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昶
(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521)
王 昶 男,1979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文献编目是文献管理、知识管理及信息检索的基础。现代编目工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手工编目逐步发展为计算机编目,再到联机联合编目、网络资源编目。编目对象从传统的印刷文献扩展到各种载体和格式的电子出版物以及多种形式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内容主要以数字化机读目录为主。由于文献的广泛传播性使文献散播各地,而作为文献信息的编目数据,也需要更大范围的传播,以便于人们检索并发现文献。
通过共享实现编目数据的传播,是传播文献信息的最佳途径。编目工作组织管理就是将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主要是对编目人员、文献、设备及工作环境、信息和经费等与编目相关的要素进行系统的安排和运用,使编目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进行并最终完成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目的。编目工作组织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组织,微观组织即是对于单个编目机构的管理,宏观组织是国家或世界范围的编目管理。只有进行广泛的数据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才能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管理目标。因此编目数据共享主要是宏观管理辅以微观执行。
目录是实现编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手段。联合、集中编目为编目工作开辟了一条最经济、最便捷的途径。编目工作不再是某一个图书馆而是全国、全世界范围的共同任务,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目录的集中编目和交换,才能真正体现编目工作网络化、集约化的方向,使编目实现共享、共赢,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1]。
图书在版编目是指在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编制的书目数据。图书在版编目有利于出版社对新书的宣传,有利于各图书馆按类采购,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编目数据的共享,为减少编目工作量、提高编目质量提供便利。利用CIP数据,图书馆在图书分类、标引等方面可以此作为参照,从而减轻编目人员工作量。
联机编目是在网络环境下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编目。这些图书馆一般使用统一的编目规则、统一的软件和目录格式,并使用统一的目录数据库,从而实现联机共享编目。各成员馆都可以对新书进行编目并上传数据,其他馆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并使用。联机编目中心主要有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CALIS等,这两个权威机构的编目数据在目录数据的质量方面相对于别的机构来说较高[2]。
主要是外包给编目机构或书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由书商直接在卖书的同时提供相关的书目数据。但由于外包书商在编目人员配置、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缺欠,其书目质量有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包商遵循的著录规则不同,在书目制作质量方面出现标准异化现象。二是外包编目一般同时承担多个图书馆的编目任务,无法根据各馆的专业特点进行编目,导致文献分类标引不规范。另外对外包数据还要进行查重以及格式转换等工作。编目外包对图书馆自身来说,一是要选择比较固定的外包商,防止因经常变换难以保证质量;二是自己要建立相关的书目控制制度,加强对书目质量的审定和修正,对文献著录、复本数量、分类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校[3]。
编目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编目规则和方法的控制、编目软件及数据格式的管理。
文献编目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编目规则和方法的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是书目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迫切需要一个全国性的领导机构,以书目共享为出发点和目标,对书目数据进行规范控制,统一格式,统一规则,甚至统一编目软件,以便于书目数据共享。这一任务应该由国家权威机构来完成,国家图书馆在其中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国家图书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编目经验,且是国家样本编目组织机构,是最能胜任这一工作的权威机构[3]。
编目软件的共享及数据格式管理的统一,能够保证数据的长久使用和共享,从而实现统一的目录检索和进行文献传递服务;联合目录数据库必须遵循规范化原则,在相关标准上必须统一贯彻执行书目数据标准,包括文献著录标准、机读目录格式、分类与主题规则等,信息检索标准如Z39.50、网络通信协议、字符集标准等。进行数据交换必须有统一的交换格式,如Z39.50或通过开发相应的软件来实现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交换,相关的软件必须结构合理,如在数据库模式、网络服务器利用模式上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模型,在技术上、标准化、兼容性等方面考虑全面[4]。
以最小的经济支出取得较好的实用价值,是人们进行共享编目的最根本原因。微观方面看,中小型图书馆通过共享编目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宏观方面考量,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是否科学合理。目前的编目模式存在着一些资源浪费现象。例如在整个出版物的供应链中,许多环节都在重复创建书目记录,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环节的浪费。在利用书目数据方面,除联机编目的数据模式外,其他环节难以实现共同制作、多方存储以及服务不受时空限制等。
另外,一些大型书商为提高竞争力,已经开始了从加磁条、条形码、书标到编目数据的一条龙服务,这些都为各种编目数据需要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式。我国编目工作的发展现状决定了编目模式的多样性,但从整体发展方向看,必须有一个统筹兼顾的战略,使各种资源得以优化利用,以免造成多个编目机构重复编目的浪费现象。对编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资金、人力、设备达到最佳使用状态,是书目数据共享的最终目标。
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和一套相应的管理模式是编目资源共享的保障,应有权威管理部门进行协调,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解决编目资源共享中出现的问题等。当前我国已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统一的编目组织机构,如高校图书馆的CALIS联合数据库建设。这些系统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协调,只有一个全国性的、不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机构才能最终完成编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而已经建立的各联合编目机构则可以作为联合的基础,在建设内容、管理模式、数据建设、数据交换、软件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和协调,最终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分工共享模式。
我国编目机构主要包括CIP在版编目机构、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的文化部所属省市各级图书馆编目机构、教育系统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编目机构、科学院系统编目机构等部门,各省及直辖市还有地方编目机构。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系统的联机联合编目发展迅速,这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编目共享机构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我国各编目机构发展的不平衡,管理不统一,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对编目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进行统筹管理。例如可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全国性管理或辅助机构,对进行图书编目的各种机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并制定出有效的、全面的、长远的资源共享发展规划,最终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编目资源共享体系,以实现目录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是ECIP计划。ECIP可以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编目,是实现图书在版编目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方法和目标,可促进出版、发行与图书采购。图书馆行业使用相同的元数据格式和统一的数字化书目产品,在出版过程中就直接产生书目记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性的重复劳动[5]。二是跨行业联合编目。跨行业联合编目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由出版社、书商、图书馆等共同承担图书编目的责任,让书目数据经过这些节点时,由这些机构按照统一的标准或格式逐步完善,通过相互协作,实现书目数据资源共享,处于信息链上游的出版社的书目数据可供中游书商、下游图书馆利用,中、下游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补充,为上游书商需求分析提供帮助[6]。
首先,从编目的特点看,集中编目是最好的方法。我国在CIP编目发展中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现在ECIP也提上了日程,通过联网的ECIP可对图书完成初级编目,在客观描述著录上应该是最便利的。其次应发挥国家图书馆的作用,统一管理编目工作。现有的几个编目中心要有统一规划,整合联机编目各大机构,实现国家层面的管理和整合,做到规则统一,并根据不同机构的特色进行编目方面的分工合作。整合不同行业的编目系统和规则,将ECIP数据免费提供给社会,通过各编目中心的规范著录,逐步创建更统一更完善的目录著录规则。在出版社、书商、图书馆之间建立良好的目录交流和沟通环境,例如:书商可以利用CIP并在CIP增加自己特色性的东西,如提高书目中内容简介的质量,便于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图书。以ECIP为基础级,各大编目中心进行补充,从而建立一个系统的书目信息数据网络,形成一个方向明确的编目资源共享环境。
[1] 朱青青,王彦侨.关于编目共享模式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4):31-33.
[2] 吴剑霞,张力岚.计算机编目组织模式的研究[J].图书馆,2009(5):107-109.
[3] 赵伯兴,戴行德.论编目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书目质量控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79-81.
[4] 刘丽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模式的选择[J].现代情报,2011(3):167-169.
[5] 张燕.ECIP计划与中文图书自动编目[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4):40-41.
[6] 刘秀华,周小莲.跨行业编目共享及其运作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