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之我见

2013-02-15 23:49:49
图书馆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活动

李 颖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李 颖 女,1968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流通部主任。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该活动是指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无偿地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图书漂流活动在我国始于2004年,起初的目标是为山区、学校、民工集中的社区和东海舰队归属的海岛。后来随着一批由机构、团体组织或个人成立的依托于“图书漂流网”进行图书传递的图书漂流站在我国各地争先出现,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图书漂流活动接连不断地开展起来。近年来,此项活动在高校图书馆也日趋盛行,但是从过去几年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图书漂流情况来看,参与人数不多,号召力不强,活动持续性差,回漂率不高,举办之后不了了之,活动效果不佳。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若想长期持续有效地开展图书漂流,还需要从本馆的实际出发,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成功开展图书漂流的经验,因地制宜,为其创建相对稳定的漂流平台,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1 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服务方式影响图书漂流公益性的发挥

图书漂流最早出现在我国是在2004年,由春风出版社将3本当时非常热销的图书进行放漂,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连续几年,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陆续开展了此项活动,并作为一项以信息共享为目的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起来。一般由政府部门、媒体及大型企业等相关机构主导,投入图书让其漂入市民中间,影响面广,灵活性强,能拓展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目的是倡导阅读,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提升文化形象,活动均带有强烈的公益色彩。而高校图书馆虽然服务宗旨是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但我国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基本上是本校师生,学校与学校之间还是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根本不对公众开放。尽管近年来,大学图书馆应该向公众开放的呼声日趋高涨,但也只闻其声,未见行动。这种自我封闭的服务方式决定了它实行图书漂流活动只能局限于同校园内,与社会隔离,缺乏对外交流,图书漂流投放量小,速度慢,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覆盖面不大,不能充分体现其公益目的。

1.2 图书漂流文献与馆藏文献利用目的的差异

图书漂流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具有大量内容和用户针对性强的好书。目前社会上实行图书漂流的文献来源主要依靠的是新华书店、相关文化部门、报纸、大型企业、本地论坛等,内容广泛,品种齐全,投放量大。这些企业或发起者不过分追求图书回漂率,都是希望通过图书漂流活动来推广图书漂流的概念,提升自己企业的品牌或产品的知名度。国内许多成功的图书漂流活动经验证明,这种方式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时尚的阅读方式,还为主办方或发起者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实现了主办方与读者的互利双赢。而高校图书馆用于漂流的书源大部分来自于在校学生及大四毕业生的捐赠,书的种类少,基本上是考级用书或是专业性强的图书。图书质量不高,时效性差。偶尔有知名人士或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校友捐赠图书,量也不会很大,图书馆还要将其中有价值的图书进行收藏。而馆藏文献主要是由校财政拨款购买,是学校的固定资产。如果将馆藏文献进行漂流,不仅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而且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利用。

1.3 图书漂流缺乏相对稳定的漂流平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如果把图书漂流活动作为日常工作,那就需要图书馆员全程跟进,设立常规漂流点,由专人负责征集图书,定期向漂流点投放图书,建立健全的图书漂流机制,公示借阅时间,做好登记与统计工作。这就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以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来看,若想长期持续地达到有效的图书漂流,还需要通过书友会或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漂流平台。几年来,各大学图书馆都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每年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图书漂流活动。基本上都是阶段性的,没有形成规模,倡导的主题也不鲜明,不能提供校园精品,更别说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从各高校开展此项活动反馈的信息来看,好的有利用价值的图书,只有“漂”出,不见回“流”,回漂率很低,高的也只有20%~25%,有的甚至无一本“漂”回,旧的利用率不高的图书,根本就漂不出去,远未达到预期目的,致使图书漂流流于形式。

1.4 现实的阅读环境使图书漂流活动缺乏市场

针对现代社会而言,大学生迫于未来工作和生存的压力,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读者对阅读内容的偏好、对阅读方式的选择多元化,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从专业书籍到职场指南,从言情小说到经典武侠,从世界名著到漫画,从科普文章到冷笑话精选,无所不猎。而馆藏资源的日趋丰富以及网页阅读、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多种渠道组成的云,更新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备性和真实性,传播速度快,获取方法简捷,可以极大地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漂流活动很难引起广大师生读者的参与兴趣。

1.5 图书漂流不是开展读者思想道德教育的唯一途径

很多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此活动让读者更多地接近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推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这点毋庸置疑,但它并非图书馆开展读者思想道德教育的唯一途径。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有很多。比如: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更自由的阅读空间;利用橱窗、展板、悬挂电视等方式开辟信息窗口,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还可以利用报告厅、展览厅、阅览室、自习室等,为大学生在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提供场所,同时利用这些条件,可以合理地安排一些学生论坛和学术报告,吸引学生参加这些活动,逐渐形成一种研究政策、研究理念问题的氛围。把好新生入馆教育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读者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手段都融会贯通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中,读者会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2 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漂流的对策

2.1 广泛宣传,强化意识

图书漂流的目的在于促进文献资源的共享和提高图书的利用率。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大流通”这样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这种一站式完全开放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以往“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读者可以自由进入各阅览室,并利用室内的各种文献。图书馆可以利用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从思想上、观念上、方式方法上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养成读书爱书的好习惯,树立一种图书共享的理念,宣传文明的读书方式,有意培养读者的公共意识。

2.2 鼓励捐赠,丰富书源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就要有足够的书源,高校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图书漂流的实质、内涵、意义和方法,倡导并鼓励师生奉献爱心,献出自己认为健康有益的图书,积极参与图书漂流。还可以结合世界读书日、读书文化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与出版社、书店、校友及社会有识之士建立联系,适时举办募捐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使图书捐赠长期化、制度化,保证有稳定的图书来源,才能使图书漂流活动良性循环。

2.3 建立机构,密切合作

高校图书馆要想长期有效地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孤军作战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到学校各个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由团委、教务、学生会及各院系资料室等多方面组成的机构,主要负责图书漂流的策划、组织和协调。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这是高校馆图书漂流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

2.4 借助工具,吸引读者

针对现在读者阅读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及读者阅读兴趣的偏好,图书馆可以借助现代的通讯工具:移动手机图书馆、QQ、E-mail邮箱、微博留言等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其参与到图漂活动中来。

2.5 设定站点,制定规则

高校馆作为学校图书漂流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本馆的实际出发,在馆内设定好中心站点,设置漂流书架或书台,登记用的笔、本等基本设施。各院系资料室也要设定自己的漂流站点。由校图书馆制定统一的漂流规则,给予各分站点支持与指导,安排学生社团如读者协会、书悦会、助学中心、实践社团等组织负责管理,为图书漂流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图书漂流活动可持续发展。

[1]曾苏.图书漂流在我国的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7(3).

[2]孙会清.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意义和途径[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

[3]常忠民.图书漂流给一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带来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4]郭芹,罗燕.安徽省图书漂流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5).

[5]陈玲.浅谈高校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5).

[6]马一萍,费冲.“爱心漂流书库”的运作与影响[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4).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班里有个图书角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