行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设置既要增加人员岗位设置,又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同时还要制定大量规章制度,不能为医院创造效益。导致多数医院在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上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如: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2]。这种较为混乱的管理状况,容易造成医院财产的巨大损失。
1.2 医院权力过度集中 授权审批体系不科学在资金支出方面,很多医院实行行政一把手签字制,在院长层面没有明确的授权额度,院长权力大,控制不力,支出不透明,极易出现重大的舞弊行为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1.3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混乱 (1)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目前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重投资轻管理、盲目开发购建、不能及时清查盘点、长期账实不符、固定资产闲置不处理等,造成医院资源的巨大浪费。(2)货币资金管理漏洞多。医院货币资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现金收入不能及时上交或存入银行,超额存放,存在坐支、白条抵库和违规出借现象;现金收入不及时入账,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截留收入;挪用资金,用于以牟利为目的的非法投资或公款私存、作为小金库等;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虚报费用,冒领款项;相关人员利用银行和单位账户管理的漏洞出借账号给他人非法使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医院的经济安全。
1.4 预算管理随意性大 预算是指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是医院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只关注大型设备与采购及年度收入计划能否完成,忽视了细节上的预算管理,使缺乏科学论证、审批不严格、监管不力、随意超预算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有效地执行和控制预算。
1.5 监督、评价机制缺乏 目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还没有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2.1 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通过在医院实施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措施,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将医院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2.2 建立科学的授权审批体系 医院要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合理界定法定代表人的权力,对医院法定代表人进行合理授权,既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又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与廉洁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的决策。如支付大额资金必须由院长办公会集体决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公开招标、竞标后才能签订合同等,将医院的经济风险降至最低。
2.3 财产保全控制措施 (1)固定资产的控制。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首先要安排专门部门和人员使用、保管固定资产,并由使用和保管固定资产以外的人员定期根据账面记录和其他有关记录盘查核对,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还应特别注重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制度落到实处,也能为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2)货币资金的控制。为了加强医院货币资金的管理,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管理制度要求设计现金收支凭证和核算账表,如实记录现金收支业务,正确核算现金收支数额;加强对现金资产的保管,对超限额的部分应当及时送存银行;根据现金管理规定,对有关现金收支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核,如数收付现金,避免错收错支及违规违法问题的发生。认真核对银行存款记录,妥善保管结算票据、专用印鉴和支票等。严禁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和转让支票,确保银行存款资产的安全完整[3]。(3)药品及库存物资的控制。对于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与低值易耗品等不实行公开招标的,应由采购员提供多家供应商的报价,询价员核实后提出参考价,采购员方可采购。对于公开招标的药品、固定资产,采购机关及其代理机构应本着高质、低价的原则向3家以上供应商发出询价,对各供应商一次性报价进行比较,避免暗箱操作,增强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力度,按月对库存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进行盘点。对于种类繁多的药品,实行金额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实物盘点,防止发生药品管理中同价格药品相互交换,管理混乱不清的情况,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4]。
2.4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强化预算控制 医院要建立健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管理制度,将医院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首先,医院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预算要体现单位的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其次,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最后,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在一期预算结束后,需要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大小及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预算考评,将其列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目标管理的内容,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
2.5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医院应当结合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主要从3方面评价,一是健全性,医院内部控制是否完整,能否实现对医院经营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医院的主要经营管理活动和有关的业务流程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有无欠控环节,内部控制能否体现系统性;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乱套模式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三是经济性,内部控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是否对实施内部控制所获得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权衡,是否设置适当的内部控制环节,使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成本小于内部控制收益。医院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 张晓萌,勾月,张天.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117.
2 郭英.浅析医院内部控制制度[J].天津财会,2008,4:31.
3 陈天权,吴焱新,王薇.内部会计控制实务[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7-56.
4 庄红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