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耀如院士 男,1931年5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岩溶地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1952年院校调整进入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继续学习,1953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
卢耀如院士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顾问,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主持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50多年来,卢耀如院士潜心研究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他参加实践及指导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研究,涉及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许多流域,包括三峡、乌江渡、新安江等百多座水利枢纽;指导有关交通、城镇、矿山等建设的工程与环境地质勘测研究;并研究有关地质-生态环境,为喀斯特地区的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积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他所提出的重要科学认识为政府进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决策的依据。20世纪60年代初,他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喀斯特研究室,倡议并首先筹备喀斯特地质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喀斯特发育与工程效应的理论,他提出的水动力条件、三相流、岩溶作用过程、岩溶水与水资源特性、地质-生态环境、工程效应、岩溶塌陷机理、岩溶类型划分等,对生产实践都有积极影响。他在喀斯特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被誉称为“喀斯特卢”。
卢耀如院士首先提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的开拓研究与探索范围,并提出有关地质-生态环境的新认识。他曾任中国授外大型水利工程的高级专家,并曾在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讲学,已公开出版近百篇中英文论文,10部论著与科技成果及一图系。其中,他主编的《中国岩溶:景观·类型·规律》一书,被国外学者推为经典论著。出版的主要专著及图系有:《中国岩溶》、《中国岩溶(喀斯特)发育基本规律及其若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中国南方(岩溶为主)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图系》、《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演化及其工程效应研究》、《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岩溶:奇峰异洞的世界》等科学论著,在国内外喀斯特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反响。
1978年,卢耀如院士的《中国岩溶(喀斯特)发育规律和若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图册《中国岩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7年,《中国岩溶:景观 类型 规律》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岩溶:奇峰异洞的世界》获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1987年,《中国岩溶》获地质科技二等奖;1999年,获第六次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2007年,《岩溶(喀斯特)发育规律与相关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研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8年,获河北省人民政府特殊贡献院士奖;2012年6月18日,荣获首次颁发的海峡“6.18特殊贡献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